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观念中,历史上的一些少数民族和草原政权,通常不被认为重视伦理和辈分。姑侄、祖孙共嫁一夫,或是外甥女嫁给亲舅舅,各种近亲、接续婚、收继婚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做法常常成为汉族儒家学者批评的对象。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无论是中原的政权,还是草原的政权,伦理和辈分并不重要,尤其是在皇室婚姻中,往往更多地考虑的是政治利益和实效。所谓“脏唐臭汉鼻涕清”,便是形容那些不顾伦理、辈分的荒唐皇帝行为。
草原政权的例子,譬如契丹的辽国和蒙古的元朝,常常发生近亲联姻,甚至亲戚关系和辈分的复杂交织令人难以理清。以萧峰的兄弟辽道宗耶律洪基和妻子宣懿皇后萧观音为例,他们的婚姻关系便充满了错综复杂的亲戚关系。从辽道宗的父亲兴宗宗真来分析,萧观音是宗真亲舅舅萧惠的女儿,因此,萧观音既是宗真的舅表妹,也是洪基的表姑。更为复杂的是,从洪基的母亲萧挞里方面来看,萧观音也是萧挞里的亲堂妹,此外,她的父亲萧惠与洪基的关系则更为扑朔迷离。通过这样的家族关系计算,耶律洪基和萧观音至少有三重身份关系,他们既是表侄子和表姑,又是堂外甥和堂姨妈,难怪这一复杂的亲戚关系让人看得晕头转向。
回到历史中其他的皇帝,尤其是在唐代,李世民不仅宠爱弟媳杨氏,还娶了表叔杨广的婕妤刀妙琏以及堂哥庐江王李瑗宠爱的姬妾。唐宗李世民的儿子李治也不甘示弱,在和武则天的关系中,直接废除父皇李世民选定的皇后王氏,立武则天为皇后,并且与她展开一系列不顾伦理的婚姻安排。这些荒诞的事迹为唐朝历史增添了许多话题,尤其在《长恨歌》中,李隆基和玉环的故事更是成为了名垂千古的经典。
再看其他一些朝代的皇帝,如刘宋的孝武帝刘骏,娶了自己亲堂妹作为妻子,后来其儿子刘子业也学习父亲的做法,娶了自己的亲姑姑新蔡公主,甚至将姑父何迈杀害。梁朝的伪帝萧正德更是极为大胆,竟然为了与妹妹结婚,策马烧死一个婢女并让她假装是自己的妹妹。至于五代的梁祖朱温,更是几乎睡遍了自己所有的儿媳。
这些行为或许会被视为个别荒唐事例,然而,如果我们从历史的全貌来看,许多中原王朝的帝王也经常有类似不顾伦理的婚姻。例如西汉的惠帝刘盈,娶了外甥女张皇后,三国东吴的景帝孙休娶了自己的同父异母姐姐的女儿朱氏,东汉章帝刘炟的章德皇后窦氏与妹妹窦贵人也是姑侄婚。而这些婚姻虽然令人惊讶,但却并未遭到过多的道德指责。
在历史上,许多皇帝的婚姻,特别是知名的皇帝,往往更多是出于政治目的,而非严格遵循伦理道德。举个例子,唐朝的李世民、李治父子,便无视伦理与辈分,在后宫建立了复杂的婚姻关系。唐代除了李世民、李治外,其他几位皇帝也有姑侄婚、叔侄婚等现象。
到了宋代,皇帝婚姻不再像唐代那么重视门第,但依然存在两起明显的错辈婚姻,分别是宋真宗赵恒与表姑杜琼真,以及宋度宗赵禥与全皇后。即便如此,宋代的这些婚姻大多出于拉拢外家、提升门第的目的。相比之下,明朝则从宣宗开始避免近亲婚姻,主要选妃和选婿都从平民中挑选,避免了类似的伦理问题。
为何草原政权和中原政权的皇室会出现如此多的违背伦理观念的婚姻呢?这是因为这些政权中,尤其是草原政权的婚姻多以政治为导向,特别是对少数民族的草原政权来说,近亲联姻是为了维持政治稳定和家族权力。而在中原政权,婚姻中的伦理错乱往往是门第、权力斗争、血统延续等多重因素的产物。
因此,不管是草原还是中原的皇室,婚姻最终都围绕着权力和政治运作进行,无论是近亲联姻,还是错辈婚姻,都是为了实现更大的政治目的。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伦理和辈分的约束,始终都比不上实现政治目的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