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庞统这个人物可谓是曾经经历了不少波折与困扰。一开始,因其外貌平平无奇,他的才华不被世人所看重,与诸葛亮齐名却只能隐身于周瑜的阴影之下,担当一名谋士的角色。原本,他的才能足以与周公瑾并肩而立,却因缘于外貌的“丑陋”而受到了轻视。后来,刘备对于庞统的智慧有所青睐,虽初时也因外表而有所忽略,但庞统凭借独到的见解和出色的计策,成功赢得了刘备的认可。起初他打算施展“飞龙上天”的计谋,然而由于心急求成,不幸以身殒命,令人惋惜。想必大家都能猜到我所说的人正是那位英才庞统。
周瑜,虽是个有作为的将领,英年早逝也让人唏嘘不已。在三国这个纷乱不堪的时代,许多才俊早逝,实在是与其身处乱世之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周瑜在战争初期曾多次向庞统请教,并在赤壁之战中,将庞统托以重任,出谋划策,成功地施展了连环计,为周瑜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然而,周瑜向孙权推荐庞统时,却遭到孙权因其相貌平平而轻视的待遇。更有趣的是,庞统在朝见孙权时,故意表现得颇具傲气以试探孙权的涵养,谁料反而因此遭到冷遇,失去了被重用的机会。
不仅孙权对庞统有所偏见,就连刘备也曾小觑过他。在庞统归附刘备之后,刘备初看庞统的外表,便对他并不看好,仅封给他一个耒阳县令的职务。然而没过多久,庞统在这个岗位上展现出过人的治理才能,在短短一天内就高效地处理了县内的繁杂事务,这令刘备对他刮目相看,随即将庞统任命为军师中郎将。
庞统的主要成就或许在于协助刘备入蜀。他针对川地的情况,提出了三个计策:上策为集中精锐的兵力,在白天与黑夜中迅速突袭刘璋位于成都的根据地,以期迅速平定西川;中策则是假装撤退到荆州,引诱刘璋的得力部将杨怀前来拜见机会,再趁势拿下这几位将领,收编川军,为即将到来的入川打下良好基础;下策自是选择待守荆州,从长远计议。由于刘备顾虑声誉,最终选择了中策,虽非最佳策略,但结果也顺利实现入川,庞统当居首功。
人们常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然则当卧龙与凤雏齐聚时,两个强者必定会相互争斗,难免一伤。在战斗中,庞统的聪慧与异策有时也显得颇为冒进。在落凤坡一战中,他坚决选择小路抄袭,却恰恰落入张任的埋伏,最终遭到致命一击、不幸丧命。可以说,这场战役的失利与他的急于求成不无关系,面对乱世的激烈竞争,他内心渴望立功的心情也是不容忽视的,毕竟,他所能把握的机会已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