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故宫博物院收藏着25枚传国玉玺,其中大部分为清朝时期皇帝的玉玺。然而,最具历史价值的秦始皇传国玉玺早已失踪,其下落至今不明。由和氏璧镌刻而成的秦始皇传国玉玺,究竟是如何遗失的呢?
一、和氏璧的传奇
和氏璧最早是由楚国人卞和在荆山发现的那块璞石。卞和满怀希望地将其献给楚厉王,希望能得到皇帝的认可。然而,楚厉王的鉴定人员却认为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于是,卞和因被指控欺骗而被砍去了左脚。几年来,卞和没有放弃,他再次将璞石献给楚武王,然而,楚武王仍然判定它是无价值的石块,并命令砍掉卞和的右脚。
楚文王即位后,卞和终于放下了心中的怒火,抱着璞石在荆山脚下痛哭,眼泪竟然流出了血。听闻此事的楚文王心生怜悯,召卞和带璞石见面,并让工匠精心打磨切割。终于,璞石的真正面目显现出来,它是一块无比珍贵的宝玉,随即被命名为“和氏璧”。
二、完璧归赵
和氏璧成为了楚国的国宝,受到皇室的宠爱。在楚国昭阳令尹的军功之后,楚怀王将和氏璧赏赐给了他。有一次,昭阳令尹在宴席上将和氏璧拿出来展示,突然间,宾客之间起了骚动,一名宾客趁乱盗走了和氏璧。有人指认张仪是盗贼,昭阳令尹为此对张仪进行了严刑拷问,但却没有从他身上找到和氏璧。此事让张仪心生怨恨,后来的历史上,张仪成为了秦国的丞相,他不断采取行动报复楚国。
楚国与齐国结盟,共同对抗秦国,令齐国十分痛苦。张仪出使楚国,承诺一旦楚齐断交,秦国将赠送楚国600里土地。楚怀王见利心切,答应断交,却未料到张仪仅承诺6里土地。楚怀王愤怒不已,亲自带兵攻打秦国。失去齐国支持的楚国最终败给了秦国,并且丧失了大量土地。
和氏璧的失窃者依旧未能揭开谜底,最终这块宝玉辗转到了赵国。
三、和氏璧的命运与传国玉玺
秦王嬴政即位后,凭借商鞅变法等一系列政治手段,迅速增强了秦国的国力,终于开始了统一六国的伟大战争。经过激烈的战斗,秦国相继吞并韩国、赵国、楚国等五国,成功统一了整个天下。
为了展现自己皇帝的威权,嬴政决定自称“皇帝”,并让人将和氏璧镌刻成象征皇权的传国玉玺。这枚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的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字样,成为了“皇权天授,正统合法”的象征。
四、传国玉玺的失踪之谜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重,临终前,他留下遗诏,让长子扶苏接管皇位并主持丧事。然而,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心生忌惮,担心扶苏执政后会削弱他们的权力,于是密谋发生了著名的沙丘之变,最终扶苏死于非命,幼子胡亥继位。胡亥上位后,依靠奸佞小人掌控朝政,导致秦国陷入了暴政和民怨之中。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攻入灞上,秦王子婴自知无法抗敌,主动献上玉玺投降。然而,刘邦担心项羽的威胁,在将咸阳的财宝赐予项羽之后,却没有交出传国玉玺。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依靠韩信、张良等人的帮助成功击败了项羽,最终建立了汉朝。传国玉玺也成为了汉朝的象征。
随着历史的演变,传国玉玺几经波折,先后经过西汉、东汉、三国、晋朝、隋朝等多个朝代,经历了无数风波与战乱。到了宋朝,传国玉玺曾被一位农民发现,但大部分人认为它是伪造品,直到金军攻破大宋都城,传国玉玺再次失踪。此后,它的下落便成为了一个难解的谜团。
通过历史的变迁与战争的洗礼,传国玉玺一直伴随着中国历史的波澜起伏,它的失踪也始终无法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