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之后,曹操被迫撤回北方,孙刘联合军成功将其驱逐出荆州。曹操失去了在这片关键地区的控制,而刘备趁机迅速占领了这片战略要地,荆州成为了他的新根据地。刘备在这里扎稳了脚跟,并开始向西和向南扩展他的势力,成功地占领了长沙四郡。曹操虽然撤退到北方,但刘备借此机会逐步积累力量,形成了足以与曹操、孙权抗衡的局面。特别是占领长沙后,刘备的地盘尽管在面积上仍与孙权和曹操相差较大,但他的军事力量已经不容小觑,实力上与两大势力也不再有显著差距。
与此同时,孙权为了防备曹操的南下,将自己的政权中心转移到了江淮一带,并计划借此位置发动北伐,意图攻占徐州和合肥等地。在此阶段,东吴主要面临的威胁仍来自曹操,而刘备则因其在荆州的崛起,逐渐成为东吴的潜在竞争者。如果刘备此时选择进攻东吴,能否成功占领江东呢?
首先,刘备具备了进攻江东的条件。尽管他在占领长沙时,地盘上依然逊色于孙曹,但从军事力量来看,他并未处于明显劣势。此时刘备掌控的荆州军队士气高涨,而孙权在夺取荆州时经历了多次激烈战斗,损失惨重,部队疲惫不堪。更为重要的是,刘备手中拥有五虎将中的四员猛将,以及如魏延等名将,战斗力极为强大。相比之下,孙权在此时缺乏一名能够一锤定音的军事统帅,且周瑜去世后,东吴的武将力量大为削弱。此时刘备完全有机会趁着孙权战略中心东移的空隙,收复江夏,越过赤壁,直捣江东东部,进一步压缩孙权的生存空间。
然而,尽管刘备具备了进攻的实力,选择与孙权开战并非明智之举。曹操虽然北撤,但仍然在樊城-宛城一线布有重兵,且已基本平定了汉中张鲁的叛乱,随时可以调动主力进行反击。如果刘备此时主动挑起战争,进攻东吴,曹操必定会趁机介入。他不仅能够在后方威胁刘备,还能在孙权的援助下形成合围之势,令刘备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赤壁之战对曹操而言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失败,他心中的仇恨不会轻易消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双方开战,曹操极有可能在两败俱伤后捡得渔利,最终坐收渔翁之利,刘备的军事形势将异常复杂,风险极大。
甚至,曹操可能选择纵容刘备与孙权自相残杀,待到两方疲惫不堪之时,曹操再出手收拾残局。因此,如果刘备此时选择攻打东吴,很可能面临曹操全力出击的局面,直接威胁到自己已经稳定的地盘。
那么,刘备是否有可能与曹操结盟,共同进攻东吴呢?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首先,赤壁之战的直接后果是刘备与曹操彻底结下了仇怨,曹操及其部下的将领对刘备充满敌意,合作的基础几乎不存在。其次,刘备的实力虽有所增强,但他并无足够力量同时对抗曹操和孙权两方。更重要的是,刘备自始至终都以恢复汉室、驱逐曹贼为己任,一旦与曹操结盟,势必引发其内部将领和士兵的不满,甚至可能引发叛乱。因此,刘备与曹操联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综上所述,尽管赤壁之战后,曹操遭遇重大损失,刘备借此崛起,但他并未具备在孙权和曹操的地盘上重新扩张的条件。刘备的战略选择更加务实,他决定西进益州,夺取西川和汉中,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基础。虽然他具备与曹操、孙权对抗的实力,但他没有冒险开战的必要,因为这可能破坏三足鼎立的局面,最终导致自身的灭亡。刘备因此谨慎地选择了西进,稳固自己的根基,为长远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