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3月,徐立清作为总部的副主任,几次上门拜访张爱萍,诚恳地邀请他出山参与工作,但都遭到张爱萍的婉拒。这也许是徐立清自接手军队干部任免工作以来,遇到的最难请动的上将之一。张爱萍的态度让人倍感棘手。
自1950年起,徐立清便投身新疆的工作,后来被调任至新组建的总干部部,担任副部长,肩负起军队干部的任免工作。这一职务责任重大,干部工作与建国之前大有不同,选用人才需要全盘考虑,尤其是选择和任用都要准确无误。部长罗荣桓曾称赞徐立清在这方面颇有经验。
在干部的任免过程中,徐立清始终秉持原则,兼容并包,处理事务时决不偏袒某一方。许多领导同志对此表示赞赏,称徐立清在任职期间以公正正直而闻名。对于公平公正的信念,他的声望在军中不断传扬,成为一种道德标杆。
在1952年和1955年的军队评级授衔中,徐立清曾主动要求降低自己的军衔,尽管最终并未获得批准。他多次找到上级请求降低军衔,甚至成功说服总理将自己的上将军衔改为中将,成为军中流传的佳话。这不仅反映了他的谦逊也展现了他对自己能力的深刻认识。
然而,授衔之后,徐立清因过度劳累而患上心脏病,被迫住院。为了不影响总干部部的工作,他曾考虑退役或者转任省军区的副职,以便为更有能力的干部腾出空间。当他努力回归工作岗位的决心,让不少人动容。
宋任穷在一篇文章中对徐立清的评价相当高,指出他对犯错误干部的批评既严谨又直言不讳,丝毫不留情面;同时,他又能以热情和耐心细致对待,有时更是耐心地指出问题,努力不抹煞这些同志的优点评价,难能可贵。他始终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客观的态度看待工作上的问题。
在1967年,徐立清在文化大革命中遭遇冲击被迫中断工作,从一名高级干部沦为他人管理的对象。然而,他依然保持了一颗平和的心,积极面对生活,并对未来充满希望与信心。1973年,徐立清被通知重返北京,名声得以昭雪,并被任命为济南军区政委。
在他回归之前,多个大军区对其表示欢迎,尤其新疆的赛福鼎希望徐立清能到新疆军区任职,但最终则被杨得志抢先调到了济南军区。1975年,徐立清再次被调任到总政治部担任副主任,继续负责干部管理工作,并在叶邓首长的带领下,参与军队的整顿,着力整治“肿、散、骄、奢、惰”的不良风气。
四人帮被粉碎后,为落实新的干部政策,徐立清没有丝毫懈怠,积极与干部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热心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让许多老同志得以迅速恢复名誉与待遇,并重返职务。
1977年3月,刚接到叶帅的命令,徐立清便亲自赶到张爱萍的住处,希望能促成他的回归工作。张爱萍因在大运动中两度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心中对复出有复杂的情绪,最初他拒绝了邀请,渴望宁静的晚年生活。然而徐立清不愿意放弃任务,频繁上门拜访,最终失败于前一次的闭门谢客。
这或许是徐立清未曾预料到的事务挑战。在无奈之下,他将这些情况反馈给了叶帅,叶帅亲自给张爱萍打了电话,邀请他去西山面谈。经过老帅一番劝导,最终张爱萍同意复职,开启了新的工作篇章。
徐立清在总政治部任职,直到1980年被免去副主任职务,被任命为成都军区的第二政委,半年后又调任为第一政委。尽管身体状况欠佳,刚动过手术并安装了心脏起搏器,但他依然坚持要去成都负责工作,这种认真严谨的态度赢得了许多人的钦佩与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