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219)冬,洛阳的雪下得蹊跷。
六十五岁的曹操倚在胡床上,手中竹简是关羽的首级画像。侍医呈上的汤药在案几上冒着热气,混着铜雀台飘来的歌舞声。"明公该用药了。"司马懿轻声提醒,却见魏王用剑鞘挑开帷幕——窗外六十名虎贲郎正在演练新阵型,积雪被踏成血泥般的颜色。
"仲达,你说这雪像不像樊城的血?"曹操突然咳嗽起来,帕子上沾着暗红。三个月前,他刚刚拒绝了孙权送来的联姻信,《江表传》记载那封帛书上还沾着关羽的指痕。
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邺城铜雀台的冰棱垂如剑戟。
曹操召曹丕、曹植、曹彰入室。案头摊开的《遗令》写着"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但被朱笔涂改处隐约可见"七十二疑冢"字样。西曹掾司马孚后来在私记中透露:那天魏王让三子各作挽歌,曹丕写"圣皇君四海",曹彰写"铁骑踏阴山",而曹植的"高台多悲风"让老父突然掷杯于地。
"子建。"曹操用剑尖挑起一块冰,"若孤今日死,汝当如何?"曹植的应答被《魏略》记载为七步成诗,但更可能是《三国志》裴注里那个颤抖的答案:"愿随父亲学葬人之术。"
二月初五的丞相府,熏香掩不住血腥气。
曹操正在校勘新注的《孙子兵法》,突然铜爵掉落在地。侍从发现他半身僵直,左手还紧攥着未批完的军报——那是张辽从合肥送来的,提及东吴正在打造楼船。《魏书》记载,临终前三天,魏王突然要求听汉乐府旧曲,当《薤露》唱到"露晞明朝更复落"时,他挣扎着要笔墨修改《遗令》。
"设伎乐...诸舍中无所为..."主簿杨修之子杨彪记录下这个场景:垂死者坚持要在墓室留出摆放乐器的空间,却把"分香卖履"的嘱托划得支离破碎。现代考古发现,高陵确实有专门放置乐器的侧室,而墓道壁画上的侍女都提着香料匣。
二月二十三日夜,邺城刮起赤色风沙。
曹操突然清醒,要人取来年轻时的铠甲。当侍卫捧出那副在官渡穿过的鱼鳞甲时,他抚摸着胸甲处的凹痕——那是袁绍的弩箭留下的。《魏武军策令》里提过,此伤每逢阴雨便剧痛难忍。此刻他却大笑:"孤此生...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话音戛然而止,铜雀台方向传来《蒿里行》的合唱。
据《邺中记》载,当夜有流星坠于漳河。而远在洛阳的汉献帝突然惊醒,发现案头玉玺不知何时裂了一道细纹。
黄初元年(220)十月,曹丕在繁阳亭受禅。
新皇帝手中的《终令》还沾着墓土气息。当尚书令陈群宣读"追尊先王为武帝"时,突然有侍御史惊呼:陵园方向飘来黑云,隐约可见持槊骑士的轮廓。这则被《异苑》收录的轶事,在《宋书·五行志》里变成更确凿的记录——当日邺城西郊三十里,有牧童看见七十二个土堆同时冒青烟。
而在许昌的旧官署,司马懿正在烧毁一批竹简。火焰吞没了"设发丘中郎将"等字迹时,他的儿子司马师突然问:"父亲,魏武真会七十二疑冢吗?"回答被风吹散,只留下《晋书·宣帝纪》里那句意味深长的:"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
正始十年(249),高平陵事变当夜。
年迈的司马懿站在曹操画像前,手中刀反射着月光。画像眼角处有道龟裂,恰似当年铜雀台冰棱的轨迹。"明公。"他忽然以臣礼下拜,"您教的棋,该收官了。"《汉晋春秋》记载,此刻洛阳突然地动,高陵方向传来金石碰撞之声。
与此同时,盗墓贼吴纲在亳州挖开一座疑冢。墓室里没有棺椁,只有刻在青石上的《龟虽寿》全文,最末"养怡之福"四字被利器反复划刻,石屑积了厚厚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