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探讨英宗朱祁镇为何不需要策划“夺门之变”时,首先得提及彼时的明景帝朱祁钰正身陷重病,命在旦夕。他不仅体弱多病,更无子嗣继承皇位。因此,在朱祁钰的去世之后,皇位自然而然将会传给朱祁镇,这是他理应获知的局面,无需通过激烈手段来提前夺取。
明英宗朱祁镇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戏剧化的皇帝之一。他两度登基为帝,还曾被尊为太上皇,更经历了敌国俘虏的屈辱,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充满了波折,可能只有他自己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苦涩与欢喜。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土木堡之变”,在这一事件中,朱祁镇由于轻信太监王振的谗言,亲自统军出征,却遭遇瓦剌军队的惨重失败,甚至在土木堡被俘。那么,本是以为捡到了大便宜的瓦剌也先,计划利用朱祁镇来威胁明朝,然而,在于谦的英明领导下,明朝成功废除了朱祁镇,立其弟朱祁钰为帝,并在北京保卫战中大获全胜,打破了也先的阴谋。
朱祁镇被俘一年后被释放回国,尽管本应受到重用,却因动乱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达八年之久。最终,他选择发动“夺门之变”重新夺回皇位。尽管此举被不少人质疑,认为他原本无需如此激烈行动,下面将详细论述其原因:
首先,朱祁钰的病情日益严重。当时,明景帝朱祁钰在朱祁镇策划“夺门之变”时,已经深受重病折磨。此外,他既没有子嗣,也没有杀害朱祁镇的意图,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依然在世,且对于皇位的继承也没有意外可言。在朱祁钰去世后,朱祁镇将自然而然地继位,没必要通过复杂的手段去谋求。
其次,夺门之变其实是一场精心的政治投机。随着朱祁钰的病重,石亨、曹吉祥以及徐有贞等权臣看到了机会,他们期望通过支持朱祁镇而获得权力。果然,在“夺门之变”成功后,他们三人均得到了重用,成为了明朝政坛上的重要人物,由此可见其背后深藏的政治算计。
那么,您是否同意朱祁镇在此情境下并无必要发动“夺门之变”?您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