历史上的诸葛亮“十战九输”,为什么刘备还要让他当军师,甚至托孤?
迪丽瓦拉
2025-09-07 12:04:39
0

魏延是被低估的一个将领,至少在蜀汉将领中,也是一线的存在。

从魏延建议子午谷奇谋而未被诸葛亮采纳这个话题,侧面说了诸葛亮在军事思想过于保守,在讲到魏延牺牲后,蜀国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其实也是诸葛亮用人不当导致的。

可以说,诸葛亮是一个被历史过度高估的一个人,并且受《三国演义》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被神化了。

此文一出,引发很大的反响,过去一年,争议和评论不断,有反对我的人,说诸葛亮位列“武庙十哲”,实力岂是吹的?

当然,更多的人是支持我的,通过《三国志》等正史资料的流行,大多数读者还是能够意识到这一点的。

简单来说,诸葛亮厉害不厉害?

肯定是很厉害的,作为三国乱世中,能够把蜀汉这样的小政权带得这么稳,甚至可以与曹魏和东吴这样的政权三分天下,肯定是有一套的,但是如果过度把诸葛亮描绘成近妖的状态,那就有点过了。

不管是在正史或者是《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诸葛亮给人的感觉都是出道就是巅峰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觉。

诸葛亮出道起点虽然高,也正好碰上赤壁之战的历史机遇,给了诸葛亮展示才华的舞台,但是没有刘备三顾茅庐,他也没有用武之地。

那么,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是因为有人引荐,刘备求贤若渴,然后就去三顾茅庐了吗?刘备又不是三岁小孩,为人处世相当有一套,显然不可能被人三言两语就打动了。

当时荆州名士司马徽在向刘备推选荆州人才的时候,就说过:“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

但当时刘备并没有当一回事,我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和当时的态势有关,在北方被曹操挫败后,刘备依附于刘表,属于惊魂未定,没有东山再起的气魄,由于曹操一直忙于北方统一而没有南下,荆州局势整体比较安稳。

另一方面是刘备更看重徐庶等人,总共也没有多少兵,用不着多少谋士。

真正等到公元207年,也就是赤壁之战的前一年,曹操完成北方统一,已经准备兴兵南下,而刘表又垂垂老矣,刘备不得不为自己寻找后路,在这个时候,徐庶又再次引荐了诸葛亮。

当时的刘备处于很危险的状态,一旦曹操大军南下,整个荆州即使投降也有活路,但是刘备是没有任何余地的,只能跟曹操死磕到底。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才去请的诸葛亮,希望从他那里找到锦囊妙计。

那么,诸葛亮真的是不愿意出山,等到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被刘备所打动,才出山的吗?

显然不是,诸葛亮之前为了兜售自己三分天下的策略,应该是在荆州频繁活动的,东汉末年没有科举考试,人想要出仕,必须得有人推荐,因此,当时有一些专门的“人才中介机构”比如司马徽就是干这个活的。

在他那里有一本“人才簿”,凡是请他吃顿饭,跟他聊个几天几夜的,他就会录入系统,以后逢人就夸,给你做背书。诸葛亮被司马徽和徐庶两个人连续引荐给刘备,在推销自己方面肯定做了大文章的。

而且诸葛亮自比管仲,彰显自己有治理天下的本领,如果不是为了出山当大官,只要门头写文章做学问就好了,何必搞这些虚的。所以,诸葛亮是希望能够出仕的,希望被人发现,被人重用的。

有资料记载,诸葛亮应该是先与刘表有过接触,虽然刘表与诸葛亮没有建立合作关系,但是刘表的发展策略,应该也是这样的,所谓“隆中对”就是“立足荆州,攻打益州”。

这是刘表一直在做的事情,只不过刘表打益州打得不够狠,原因有三,第一点是北方曹操和东吴孙权对其虎视眈眈;第二点是自己老了,荆州内部局势不稳;第三点是益州不好进,刘表采取的是渗透的方式,被刘璋发现后,对荆州方面有所防范。

诸葛亮给刘备“隆中对”的时候,不是战略规划,而是讲刘表不行,认为刘备应该取而代之。

当然,相比于刘表的发展套路,“隆中对”是有很多改良的,其中联合东吴这一点,就是关键所在,但是刘表完全不可能完成这个目标。因为荆州与东吴是世仇,孙权的父亲孙坚曾死在荆州,两方面没有任何合作的基础。

刘表没有启用诸葛亮,很可能也是顾及到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跟孙权好到穿一条裤衩子了。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明白刘备的心眼了,启用诸葛亮那是为了搭建跟东吴的关系,实现联吴抗曹的目标,说三分天下还为时尚早。

等到荆州画风突转,以刘琮为代表的荆州投降派在不通知刘备的情况下,直接投降了曹操(可能是把刘备当作送给曹操的见面礼,太损)。

随后,刘备开始启动联吴抗曹计划,诸葛亮是这个计划的关键人物,前面说了荆州集团跟东吴集团的关系,二者不可能合作,这个时候,荆州的主战派(以刘表的长子刘琦在江夏的势力)只能推出刘备,而刘备又派出诸葛亮前往东吴去谈判。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刘备和诸葛亮都是知道自己有什么,希望得到什么,接下来要做什么。

可以说,刘备发现了诸葛亮,诸葛亮也给了刘备很大的回报,促成联吴抗曹大计,才有了刘备后来翻身的本钱,不然早就拉了。

在刘备死之前,诸葛亮的才华主要彰显在,成熟的宏观战略观察以及卓越的外交谈判才能。但是在军事上,更依赖诸葛亮坐镇后方,粮草调度,整军治军的策略,真正上战场的时候,刘备基本没有带过诸葛亮。

刘备取益州的时候,诸葛亮与关羽在荆州坐镇,刘备领庞统入川,夺取益州后,将益州设为蜀汉大本营,夺取汉中的时候,刘备领的是法正。

刘备最后在夷陵之战的时候败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庞统和法正都死了,但是即使有能力的谋士都死了,刘备依然还是没有带诸葛亮出去。究其原因,还是对诸葛亮在军事能力的不信任。

至于说诸葛亮打仗“十仗九输”,是有点贬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了,诸葛亮打仗求稳,不善于奇谋,但是在治军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

刘备之所以在夷陵之战后,选择诸葛亮来托孤,是经过慎重抉择的,事后证明也是完全正确的。

当然,刘备托孤诸葛亮并不是出于军事上的考量,实际上还是其他非军事方面的考量,比如内政和外交。

刘备之所以不带诸葛亮去打吴国,是因为夷陵之战本身就违背了诸葛亮制定的联吴抗曹策略,诸葛亮肯定是反对的。在夷陵之战后,刘备已经英雄迟暮,安排后事,这个时候如果蜀国再与东吴发生战事,蜀国就不存了。

这个时候托孤诸葛亮,实际上还是与赤壁之战前任用诸葛亮一样,借用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的关系,重新开启与东吴的合作关系。此举也标志蜀汉政权将势力收缩到益州一带,基本放弃在荆州的势力范围,刘备也是不得不做出的艰难抉择。

总结起来,诸葛亮虽然有大牛的本事,但是在刘备死之前,并没有凸显出过高的军事才华,刘备看重的是诸葛亮的战略与外交思想,尤其是与东吴的密切关系。

至于说到诸葛亮北伐曹魏,那已经是刘备去世之后的事情了,限于篇幅,就不再分析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王... 一、引言 在国军众多将领中,王耀武无疑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相比于黄维稍显呆板、杜聿明有些僵硬,...
400年前的中国“背包客”:徐... 1607年的江南早春,杏花微雨沾湿了无锡徐家的青石板。二十二岁的徐霞客将墨迹未干的科举落第文书丢进火...
百余件青白瓷亮相景德镇 展宋代... 景德镇5月21日电 (李韵涵 程万海 余乐进)20日,“唯我青白——景德镇历代青白瓷文物修复展”在江...
原创 老... 在1955年,中共中央在北京的怀仁堂举办了一个庄重的授衔仪式,授予了开国元勋们新的军衔。陈庚将军荣升...
原创 陈...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有四大家族,其中包括“蒋介石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以及陈果夫、陈立夫家族...
原创 唐... 公元737年,唐玄宗年届52岁,正值雄心壮志之时,却将目光投向了他20多岁的儿媳杨玉环。某日,他忽然...
原创 临... 大家好,我是小步,欢迎收听《七雄归一系列》之第22期。 上期我们介绍了长平之战的前两个阶段,讲述了赵...
原创 不... 在探讨缅北局势时,我们不可让果敢的问题淹没了我们的视野,更需关注那些独特而引人注目的佤邦,尤其是与其...
原创 满... 如今,大多数满洲人已经改用了汉姓,这其中有许多人原本就来自汉族,而真正的满洲贵族或朝廷后裔却极为罕见...
隋唐英雄武力大揭秘!这10位猛... 八百斤的擂鼓瓮金锤砸下来,四平山一百二十万大军瞬间人仰马翻。 李元霸站在尸山血海中,病鬼般的脸上写满...
刘备去世之前为何要说赵云不可重... 说起赵云,大家都想起他在长坂坡的英勇,想起他用全力护阿斗的忠心。 古诗也有云“子龙一身都是胆,更有仁...
原创 1... 新中国的诞生,是无数开国将帅以血与汗为代价拼搏而成的历史。从红军时代的枪林弹雨,到建国后的百战百胜,...
“东山再起”的“东山”,指的到... 在浙江绍兴上虞的群山之间,有座海拔仅58米的小山丘,却让李白、苏轼等文豪留下30余首诗词。这里就是成...
原创 “... 2022年5月,一场关于“毒教材”的风波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事件的导火索,是一位家长偶然翻阅...
原创 连... 明朝因为“靖难之役”而发生了动荡,围绕着继位问题,尤其是朱标、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的争论成为了焦点。这些...
原创 田... 商洛首个供销社在商南的诞生 文/田光庆 提到“供销社”,许多人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那个时代的画...
楼宇部分不是文物!三问安徽凤阳... 5月19日, 安徽省凤阳县明中都城鼓楼楼顶瓦片大面积滑落引发关注。(此前报道:) 为何竣工验收后没多...
原创 6... 1953年7月27日,中朝美三方在朝鲜板门店正式签署了朝鲜战争停战协议,宣告了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的结...
原创 被... 一、蜀汉五虎将压倒五子良将 《三国演义》中的蜀汉五虎将,以及正史中曹营的五子良将,虽然两者地位和背...
一见·从龙门石窟之行,感悟中华... 洛阳城南,伊水潺潺,苍峰屏峙,石窟生辉。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洛阳市考察了龙门石窟,了解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