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汉武帝为什么要阉了司马迁?看他史记里怎么写李陵:换你也要阉!
迪丽瓦拉
2025-09-07 16:05:19
0

司马迁,中国古代史学界的巨擘,二十四史中的《史记》便是他一生的代表作。司马迁以对天人之际的深刻探索、对古今变迁的通达理解,以及形成独特学说为毕生追求。然而,他因为为李陵辩护——一个因投降匈奴而身陷耻辱的将领——遭到汉武帝的愤怒,结果被施以宫刑,受辱多年。

李陵的投降、李广的屡次战败而难以封侯,这些事情成为了后世文人的惋惜对象,成为千古遗憾。有人不禁要问,李陵既然投降敌国匈奴,难道他真不应灭族?而李广屡次无功、全军覆没却难以封侯,这样的安排是否有失公允?

本文将从汉朝的律法、汉武帝的考量以及司马迁事后的视角,重新审视李陵的投降与司马迁的辩护,力图还原这段历史事件的复杂背景与前因后果。

首先要明确,李广难封,并非因为汉武帝对他不重视,恰恰相反,李陵是飞将军李广之孙,这一身份让汉武帝对他充满期待。汉武帝直接赋予他800骑兵,这样的优待在当时并不常见,连卫青的外甥霍去病都未曾有过此待遇。李陵带着这800骑兵深入匈奴2000里,虽然最终未能与匈奴遭遇并归来,但汉武帝仍看好他的锐气,封他为骑都尉,并让他自编五千兵马进行训练。这一点表明,汉武帝在培养李陵方面的用心,并不逊色于霍去病。

汉武帝始终认为,机会是给年轻人的,而结果才是最重要的。在这种观念下,李陵也有强烈的立功心切。他迫切希望证明自己,汉武帝也计划安排李广利带领三万骑兵与右贤王作战,而李陵则负责运送粮草,辅佐大军。然而,李陵在战局中主动请求脱离主力,独自带领五千兵马牵制匈奴。这一决定是他自愿的,非汉武帝的原意,而后果也正是他自己要承担。

对于司马迁的辩护,第一点提到李陵虽然兵败,却杀伤了匈奴上万人,理应得到一定的宽容。然而,战史中明确指出,伤与杀是不同的概念,李陵并非歼灭匈奴主力。战斗后的李陵,只有约四五百人逃回汉朝,其余四千余人或战死或投降。匈奴的伤亡,虽然有万余之说,但事实上,这一数字并未经过充分考证。战场上通常死伤数字悬殊,伤亡人数往往远超胜利方。

司马迁的第二点辩护是李陵的投降并非为了怕死,而是为了将来为汉朝再立功勋。这一点,其实并没有直接证据,反而在军法上,李陵的行为可视为死罪。军法讲求赏罚分明,李陵违反了指挥官安排,独自带兵作战失败,投降敌国,按照当时的律法,确实应当受到严惩。

李陵并非胆小,而是错估了局势。在兵败投降之前,李陵曾一度自暴自弃,甚至想独自出营杀死匈奴单于,但当他看到自己仍有生还的机会时,情形发生了变化。他选择了投降,最终带领四五百人成功归汉。李陵这种行为,显然带有逃避责任的成分,而非为了实现宏伟的理想。

从汉武帝的角度来看,他看到李陵投降后,心中的愤怒不言而喻。这种愤怒,与诸葛亮斩马谡一样,充满了失望与痛惜。虽然司马迁为李陵辩护,但这一辩护并未改变历史的结局。李陵最终未能回归汉朝,而汉武帝则因此痛心疾首。

在《史记》中,司马迁以相对柔和的方式描述了李陵的投降,着重突出其英勇与无奈,掩盖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而《汉书》则更为直白地叙述了李陵投降的全过程,细致展现了他在战场上的决策与心理变化。李陵的成长之路过于顺利,缺乏磨砺,这使得他在面对重大挫折时未能表现出应有的勇气和决断力。最终,李陵的选择反映了他未能在关键时刻坚持自己的责任,而是选择了逃避。

通过汉武帝的事后处理和李陵的结局,我们可以看出,历史的真相往往并非如某些人所期望的那样简单。司马迁以其史学家的身份,为李陵辩护,但他最终承认,自己当时的辩解并未能改变历史的轨迹,也未能挽回李陵的命运。

对于司马迁来说,宫刑带给他的耻辱成为了他创作《史记》的动力。正是在这段屈辱的经历中,司马迁才全身心投入到《史记》的写作中,用这部巨作来洗刷自己的耻辱,最终成就了千古名著。至此,李陵的投降、司马迁的辩护,成为了历史中的复杂谜题,值得后人深思。

通过这些历史的教训,李陵的悲剧让我们深刻意识到,面对历史的决定,理想与现实往往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诸... 一、蜀汉七大将 在蜀汉历史上,真正具有大将作用的只有七位,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则是四位重要将领。 首...
原创 蒋... 在暑期创作大赛中,蒋介石常常感到骄傲的是他所培养的黄埔军校学员大多数忠诚于他,成为他得力的助手和支持...
原创 古... 在如今的古代题材影视剧中,商品交换的场景里常常能看到白银的身影。无论是做成元宝形状的银条,还是一些零...
励双杰:家谱装订中的异见针眼数 另外如国家图书馆的鲍国强先生在《新入藏古籍札记》一文中,对针眼有特别详细的记载,如“《文选纂注》十二...
原创 诸... 在历史的长河中,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去世,无疑给蜀汉政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紧随其后,刘禅做出了一个令所...
原创 蒋... 1948年11月,在徐州“剿总”司令部内,参谋们聚精会神地盯着地图,地图上的红色箭头代表了解放军的进...
原创 红... 1942年冬,苏联科坎加采石场的寒风刺骨,雪花如针一般在空中飞舞,一个瘦弱的中年男子正在用冻得发紫的...
原创 至... 回顾近代百年历史征程,在那段峥嵘岁月中,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天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
原创 刘... 建国之后,周总理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通过陈毅评元帅一事,便可以窥见一斑。周总理只需一个电话,就能改变...
原创 玄... 一、引言 提起唐朝的魏征,许多人都知道他是那位敢于直言劝谏的忠诚大臣。他直言不讳地劝谏李世民,即...
原创 《... “我真的非常害怕死亡。”这是刘羡阳对陈平安深切的心声。为了保护陈平安,他被迫抛售了祖传的宝甲;而因拒...
原创 蒋... 1367年,朱元璋命令徐达、常遇春领兵25万向北进军中原,首次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由南至北统一的先例。5...
原创 5...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人借助高考的机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有一个人却在面临这个机会时,做出了一个完...
原创 日... 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东洋馆里头,王羲之写的《丧乱帖》被稳稳当当地锁在防弹玻璃里头,展柜标签上明晃晃地写...
原创 她... “知青”是知识青年这一名称的缩写,同时也象征着一个特定的群体:从20世纪五十年代起,直到1976年,...
《史记》中的人物:小人物影响大... 有人说,皇皇二十四史,能够在里面露过一两次脸的,一定是某个时代牛人中的牛人,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大...
原创 陈...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后,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由陈毅担任代军长。代字,通常意味着这个职务是...
被美国强占79年的“国宝”,终... 5月18日,应该是举国欢庆、自豪威武的日子。 因为,被老美强占了79年的“国宝”——“子弹库帛书”第...
探秘非洲伊甸园:恩戈罗火山口 在坦桑尼亚北部那片广袤无垠、野性与神秘交织的大地之上,隐匿着一处大自然用雄浑笔触绘就的杰作 —— 恩...
原创 清... 道光年间,皇后过生辰,按照宫廷惯例,皇帝应赠送贵重的礼物和相应的银两,作为对她的寿礼。然而,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