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重温陈云《怎样才能少犯错误》
迪丽瓦拉
2025-09-14 09:31:49
0

延安时期,在毛泽东的倡导和帮助下,陈云深入探究“怎样才能少犯错误”问题,通过深学细悟毛泽东著作特别是贯穿其中的实事求是思想方法,概括和阐释了“交换、比较、反复”的避免少犯错误的方法。陈云的这一思想成长历程,体现在《陈云文选》第一卷收录的《怎样才能少犯错误》中,这篇文献是1947年2月7日陈云在中共中央辽东分局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重温这篇经典文献,对于深入了解我们党重视掌握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犯错误是思想方法问题”

陈云以“我们可不可以少犯错误?”这个具有普遍哲学意义的问题开篇,发人深省。他回顾了延安时期,就犯错误的根源问题向毛泽东求教的故事。陈云提到:“在延安的时候,我曾以为自己过去犯错误是由于经验少。毛主席对我说,你不是经验少,是思想方法不对头。他要我学点哲学。过了一段时间,毛主席还是对我说犯错误是思想方法问题,他以张国焘的经验并不少为例加以说明。第三次毛主席同我谈这个问题,他仍然说犯错误是思想方法问题。”由此,陈云将对犯错误根源问题的认识,从之前局限于“经验多少”校正到“思想方法问题”的正确方向上。在进一步思索过程中,陈云采用最直接的途径,“把毛主席从井冈山到延安写的著作都找来看,研究他处理问题的方法”,希望由此探寻出科学思想方法到底是怎样的。

陈云从哲学上、思想方法上认识到错误的本质和根源。他写道,“错误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我得出一条结论,是由于主观对客观事物认识上有偏差”,“不了解实际情况就匆忙地决定对策,主观与客观相脱离”。这个认识正是唯物辩证法对错误的科学认识。陈云说:“凡是错误的结果都是由行动的错误造成的,而行动的错误是从认识的错误来的。认识支配行动,行动是认识的结果。”明确了错误的本质和根源,也就找到了回答“怎样才能少犯错误”问题的钥匙,就是要在决策和行动前努力做到主观对客观全面的、正确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解和掌握客观情况上。为此,他指出:“我认为我们做工作,应当把百分之九十九的力量用在了解情况上。情况了解清楚了,就可以正确地决定对策。”

循着全面“了解情况”以实现主客观相统一的思路,陈云进一步将人犯错误的原因聚焦到认识的“片面性”上。他指出:“我们过去所以犯错误,也不是对实际情况一点都不了解,只是了解的情况是片面的,而不是全面的,误把局部当成了全面。片面的情况不是真正的实际,也就是说,它并不合乎实际。”陈云结合自己的经历认为,认识的难点就在此处。他指出:“实事求是既容易做到,也难以做到。”他说的“容易”,是说“要做到实事求是,就要从具体分析实际情况中找出对策”,这看似是简单易行的;他说的“难”,是说我们常常容易“误把局部当成了全面”,要避免这个认识的片面性又是很难的。

“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

明确了“认识上存在片面性”这个犯错误的病灶之后,陈云给出了他对“怎样才能少犯错误”这个问题的回答:“要少犯错误,就要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其方法,我概括为三条:一、交换,二、比较,三、反复。”

关于“交换”。“所谓交换,就是要互相交换正反两面的意见,以求了解事物的全面情况”,“交换的目的在于能使自己对事物认识得更加完整”。陈云指出,交换的重点难点在“相反的意见”,“交换时要特别找同自己相反的意见,相反的意见可以补充我们对事物认识的不足”,“要做到交换,特别是要做到同反对自己意见的人、同其他阶级的代表交换意见”。文中,陈云详细阐述了为什么以及怎样与“相反的意见”进行交换。他提出:“我们应该收集反对意见”,“对于正确的反对意见,可以补充我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足”,“对于不正确的反对意见,我们要把它驳倒。愈是不正确的,就愈要把它驳得彻底。既然要批驳,就得找论据,这可以加深我们的认识。正确的意见往往就是由系统地驳倒不正确的意见而产生的”。他还以毛泽东写作《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方法为例,指出“各种资产阶级的、假马列主义的错误思想,为毛主席的真马列主义的正确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毛主席的著作都是采取这个办法写的”。可以说,强调与相反的意见进行交换,充分发挥相反的意见的认识论作用,是陈云思想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关于“比较”。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事物的性质、本质和发展阶段,“交换是为了更全面地认识事物,比较则是为了更好地判断事物的性质”,“不经过比较,就看不清事物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陈云指出,“比较”有如检验黄金纯度的“试金石”、验血用的“参照的标准”,“一经比较,就能够对事物认识得更清楚、更深刻”。陈云还强调比较是作决策的重要方法,他以坚持在南满斗争的决策为例,“今天我们要不要在南满坚持,只要把现在坚持所带来的牺牲与将来退到长白山可能造成的牺牲,大小轻重,有无价值,加以比较,就容易作出必须坚持南满斗争的决定了”。

关于“反复”。反复与交换、比较不同,具有认识和实践的双重属性。作为认识的过程,“反复,首先要在决定了对策之后,再找反对的意见攻一攻,使认识更正确”;作为实践与认识相统一的过程,“是在实践过程中反复认识。凡是正确的,就坚持和发展。如果发现缺点就加以弥补,发现错误就立即改正。总之,判断,行动,再认识,修正之,这样就可以不犯大的错误”,陈云强调这是“最要紧的”。

在详述了“交换、比较、反复”的具体内涵之后,陈云总结道:“从我的经验看,如果上面说的三条要求都达到了,就能够比较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避免某些片面性,作出比较正确的决策,比较好地做到实事求是。”历史和实践证明,陈云提炼总结的这三条思想方法结晶,指出了一条怎样做到实事求是的正确途径。

“有了坚定的立场,才能掌握这个方法”

在深刻分析和回答了人“为什么会犯错误”“怎样才能少犯错误”的问题后,陈云又专门论述了“怎样对待错误”的问题。他指出,“在这个问题上,应当是不充好汉,不爱面子”,要“论事不论人,论事不论脸”。这也就是他一贯强调的“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认为“党内只应当有这种态度,这就是共产党员的态度”。

对于自己的错误,陈云认为不能文过饰非,要丢掉面子、正视错误,将错误视为成长进步的契机,否则将适得其反。他告诫说:“如果不从认识自己错误上求进步,装洋蒜,一定要跌觔斗。愈怕丢脸,一定会丢脸。不怕丢脸,反倒可能不丢脸。”对待别人的错误,陈云认为党内同志都要立足“客观事实”来认识,这样才能达成共识、减少扯皮,把事情办好。他指出,对犯错误的人“要把客观事实拿给他看”,“大家都根据客观事实想问题,定政策,自然可以求得党内一致”。

陈云进一步指出,一个人要做到正确对待错误和掌握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前提是要把立场摆正,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的立场,而不是为个人打算的个人主义立场。他指出:“论事不论脸,这里有个立场问题。有了坚定的立场,才能掌握这个方法”;“真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有无产阶级的立场。大家如果都能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方法就容易一致,对问题的看法就容易一致,事情就好办了”。反之,“如果尽是为个人打算,一辈子也掌握不了这个方法”。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个人主义与马列主义的矛盾就在这里。”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当前,我国发展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新形势新任务更加迫切地要求我们坚持和运用好实事求是这个制胜法宝,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

文稿来源:《学习时报》2025年6月13日第6版

一 审:李 智

二 审:李永梅

三 审:黄显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犹太人有三处可供建国,为何偏偏... 众说周知,以色列在1948年建国,实现自犹太复国,并且经历五次中东战争巩固了国家的安全稳定。当时候犹...
原创 商... 商朝在中国历史上,迁都的次数堪称频繁。根据史书记载,商朝的迁都活动达到了13次,其中商汤之前,商族便...
闽非经贸 “双向奔赴”!第四届... 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自6月12日开幕以来,“福建馆”喜迎广大非洲来宾,现场客商云集,洽谈氛围火...
原创 历...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黄巢最著名的诗作《落地后赋菊...
从器物到记忆 华人策展人探索文... 作者 刘洋 “对文化遗产的定义在不同时期和文化语境下有不同的诠释角度。21世纪的博物馆应该去寻找和当...
原创 侦... 1947年7月,延安保卫战正处于激烈阶段。一天傍晚,旅部侦察参谋刘振忠急匆匆地找到了班长郝贵生,安排...
原创 党... 历史开讲 在他20岁那年,柯庆施远赴莫斯科,得到了列宁同志的亲自接见,成为了我党历史上唯一一位亲眼...
原创 大... 在元末农民战争后期,群雄割据,势力争斗异常激烈,社会动荡不断,最后局势由在这场战争中崛起的朱元璋集团...
原创 公... 历史开讲 在公元前的时期,罗马公民在殖民城市的人口占比大约是多少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
原创 四... “各位施主,贫僧已经是出家之人,怎会再犯当年之过,何必大动干戈抓捕贫僧?” 在一座破旧的寺庙中,...
原创 同... 乾隆时期,官场上流传着一种说法:“汉人地方官最高为布按”。但如今看来,这种说法并非完全准确。事实上,...
原创 唐... 公元618年,唐朝的建立宣告了一个新纪元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一段崭新的历史。唐朝历经了21位皇...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0!河南省... 记者6月14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国家文物局近日完成新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工作,10家单位列入国家...
原创 唐... 大唐建中四年,似乎被某种诅咒所笼罩,接连发生了几起奇异的兵变事件。首先,泾原军因厌恶长官提供的糟糕伙...
原创 吕... 吕不韦的悲剧结局:看完秦始皇仅30字的信后自尽,尸体被盗,葬礼成灾 公元前235年,吕不韦选择了一杯...
原创 周... 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曾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声称周恩来总理主动伸出手与美国代表团团长杜勒斯握...
从关中平原到原州险阻,看唐代萧... 萧关道从长安出发至凉州,经过了山脉环绕的关中平原、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翻越了高峻险峭的六盘山脉,其所...
从兽角到角状鬃,看西晋镇墓兽形... 汉晋独角型镇墓兽作为明器化的丧葬用品,其形象塑造会受到制作工匠、丧家要求等各方面影响,因此同种类型的...
原创 埃... 改写后的文章: --- 文 | 史说百家 编辑 | 史说百家 对于一个从未踏足过埃及的人来...
原创 周... 周朝的乡遂制度作为一种早期的地方自治制度,展现了鲜明的制度特色及实践意义。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制度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