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是一位在晚清政府中举足轻重的核心人物,对清王朝的统治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尤其是在新疆,他不仅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还成功击败了盘踞该地长达十三年的敌对势力狗阿古柏,终于为新疆恢复了安宁。坦率地说,如果没有左宗棠的出色表现,无法预见新疆的未来会是一个怎样的局面。
左宗棠创建了战斗力强劲的楚军,曾担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和两江总督,成为清朝不可忽视的实权派。在他晚年时,曾两度入朝担任军机大臣,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政坛上的地位。
然而,从表面上看,左宗棠似乎不过是一个地方的实力派,与像李鸿章那样几乎掌控了清朝内政、外交和军事大权的重臣相比,似乎并不在同一个层面。那么,这种差异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呢?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弟子,并且创建了著名的淮军。在太平天国被平定后,李鸿章因功被封为一等肃毅伯,荣耀加身的同时也佩戴了双眼花翎。而左宗棠则是被授予二等恪靖伯,后来在收复新疆后,地位提升为二等恪靖侯。
尽管如此,左宗棠两次进入中央政权的时间却不长,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左宗棠以正直著称,不参与贪污和受贿,因此他与周围同僚常常无法融洽相处,这也导致他经常与他们发生矛盾;其二,左宗棠对在中央任职并不习惯。当时,国家面临诸多问题,第一次他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而第二次则因中法战争的紧迫性,前往西南督办福建海军,力图挽救战局。
接下来谈谈左宗棠的楚军。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楚军虽然实力不容小觑,但战争结束后却遭到裁撤,左宗棠也因此离开了他的老部队,剩下大多数士兵留守在了闽浙地区,由杨昌濬统筹管理。他仅带走了一小部分部队进入陕甘,而后在收复新疆的军队中,楚军仅占其中的一部分。左宗棠回京后,仍有一些士兵留在西北。
与此同时,众多楚军出身的将领们的结局并不理想。例如,杨昌濬因涉及“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被迫回乡养老,后来在左宗棠的努力下才得以重返西北。而在中法战争之后,王德榜和刘璈也因受到李鸿章和刘铭传的诬陷,几乎丧命。
可以说,左宗棠奉公守法,尽管在官场上辛勤耕耘了大半辈子,却没有自己的私兵和积蓄,过着相对朴素的生活。他去世时,几乎未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任何珍贵的遗物,居住的房屋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样子,甚至显得有些破旧。
而李鸿章的情况则截然不同,他始终掌控着淮军,镇压太平天国后,接着又奋战于捻军,此外他还承担了从天津到上海、吴淞沿线数千里重要水域的防御工作。
借助于淮军的力量,李鸿章不仅担任了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后来还建立了海军,成为晚清政局中的关键人物。由于他身兼多职,并且在朝堂上长期浸淫,经历了诸多重要事件,比如参与许多不平等条约的谈判与签署,这使得他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一名地方封疆大吏,毕竟晚清的封疆大吏并不仅有左宗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