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朝末年,率先起义的陈胜、吴广,最终都是什么结局呢?
迪丽瓦拉
2025-09-12 12:33:49
0

引言

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同时也为秦朝的覆灭敲响了丧钟。大泽乡的起义仿佛是火种洒落,迅速蔓延,形成了无法遏制的局面。秦朝二世的严苛统治和暴政终于遭遇了底层人民的大规模反抗。在这样的严峻局面下,秦朝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导致起义军逐渐壮大,甚至对秦王朝的统治根基构成威胁。

直到起义军攻克函谷关,直逼关中之地,秦二世才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开始采取严格的镇压措施。面对秦军的强力打击,陈胜领导的起义军各支部队如何应对这一切?最终,他们的命运又会如何发展?

起义的无奈性

陈胜和吴广起义,源于秦法的严苛。由于大雨的影响,他们未能按时到达渔阳戍边,而依照秦法,迟到即应斩首。在生死威胁面前,他们选择自救。通过巧妙的手段,利用鬼神之说与押解人员发生冲突,成功斩杀看守,并通过利益与政治捆绑的手段,最终宣布起义,反抗秦朝暴政。

“伐无道,诛暴秦”成为他们的口号,起义军开始扩展力量。由于秦朝的压迫,起义队伍不断壮大。攻占陈县后,起义军开始内部整顿,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自封为陈王,任命吴广为假王(代楚王),封赏功臣,部署对秦的攻势。三支起义队伍分布在北、中、南三面,开始对秦朝进行全面攻伐。

通过在楚地建立政权,陈胜赢得了民心与道义上的支持。起义军在初期曾获得较强的支持,成为新兴政权的先锋,展现出强劲的势头,并且展开了与秦朝的军事对抗。这是第一次反秦政权,虽遭遇许多阻碍,但依旧为后来的抗秦力量提供了巨大的鼓舞。

葛婴出击,终因失误投机而死

葛婴,原是大泽乡起义的勇士,凭借勇猛的战绩,成为陈胜的重要谋士。在攻打蕲县时,陈胜对其格外重视,将其视为心腹,并任命其独立领兵南征。葛婴果然不负重托,屡次征战成功,稳固了自己的军力,成为张楚政权的骨干力量。尽管如此,葛婴在政治上却缺乏深思熟虑的眼光。

在此期间,葛婴突发奇想,发现楚王后裔襄疆未曾谋取权力,便擅自拥立襄疆为楚王,未料陈胜自立为楚王后,发现这一行为具有严重的政治风险。意识到错误后,葛婴将襄疆处死,并重新效忠陈胜。然而,回到陈胜的阵营后,陈胜却因对其政治手段产生怀疑而将其疏远,最终剥夺了葛婴的兵权,并在一次冲突中将其杀害。

这场政治投机的失败,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陈胜的猜忌与不信任导致了起义将领之间的隔阂,使得军心动摇,陈胜的领导地位也因此受到了削弱。此后,起义军将领的忠诚度大幅下降,形势变得愈加严峻。

周文进取关中,成为第一个被灭杀目标

周文,来自陈县,资历颇丰,曾侍奉春申君黄歇,也与楚将项燕并肩作战。凭借过硬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抗秦立场,周文被陈胜重用。吴广攻打荥阳失败后,周文受命继续伐秦,绕过秦军的防线,攻入关中腹地,威胁秦朝的核心地区。

周文依靠熟练的兵法和完善的补给体系,带领起义军打破了秦军防线,顺利攻克函谷关。随后,他兵锋直指西地,势如破竹,逼近咸阳。秦二世终于意识到危机,任命章邯率军平叛。然而,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周文的军队在函谷关遭遇惨败,随即被章邯的军队一路追击,最终在渑池之战中,周文主力全军覆没,周文本人也在战斗中自杀。

尽管起义军曾取得过一时的局部胜利,但面对训练有素的秦军,未经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农民军始终无法占据优势,最终走向失败。

吴广攻略要地,兵败被杀

吴广,作为陈胜的重要副将,担任了中线进攻的核心任务——攻占荥阳城。荥阳是关中要道,背后有重要的粮食基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军事据点。如果占领荥阳,秦军的出关之路将被切断,起义军将占据有利地势。然而,镇守荥阳的三川郡守李由却是个经验丰富的将领,他不仅成功阻止了起义军的攻势,还不断消耗起义军的力量,导致攻城多次未果。

在这时,周文战败,起义军面临秦军章邯的夹击。起义军内部开始出现分歧,局势愈加严峻。吴广主张继续进攻,并坚决防御章邯的大军,认为撤退将导致整个起义军的崩溃。最终,田藏通过假传陈王的旨意,杀死了吴广,而后带领精兵与章邯大军对抗,最终失败并阵亡。

与此同时,李归则分兵继续攻打荥阳,却未能攻克城池,自己也在战斗中丧命。吴广一行最终被秦军镇压,这支原本充满斗志的起义军,因内讧与战略失误走向了灭亡。

武臣攻赵自立,意外叛乱而亡

武臣,陈胜的故交,曾受命攻取赵地。凭借陈胜的重用,他成功占领了赵地,但也因此滋生了自立为王的念头。在张耳和陈余的辅佐下,武臣在赵地迅速站稳脚跟,渐渐对陈胜的命令产生抗拒,开始自立门户,并逐渐失去了对伐秦大业的投入,反而专心经营自己的小领地。

随着形势的变化,武臣未曾出手援助,甚至对陈胜的求助视若无睹。当大势已去时,武臣的自保心态也未能帮助他避开败亡的命运。在下令部将李良进攻太原与常山时,突发变故,李良反叛,误以为武臣已死,便击杀了武臣的姐姐,顺势也将武臣杀害。武臣的死,似乎是一次冤杀,但也与他的自立心态和缺乏判断力密切相关。

陈胜失去进取心,最终难逃一死

陈胜的张楚政权,在经历三支队伍的失控后,已无法维持对分散农民军的有效掌控。他只能依靠自己直属部队抵抗章邯的大军。章邯直扑陈胜领导的核心区域——陈县,进行围攻,最后逐步实施合围战术,切断了陈胜的退路。

在与秦军的对抗中,原本由囚徒军组成的起义军,逐渐经过战争的洗礼,成为一支强大的常胜军。然而,陈胜由于个人的战略失误和领导层的不断削弱,最终未能抵挡住秦军的全面攻势,自己的部队也在一系列失败中迅速崩溃。陈胜逃亡途中被马夫庄贾所杀,至此张楚政权走向了灭亡。

张楚政权的成功与失败

张楚政权的建立本有一线生机,但内部操作不当,导致在最后关头失败。陈胜的失误,使得起义军本有的四路兵力分崩离析,吴广与周文的部队也因缺乏统一指挥而遭遇重创。陈胜的懈怠与猜疑,导致了内部的离心,错失了与秦军作战的最佳时机,最终导致整个起义军的覆灭。

尽管张楚政权短短六个月便被秦军消灭,但它仍然对秦朝的统治基础造成了严重冲击,特别是在山东与三晋地区的攻伐,严重干扰了秦军的统治秩序。虽然起义军的失败源于内部的矛盾和战略的失误,但它也为后来的抗秦力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结语

大泽乡起义的教训揭示了秦朝暴政对农民的压迫,使得底层百姓别无选择,只能通过起义来求得生存。秦朝二世的统治已经陷入了内外危机,关键在于谁能够引爆这股反抗的火苗。张楚政权初期的成功源自于在同一个生存压力下,起义军能够放下成见、团结一致。然局势明朗后,人性的弱点和自私又开始逐渐显现,导致政权最终分崩离析。各路将领的死法,从葛婴的被杀到周文的自杀,武臣的叛乱,吴广的被杀,陈胜的死,均显示了权力斗争与人性的矛盾。而这一切,也最终加速了起义军的灭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出师表》是历史上诸葛亮亲自撰写的著名辞章,大家对此都不陌生。不过,许多人可能注意到,《出师表》中提...
原创 一... 关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忠义化身,但令人好奇的是,这位拥有强烈傲骨的英雄,为何会对刘备...
原创 三... 在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被视为战乱纷争的年代,正如古人所言,时局造英雄。在这纷扰的背景下,涌现出许多杰...
原创 三... 在三国的后期,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仍然存在,而蜀国却在渐显暗弱的情形下不曾坐以待毙。蜀国一直致力...
原创 三... 三国演义谋士排行榜:诸葛亮为何未能问鼎第一? 在讨论三国演义中的谋士排行榜时,诸葛亮虽以其出众的才能...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在这一乱世之中,能够保全全家性命是极为困难的。然而,诸葛家族...
原创 三... 三国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几乎每位三国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气质。然而,在...
原创 邓... 263年,曹魏的权臣司马昭派遣邓艾和钟会率领大军征讨蜀汉。邓艾乃是一位擅长军事的将领,他凭借着敏捷的...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小说中,刘关张三英的英勇形象常常吸引着我们关注,或是曹操、周瑜、司马懿等富有个...
原创 原... 关羽,字云长,被誉为“美髯公”,他以忠义著称,赢得了刘备和曹操的高度评价。然而,在这两位权臣之间,关...
原创 溥... 在溥仪实现退位之际,清朝的十二位铁帽子王并非没有反对之声,反而反对情绪十分激烈。一部分人表达了强烈的...
五谷之长的稷,北方的粟:西周时... 考古探源:时光碎片中的稷迹 旧石器至新石器:曙光初绽 考古发掘,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
原创 抗... 在我们所观看的许多影视作品中,清朝的形象并不如历史书中所描绘的那样衰败。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影视剧的创...
原创 汉... 三国时期,名将层出不穷,张辽、关羽、张飞、周瑜、吕蒙、陆逊等英雄人物声名显赫,广为人知。然而,在汉末...
原创 “... 电视剧《大明风华》中关于“礼部尚书兼任锦衣卫指挥使”的设定显然存在严重的历史失误,这与明朝的官职制度...
原创 为... 苏轼有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这趟名为生活的漫长旅途中,我们总渴望用理性的罗盘指引方向,以...
原创 古... 明代在我们传统印象中,通常与朱元璋的传奇经历、东厂与锦衣卫的权力斗争以及明制汉服的华丽风格相联系。影...
原创 崇... 历代的亡国之君中,崇祯皇帝无疑是最令人同情的一位。身陷国破家亡的困境,他并未选择苟且偷生,而是毅然决...
原创 明... 根据不完整的统计数据,目前在中国范围内,自称为大槐树移民后裔的人数已经超过上亿。从明朝初期至今,这短...
原创 当... 1900年6月,慈禧在收到一条情报后愤怒不已:洋人希望她将政权归还给光绪帝。为此,她以光绪的名义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