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羽走麦城的过程中,许多人认为他是在临沮被捕并遭杀害的。马超曾被认为是“封地”在临沮,因此被指责见死不救。有人认为,马超当时心中对关羽不服,加上两人的关系一直不好,这使得他在关羽死时没有提供援助。然而,也有观点认为,临沮是个小地方,马超很可能根本没有到过那里。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首先,“封地”这个词并不准确,应该是“镇守之地”。许多人通过《三国演义》来解读历史,误以为“镇守临沮”就是关羽的部下。但实际上,历史上并未如此记录。我们现在对关羽的死亡情况了解有限,许多细节仍然模糊不清。在这种情况下,讨论马超是否救援关羽并没有实际意义。我个人认为,马超根本不在临沮,因此与关羽的死并无关系。
史料中提到马超与“临沮”有过联系。根据《三国志》记载,马超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督临沮”,这里的临沮指的是荆州南郡的临沮县,而关羽正是在此地被俘并最终遇害。而《华阳国志》则指出,马超在章武元年(221年)“北都临沮”,这时关羽已经去世。这意味着,马超当时监督的是北方的沮县,而非临沮县。
此外,马超之后镇守阳平关,阳平关是曹魏通往汉中的重要关隘,也是氐族人聚集的地区。阳平关位于今天的陕西勉县武侯镇,靠近雍州武都沮县的东部。这里涉及到历史文献的解读和地理知识的误差,导致同样的地名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解释。
关羽的死亡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年底,或许在220年初,关羽的头颅被送到曹操那里。这意味着他死于219年末到220年初。关羽的失败来得太快,蜀汉的骄傲和大意让他们未曾预料到会有如此迅速的崩溃,因此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有效的救援。
关羽的失败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前有徐晃的战败,后有荆州被陆逊偷袭,整个荆州地区陷入混乱,最后关羽败退至麦城并最终被杀。因此,蜀汉对于关羽的失败显然准备不足,刘备和诸葛亮收到的好消息也让他们未能及时意识到形势的急转直下。能帮助关羽的只能是荆州的人,如果马超在荆州,史料肯定会提及他,因为孙权击败马超也是当时的一大新闻。
既然马超并不在荆州,那么他到底在哪呢?根据现有的资料,无法确定他的具体位置。但有迹象表明,他很可能在汉中地区,因为那时他常与张飞一起行动。马超在蜀汉的地位虽然高,但并未得到实际重用,他更像是一个象征,号召氐族和羌族的人投奔蜀汉,同时抵抗曹操。此时的马超最有可能跟随刘备和诸葛亮在汉中地区作战。
在217年,刘备和曹魏争夺汉中,马超参与了这一战斗。两年后的219年秋,刘备成为了汉中王。《裴注三国志》中有记载:“二十二年(217年),刘备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下辩;曹操遣曹洪拒之。”此后,刘备占领汉中,并将马超安排在该地区。可以说,刘备利用马超的威望和影响力来抵抗曹操,守住了汉中的大门。因此,214年的“督临沮”已经是过去的事情,马超早已不在临沮,而他可能从未去过那里。
最终,马超在蜀汉历史中的地位复杂,他既是关键的军事人物,也因资料的匮乏和史实的局限,无法完全明确他的行动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