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帝国的鼎盛时期,成吉思汗麾下有众多显赫的将领,其中四位尤为出众,他们被誉为“四獒”。其中,神箭手哲别位居四獒之首,而速不台也是其中一员,他曾两度参与西征,并凭借在蒙古西征欧洲的出色表现,成为成吉思汗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堪称帝国的重要支柱。
速不台出生于公元1176年,家乡位于鄂嫩河上游的西部。他的父亲是一个铁匠,隶属于蒙古兀良哈部。与广袤草原上的游牧部落不同,兀良哈部的人民习惯于在森林中生活,常被称作“林中百姓”。根据《蒙古秘史》的记载,速不台的祖先曾是成吉思汗家族的仆人。年轻时,速不台便离开了家乡,前往投奔成吉思汗。在此时,他的哥哥哲勒蔑已是成吉思汗的重要部将,这使得速不台深得成吉思汗的信任与青睐。
成年的速不台加入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战争,并屡立战功,因此,在1206年成吉思汗为功臣封赏时,速不台被任命为千户长。到1219年,成吉思汗发起了西征花剌子模的战争,速不台成为其中的重要角色,并展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成吉思汗亲自率军西征之前,速不台便已提前出征,早在1217年便击败了中亚草原上的钦察部。随着成吉思汗大军的到来,速不台与其他将领一同参与了对花剌子模的灭国战斗。随着花剌子模王国的崩溃,成吉思汗命令速不台和哲别继续西进,直到他们跨越了更远的疆域,直抵东欧。
在这次远征中,速不台展现了极为高超的军事指挥技巧。他巧妙地利用蒙古骑兵的机动性,采取灵活多变的闪击战术,迅速征服了东欧的多个城市,令欧洲人第一次真正意识到蒙古骑兵的巨大威胁。
公元1224年春,速不台完成了东欧的征战,随即返回东方。成吉思汗去世后,速不台继续效力于其子窝阔台。在窝阔台的领导下,蒙古帝国展开了在中原的扩张。到了1235年,窝阔台决定再次发动西征,目标是欧洲。虽然此时速不台已经年逾六十,且因多次战斗受伤,身体状况并不理想——他一只眼睛失明,且患有痛风,行走困难,但他依然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战争中。这是因为他深知,拔都等年轻的宗王虽勇猛,却缺乏与欧洲作战的经验,而自己曾与欧洲军队交过手,对当地的地形、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速不台明白,他的参与将为西征提供不可替代的战略优势。
最终,窝阔台任命速不台为西征的先锋大将,并让他担任拔都的副手。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指挥才能,速不台为西征制定了详尽的战略与战术。虽然拔都是名义上的主帅,但速不台凭借个人的才能,成为了这场战争的实际主力。
在西征期间,速不台几乎参与了所有关键战役,他继续沿用闪击战术,并根据战场变化灵活调整战略。尽管他与拔都有过一些意见不合,但速不台始终坚持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战术,最终带领蒙古军取得了胜利。比如在1241年的赛约河之战中,拔都的军队攻占大桥时遭遇匈牙利军队的顽强抵抗,而速不台却选择带领部队绕过敌人,架设木筏渡河,出奇制胜,成功实现对匈牙利军队的奇袭,从而帮助蒙古军队赢得了胜利。
此外,速不台还在攻破一座堡垒时展现了惊人的指挥才能。拔都的军队多次尝试进攻未果,但速不台亲自出马,仅用三天便成功攻占了堡垒,令拔都十分佩服。
无论在成吉思汗时期,还是在窝阔台的领导下,速不台无疑都是蒙古帝国最为杰出的将领之一。在多个历史阶段,他都为帝国的扩张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法国著名作家保罗·布尔如是说。
公元1242年春,蒙古军队结束了对欧洲的征战,速不台也回到东方,直到73岁时安详去世。几百年后,许多欧洲军事家开始研究速不台的战术,特别是他灵活运用机动性、分散性和迂回包抄等战术,这些战术直到二战时期仍然对欧洲军事产生了深远影响。近代,欧洲著名军事家如英国的李德哈特在著作中深入分析了速不台的作战风格,而二战期间的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更是被认为是蒙古战术的狂热研究者。
参考资料:《蒙古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