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诸葛亮齐名,生平所创第一计,令曹操苦恼一生,千百年来无人敢于模仿。
“三顾茅庐”这个典故,深受大家熟知,讲述的正是刘备三次亲自前往诸葛亮位于南阳古隆中的隐居之地,频频请求他出山相助,以拯救汉室、共图大业的动人故事。诸葛亮被誉为“卧龙”,他的才智被视为无与伦比,声名远播,为刘备的崛起贡献了巨大的力量,立下赫赫战功。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几乎被塑造成了神话般的角色,他的能力似乎接近于神奇,能够占卜命理、呼风唤雨,轻松挥洒间,羽扇轻摇,强弩也能在瞬间化为乌有。然而,这毕竟是文学作品,后人为了增加趣味性在其中做了不少艺术加工。那么,在真实的历史当中,诸葛亮的形象是否与这种神话相符呢?
在史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显得相当客观真实。《三国志》中提到士大夫贾诩曾对诸葛亮作出过评价,他认为诸葛亮确实才华横溢,但这种才华主要体现在治国理政的能力上,而非演绎为通常所理解的行军打仗与智谋。如果我们想了解诸葛亮在军事指挥与战略布置方面是否真的具备卓越的才能,可以通过蜀汉后期他多次北伐的历史事件来窥见一丝端倪。
作为蜀汉的最高指挥官,诸葛亮在后期共发动了五次北伐。然而,尽管他才华横溢,军事上却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导致曹魏的统治依旧稳如泰山。从这一点看,贾诩的评价并非空穴来风。
那么,在蜀汉的军事舞台上,谁又能够与诸葛亮的才智相提并论呢?此人正是凤雏庞统。他曾被水镜先生誉为与卧龙相当的杰出才华。若能得到其中任一人的帮助,便可霸业垂手可得,由此可知庞统的能力之高,堪称一绝。谈起庞统,外貌奇丑且好饮酒,总给人一种无才之人的印象,然而,正是这位外表不羁的人,终其一生却为刘备贡献了三项重要的计谋,其中一项令刘备欢喜若狂,另一项则让曹操心忧重重。
使刘备欢喜的计谋,是协助刘备攻下原本没有固定根据地的刘璋,成功夺取了益州。这一计策是庞统特地为刘备量身打造的,然而,这个计谋也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最终死于落凤坡。如果说这一计策不为大众所熟知,那么他令曹操烦恼不已的计策则无疑成为了经典之作。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名震江湖,令曹操在劫难逃,然而其实在这场战争之前,周瑜的胜利有赖于庞统向曹操献上的连环计,让曹操将船只一一连接,以预防士兵晕船。尽管曹操的算计颇多,却没能料到,正是这种连船计,让他的大军在熊熊大火袭来之际,无法及时解开绳索,最终被活活烧死,这也成为他赤壁惨败的原因之一。因此,由此可见,凤雏庞统虽所创之计不多,但每一计均深具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