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这五位被称为“虎将”的英雄人物,常常在历史上引发争议与讨论,众人争论谁的战力更强,谁的能力更高。然而,由于武力的衡量标准不统一,最终这种讨论往往无果而终。为了打破这种僵局,我们可以尝试另辟蹊径,用一个更客观的标准来为五虎上将排个名,那就是他们所担任的官职。官职的高低能反映出他们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虽然“五虎上将”这一称呼源于后来的话本和小说,并未出现在正史中,但根据《三国志》卷36的记载,这五员将领确实被列入同一列传,因此我们依然沿用这一称谓,本文将重点讨论正史中的这五位武将。
首先,我们从五虎上将的出道时间开始说起。关羽和张飞是五人中最早出道的。早在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之前,刘备便在涿郡召集了一批年轻人,组成了一支私人部队,而关羽和张飞正是其中的一员。当时刘备的职位仅为平原相,类似现代市长,官职只有二千石。关羽和张飞担任的职务是别部司马,尽管这个职务级别不算高,但性质类似于郡守、国相的属官,负责统领刘备的私人部曲。可以说,关羽和张飞的“出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接下来,黄忠的出道时间稍晚一些,他在刘表担任荆州牧后,被任命为中郎将,负责长沙的防守。公元190年,刘表上任后清除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对各郡的控制,而黄忠则被派往长沙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中郎将这一职务在当时是高级别的,仅次于将军,接近刘表的亲信,因此黄忠的“出道”也可谓是一路高升。
紧接着是赵云和马超。赵云最初投奔公孙瓒,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91年左右。史料显示,赵云在初期并没有明确的官职,可能只是个普通的将领。马超的出道则是在公元202年的平阳之战上,马腾派他与庞德支援钟繇,斩杀袁绍的将领郭援并击败高干。此战标志着马超的首次亮相,当时他是司隶校尉的属官,职务是督军从事。综合来看,五虎上将的出道顺序为:关羽和张飞并列第一,黄忠第三,赵云第四,马超第五。
接下来,我们依据官职来为五虎上将排名。为了设定统一的时间线,我们以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为基准,那个时候关羽因斩颜良的功劳被曹操封为偏将军,并加封汉寿亭侯,这是汉朝正式的将军职,权威极高,因此关羽的排名跃居第一。与此同时,张飞虽然也获得了汉献帝封授的中郎将职务,和黄忠同为中郎将,但张飞的职位含金量更高,因为这是由汉献帝亲自授予的。由此,在公元200年的官职排名为:关羽排第一,张飞排第二,黄忠排第三,赵云排第四,马超排第五。
进入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夕,形势再次发生变化。马腾被曹操召入邺城担任卫尉,马超接管了其部队,迅速崛起,并被封为偏将军、都亭侯,职务与关羽相当,马超不仅成为一方诸侯,其实权也较关羽为强。于是,在这一年,五虎上将的官职排名变为:关羽和马超并列偏将军、都亭侯第一,黄忠排第二,张飞排第三,赵云依旧排最后。
随着刘备统一南部荆州,并自封为荆州牧,关羽和张飞的官职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分别担任襄阳太守、宜都太守,并加封为荡寇将军、征虏将军。尽管关羽和张飞的官职和爵位相似,但关羽由汉献帝亲封,含金量更高。而黄忠的职务依然未变,仍为中郎将。赵云在这一年被晋升为牙门将军,且曾担任桂阳太守,地位略高于黄忠。马超则通过不断扩展的势力,最终成为征西将军,成为了一个诸侯级人物,地位大大提升。
到了公元214年,刘备平定益州,重新自封为益州牧,马超归队刘备,五虎上将的官职排名再次发生变化。此时,马超被封为平西将军,关羽和张飞仍然担任将军,黄忠和赵云的职务没有太大变化。
公元219年,汉中之战后,黄忠因斩杀夏侯渊大获全胜,被封为征西将军,排名上升至第四位。刘备称帝后,五虎上将的职务达到了巅峰,关羽担任前将军,张飞和马超分别担任左将军、右将军,而黄忠担任后将军。赵云依然担任翊军将军,地位较低。
最终,随着刘备的去世,五虎上将的时代也慢慢落幕。虽然关羽、张飞、马超相继去世,但赵云依旧为刘禅效力,直到228年因战败被贬为镇军将军,不久后去世。五虎上将的辉煌时代彻底谢幕。综上所述,关羽和张飞在刘备阵营中的地位一直位居最高,关羽永远高于张飞。马超虽然短暂成为诸侯,但最终排名屈居第三。黄忠在定军山战役后名声大噪,跻身四虎之内,最终排名第四。而赵云虽然在多个战役中表现出色,却始终未能超越其他四人,最终位列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