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历史的人常常会在历史书中遇到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在唐朝之后,少数民族越来越难以对付。这引发了许多人的疑问:究竟是唐朝之后的少数民族实力增强了,还是唐朝之后的中原王朝变得弱小了?
认真钻研历史的人应该意识到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对外战争实际上并非单纯是消耗国力的行为。这一点无论发生在唐朝之前,唐朝时期,还是唐朝之后,都是相同的。因此,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变得愈发艰难这一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对于初步了解历史的人而言,唐朝尤其是在李世民执政时期,显得异常强大,以至于少数民族在其面前几乎显得无能为力。然而,这种认识恰恰是一个极大的误解。虽然李世民在军事上确实非常出色,但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能够与其相提并论的统治者寥寥无几,李世民的出现并非历史的常态。
接下来要讨论的内容可能与一些人的历史观念有所冲突,若对此不甚了解,敬请读者稍作保留。首先,西周之所以迁都,是因为遭到犬戎的攻击,以至于保不住自己的国土。在西汉时期,刘邦时期的“文景之治”实际上是通过交换女性来维持下去的,因为没有了韩信的支持,刘邦根本无法抵挡匈奴的不断侵扰。五胡乱华的历史,更是直观地反映了中原王朝在某种程度上的无能和脆弱。在隋唐时期,突厥对中原王朝的威胁一直延续到唐玄宗时期方才有所解决,而高句丽对隋唐的进攻可谓惨烈,唐太宗在与高句丽的对抗中虽赢得胜利,却也是代价沉重,堪称惨胜。
特别是唐朝之后,后续的中原王朝在面对少数民族时的惨败,接连不断,教人唏嘘。然而,历史文献并不能完全代表事实的真相,因为各个朝代的历史都是由后来的统治者所书写,比如清朝对明朝的贬损,导致我们对历史的真实性难以做出准确判断。在这样的背景下,唐朝之后各个朝代频频遭到少数民族打击而惨败,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宋朝之后是元朝,元朝之后又是明朝,明朝之后辉煌的清朝,谁能说清这些历史遭遇在被后人改写成何种模样?就目前来看,清朝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较为真实,但其中亦有清朝后裔美化自身的成分,因此也不能全盘信赖。因此,在现阶段,我们无法肯定地断言唐朝之后的历史全貌如何。究竟历史人物在文人笔下的描绘是否真实,真实性又有多高,至今仍是个难解的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