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这个名字,或许许多人听了会一头雾水,完全不了解他是谁。可是,如果换成他的另一个名字,大家肯定立刻就能明白了——他正是伟大的列宁。列宁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且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一直以来都引发了无数的讨论和研究。他的一生不仅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更改变了俄国乃至全球的政治格局。在他的领导下,俄国人民成功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并最终建立起了世界上唯一一个能与美国对抗的超级大国——苏联。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列宁,无苏联”。
尽管列宁看似是俄国人民的救世主,但他并不获得所有俄国人的支持,特别是一些贵族阶层,因为他的政策直接挑战了沙皇时代贵族们的特权和利益。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这些贵族多次暗中策划暗杀列宁,其中一次,刺客的子弹甚至穿过了列宁的脖部,停留在了脊柱附近。由于当时医疗技术的限制,这颗子弹一直未能取出,直到1922年4月24日,才由一位德国医生成功进行手术取出。然而,子弹的取出并没有让列宁的健康恢复,相反,随着身体状况逐渐恶化,他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连续中风三次,并最终因健康原因被迫长期卧床休养,直至去世。在去世的前夕,列宁深知自己大限将至,便开始为苏联的未来物色接班人,确保社会主义的道路能够继续下去。
列宁经过深思熟虑,写下了遗嘱,交给了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并在其中提到六位苏联的高级领导人,包括斯大林、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和皮达可夫。那么,这六个人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呢?答案却让人不寒而栗——斯大林上台后,除了斯大林之外,其他五人都以极为悲惨的方式死去。
托洛茨基,出生于乌克兰的一个富裕家庭,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然而,与一般富家子弟不同,托洛茨基从小便对工人事业有着深厚的兴趣。他积极反对沙皇专制,并因而被沙皇政府流放到西伯利亚,这一事件进一步加深了他对革命的信念。托洛茨基在列宁推翻沙皇的革命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成为了苏联的创始人之一。他尤其在苏联军队的建设及第四国际的成立中,贡献巨大。
季诺维也夫出生于乌克兰的一个农场主家庭,1901年加入俄国工人党,并投身于工人运动。随着俄国工人党的分裂,季诺维也夫坚定地站到了列宁一方,开始与列宁展开了长期的合作。作为布尔什维克的早期活动家之一,他不仅是第三国际执行委员会的第一任主席,还为苏联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加米涅夫,来自莫斯科,同样在俄国工人党内扮演着重要角色。他在党内的分裂时期也坚定地支持列宁,因此也加入了苏联的高级领导层。
布哈林,莫斯科人,被誉为“苏联头号思想家”,他不仅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也在苏联的建设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在列宁去世后,布哈林坚决支持斯大林,站在了斯大林一方。
皮达可夫同样是乌克兰人,曾数次组织工人运动,但在1914年因政治原因被迫流亡国外。流亡期间,他与列宁、季诺维也夫、布哈林等人在瑞士合作,参与了《共产党人》杂志的编辑工作,并成为托洛茨基反对派的重要一员。尽管他后来回归支持布哈林,但最终还是被斯大林开除。
其中,第六位领导人便是斯大林,列宁的本意并非让斯大林接任,而是希望限制斯大林的权力。然而,列宁却未能预见到,斯大林会借机谋取更大的权力。列宁虽然曾多次在不同场合指出斯大林不适合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职位,但当列宁健康恶化时,斯大林开始在党内积极争取支持,排除异己。
列宁的去世使得苏联的高层领导人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内斗,而最终,斯大林以超乎寻常的权谋手段登上了最高领导的位置。列宁虽然希望排除斯大林,但最终未能左右这一过程,而斯大林也通过铁腕政策将其他五位领导人逐一踢出了苏联的高层。
一旦坐上了权力的宝座,斯大林的权力欲望愈发膨胀,他开始依靠残酷的统治手段,收获了一些内部支持者的追捧,并利用这些支持进一步加强自己的权力。在斯大林的铁血统治下,几乎所有列宁遗嘱中提到的五位领导人都遭遇了悲惨的命运: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和皮达可夫在“莫斯科大审判”中被判重罪,并最终被枪决;托洛茨基则因流亡海外未参加审判侥幸逃过一劫,但不久后他也在墨西哥被刺杀致死。背后操纵这一切的,正是斯大林。
斯大林的评价一向存在极大分歧:有些人认为,苏联的崩溃与斯大林时代的政策密切相关;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斯大林带领苏联赢得了二战,并使苏联成为了全球超级大国之一,这些功绩不可抹杀。正如托洛茨基所言:“不是斯大林创造了权力机构,而是权力机构塑造了斯大林。”托洛茨基认为,斯大林的长处并非独具智慧,而是他比其他任何人更决绝、果断和无情地展现出了统治集团的自卫本能。尽管斯大林在某些时刻展现了出色的战术能力,但他却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最终成为历史中的“近视眼”。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权力不仅能塑造一个国家的命运,也能深刻改变领导者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