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时与孟获相遇,遭遇了孟获的藤甲兵。这种藤甲兵的武器刀枪不入,让人束手无策。经过多番思索,诸葛亮决定采用火攻这一古老的策略,最终成功地击败了藤甲兵。那么,这种刀枪不入的藤甲究竟有何特性,诸葛亮为何不将其利用并装备到自己的军队中呢?有些朋友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三国演义》只是小说,藤甲兵根本是虚构的,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准确。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电视台曾经制作过一档名为《魅力科学》的节目,节目组实地考察了贵州省安顺市的藤甲兵部落,他们试图用石头砸和刀砍,结果发现藤甲丝毫没有受到损坏。这一事实充分证明了藤甲兵刀枪不入的历史记载确实存在。
然而,想要获取这种藤甲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其主要原材料是一种独特的野生藤蔓,仅生长在西南地区的荒蛮地带,即便能够找到这些材料,制作过程也极为复杂。需要运用祖传的技艺,并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与打磨。据说,一整套藤甲制作完成的过程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制作好的藤甲并不能立即投入使用,它首先需要在桐油中浸泡一周,以增强其韧性。之后,还要在太阳底下暴晒两个月,形成强度更高的外壳。这一过程要重复进行3到5次,才能最终形成适合上战场的藤甲。尽管这个过程耗时漫长,但其价值是不可忽视的,藤甲的灵活性远胜于传统重甲,同时刀箭对它的攻击几乎无效。
经过反复的浸泡与暴晒,“青藤甲”最终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够被桐油充分浸透,形成一副合格的藤甲。正是由于其材料稀缺和制作工艺极其繁琐,诸葛亮对推广“藤甲”的实际可操作性产生了顾虑。其最大弱点是对火攻的恐惧,因为在制作过程中多次浸油,一旦遇到明火,藤甲便会迅速燃烧,除非天降大雨,否则整支队伍将瞬间陷入火海,连仙人也无能为力。作为一位谨慎的领导者,诸葛亮深知其中的道理,因此并不轻易尝试引入藤甲。
诸葛亮虽然没有推广藤甲,然而他为何决意要将所有的藤甲一同焚毁,致使这种“天下第一甲”几乎面临失传呢?众所周知,诸葛亮在“七擒孟获”中声名显赫,威名远扬,三国时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对手,魏国和吴国,对他在与藤甲兵交战中所遭遇的失败也极为关心。藤甲兵对火攻的致命弱点也迅速在三国间传播开来。如果此时诸葛亮仍然装备藤甲于蜀军,便无疑是在将自己的致命弱点暴露于敌军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