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曾是雍正帝深得宠信的大将军,一度掌控西北军政,官位不断上升。然而,正是这位与雍正帝立下“生死不渝”誓言的宠臣,最终却迎来了悲惨的命运,不仅遭遇家破人亡,还背负着92条重罪,命运在深渊中彻底迷失,走向了无法回头的终局。
年羹尧自幼才智出众,博学多识,尤其在文艺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他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通过科举考试顺利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翰林院检讨,正式步入仕途。凭借着出色的才能与忠诚,他屡次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成功平定了多个地方的叛乱,并逐渐在西部地区成为了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年羹尧早期虽不如后来的气吞万里,但凭借他谦逊、低调的个性及清廉的作风,在朝堂中赢得了广泛的声誉,深得康熙帝与雍正帝的喜爱。
年羹尧的仕途在康熙帝治下逐渐走向巅峰。康熙帝特别宠爱他,亲自赐予弓箭,并且任命他与延信共同负责军务。而当雍正帝继位后,年羹尧的地位更是急剧上升,迅速成为了雍正帝的重要助手,与隆科多并肩而立,权势如日中天。深知维持官位的关键在于获得皇帝的深厚信任,年羹尧没有犹豫,迅速将亲妹妹送入宫中,成为了雍正帝宠爱的一位妃子——年贵妃。正因如此,年羹尧与雍正的关系更加密切,二人立下了“生死不分离”的誓言,令雍正帝感动至深。此后,年羹尧成了雍正帝最亲近的大臣之一,朝中事务几乎都需要经过他的同意。此时,他的权力几乎达到了顶峰,令许多朝廷官员对他既心生畏惧,又充满嫉妒之情。
在军政方面,年羹尧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他指挥的军队屡屡大获全胜,尤其在平定策妄阿拉布坦叛乱和郭罗克叛乱后,年羹尧不仅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也在朝廷中更受重视。经过这一系列的胜利,他从四川巡抚一路升迁至川陕总督,成为西部的实际掌控者。雍正帝在雍正元年(1723年)特地发布诏令,将西部的军政事务交由年羹尧处理,让他成为西部的最高指挥官。
年羹尧的权力空前强大。在青海叛乱爆发后,雍正帝将平定任务交给了他。年羹尧巧妙运用计谋,虚张声势使敌人放松警惕,最终一举击败叛军,成功平息了这场动乱。此次胜利不仅使年羹尧声名远播,也令雍正帝更加宠信他。为了奖赏年羹尧,雍正帝不但给了他丰厚的赏赐,还提升了他的官职,使得年羹尧在西北及云南事务中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此时的年羹尧,已直逼朝中重臣的地位,参与了朝廷决策,权势如日中天。
然而,权力的膨胀让年羹尧的品行发生了变化。昔日那个谦逊低调、恪守道德的年羹尧,逐渐变得自大和独裁。他开始肆意依仗皇帝的宠信,对其他官员冷眼相待,甚至公然藐视朝廷的规矩。最具代表性的一次事件发生在雍正二年(1724年)秋,当时他奉命进京,途中竟强令所有官员跪迎,自己出现时却完全不理睬他们,表现出极其傲慢的态度,完全将自己置于所有官员之上。
当年羹尧进京见到雍正帝后,言辞之间居然与雍正帝“平起平坐”,这一举动让雍正帝心生不满,并且产生了深深的怀疑。经过一段时间的秘密调查,雍正帝发现年羹尧贪污腐败,甚至利用职权徇私舞弊,结党营私。更令人震惊的是,年羹尧还通过挪用公款和收受贿赂,贪污数百万两的巨款,这一行为严重危及了朝廷的法治和皇权。
最终,雍正帝决定将这个曾经的宠臣彻底铲除。经过深思熟虑,雍正帝在雍正二年11月下令罢免年羹尧,并将他调任为杭州将军,剥夺了他的一切权力。年羹尧被调职一事迅速引起了朝堂上的震动,许多官员纷纷对他提出控诉。年羹尧意识到自己面临的生死危机后,选择躲藏在江苏仪征,不敢轻举妄动,甚至亲自写信给雍正帝,恳求宽恕。然而,雍正帝早已铁了心要除掉他,并批评他“朽木不可雕也”,令年羹尧深感无望。
12月,年羹尧被正式定罪,背负了92条重罪,包括“大逆罪”、 “专擅罪”、 “僭越罪”等。最终,雍正帝下令将他监禁并自裁,但年羹尧迟迟没有自尽,直到监斩官的催促,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年羹尧死后,他的家族也遭遇了彻底的毁灭。年妻女被投入监牢,儿子被流放至边疆,年家所有财产均被没收。年贵妃在失去丈夫和子女后,悲伤过度,最终郁郁而终,被尊号为敦肃皇贵妃。年家的辉煌在一场风暴中彻底消失,而年羹尧如果有机会回望自己的过去,是否会为曾经的所作所为感到深深的悔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