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参战老兵,见证汪斌被俘,汪斌被俘后大声喊:“向我开枪!”
迪丽瓦拉
2025-09-14 09:32:52
0

说到中国近现代的战争历史,许多人都会想到那些激烈、震撼的瞬间。而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位真实存在的老兵——汪斌。他不仅亲眼见证了战火的残酷,还经历了作为战俘的屈辱。尤其是那句“向我开枪!”的呼喊,既是他铁血的血性呐喊,也让人看到战争中人性最深处的挣扎以及一名军人那份坚强不屈的脊梁。

汪斌出生在1957年1月,山东省邹城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邹城紧邻孔孟之乡,文化氛围浓厚,但汪斌家却并非书香门第。家里依靠耕种为生,父母是朴实的农民,兄弟姐妹很多,日子过得异常拮据。小时候的汪斌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娇气,反而非常能吃苦,性格倔强,做事麻利。村里长辈们常常聚在一起,谈论抗战的故事,那些为国捐躯、英勇抗敌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年轻的汪斌,让他从小就萌发了参军的梦想。

1976年冬天,19岁的汪斌趁着国家征兵的机会,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穿上了军装,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他被分配到昆明军区,驻守云南边境,成为了一名步兵。那时中越关系紧张,昆明军区肩负着守卫西南的重任,任务异常艰巨。刚入伍时,汪斌瘦弱得像根竹竿,但他吃苦耐劳,每天清晨天未亮就起床跑步,拿着步枪练习射击,摔倒了也从不气馁,立刻爬起来继续训练。班长看在眼里,十分欣赏他的韧劲,常常夸他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头。不久,汪斌在新兵中脱颖而出。

1979年,随着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爆发,汪斌随部队迎战。那是他第一次真正进入战场,亲身感受战火的洗礼。所在连队接到了一项艰巨任务——突袭越军的一个重要据点。战场上硝烟弥漫,炮火连天,汪斌丝毫没有退缩,勇敢地和连长一起压制敌人的火力,带领战士们突击,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那一仗,他们所在的1营2连表现出色,被评为“英雄营”,汪斌也因此获得了表彰。战友们都说他不仅勇敢,而且十分仗义,总是把自己带来的干粮分享给大家,从不藏私。

战斗结束后,汪斌凭借出色的表现被提拔为118团1营2连的副指导员。那年他才22岁,却已经是一个小小的军官了。副指导员不仅要负责战士们的训练,还要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汪斌做得非常用心。他严谨但不失亲和力,平时严肃但不摆架子,战士们都非常信任他。

1983年,汪斌26岁,刚刚结婚。他的妻子是一位温柔的乡村女子,他们是在一次集会上相识的,婚礼简单而温馨。12月,昆明军区接到任务,要收复被越军占领的云南麻栗坡老山地区。118团成为主攻部队,汪斌所在的2连也参与其中。出发前,妻子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帮他收拾行李,叮嘱他小心。他拍着胸脯保证:“打完这场仗,我一定会回来的。”

老山地区山高路险,丛林密布,海拔高达1400多米,地形极为复杂,给进攻方带来了巨大挑战。汪斌带着连队,不分昼夜地进行地形侦察,练习爬山、夜行,熟悉越军的阵地。汪斌心里非常清楚,这场战斗不仅关乎收复失地,更是给祖国争口气。部队驻扎在麻栗坡一个临时营地,条件非常简陋,帐篷里弥漫着泥土的味道。每天早上,他都会站起来鼓舞士气,用朴实的话语激励大家:“咱们背后是祖国,不能让敌人再向我们逼近一步!”简单的话语却让每个人的热血沸腾。

1984年4月28日,老山战役正式拉开帷幕。凌晨,14军炮兵首先对越军阵地进行了34分钟的猛烈轰击,山谷间回荡着震耳欲聋的炮声。清晨6点10分,118团1营开始执行敌后穿插任务,目标是拿下76号和1072号高地,切断越军的退路。这项任务危险重重,要求部队快速穿越敌人的火力网。汪斌与连长王仕田、指导员高少林几乎推敲了几遍作战计划。

然而,战场上没有完美的计划。军长临时决定改变路线,部队从山脚的树林改为走山坡上的密林,地形更为艰难,且暴露在越军的炮火下。越军显然预料到我军的动向,提前布置好了重炮阵地。刚刚上坡,105毫米榴弹炮便对我军展开猛烈攻击,山坡上的树木被炸成了碎片,弹片四散飞溅。战士们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下,伤亡惨重。

在这危急时刻,汪斌挺身而出,接过了指挥权。他迅速指挥剩余的战士们向营指挥所靠拢。在转移途中,汪斌注意到有几名重伤员掉队,他毫不犹豫地顶着炮火冲过去,将一名断腿的战士背到安全地方,再回来救其他伤员。虽然烟雾弥漫,导致他喘不过气来,但他依然强忍着困难,坚强地把战友送交后勤支援。回到指挥所时,汪斌看到伤员高少林,毫不犹豫地接过了指挥旗,带领残余的战士继续前行。

当他们发现副连长丛明的尸体时,汪斌请求营长同意带回去。营长点头后,他带领司务长韩金才和通讯员邵文忠前往48号高地。途中,突然遭遇越军小队的袭击,枪声四起。韩金才中弹倒地,邵文忠也被击中头部。汪斌受伤不止,左腿中弹,鲜血直流。他掷出两枚手榴弹,炸倒了敌人,却因伤重无法再前进。就在越军即将扑上来时,他们用枪托击打汪斌的头部和背部,汪斌瞬间昏厥过去。

等他醒来时,已是天黑。汪斌被绑在一棵树上,越军将他拖下山。腿上的伤口还在流血,头痛得几乎要裂开。他看到远处2连6班班长花国顺举枪瞄准自己,汪斌拼尽全力喊:“向我开枪!快杀了我!别让我被俘!”尽管花国顺手指颤抖,但最终没有开枪。汪斌就这样成为老山战役中唯一被俘的军官。

在越南的战俘营里,汪斌度过了长达六年的艰难岁月。牢房简陋、潮湿,食物简陋,审讯时越军严刑逼供,汪斌始终没有吐露半句。在这漫长的煎熬中,他曾两次绝食自杀,均被强行灌食救回。1990年1月19日,汪斌终于回到了祖国,回到自己的家乡。当他脚踏在祖国的土地上,眼眶湿润,内心激动不已。然而,在欢庆的背后,有人却称他为“叛徒”,这犹如一把刀刺进他心里。幸运的是,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忽... 大运河山东段自大王庙闸起,南至山东与江苏的交界处,北至德州市德城区第三店,途经枣庄、济宁、泰安、聊城...
原创 中... 赵炜,代号902,曾深藏在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内部,凭借一纸伪造的命令,成功扭转了东北民主联军在南满...
原创 元...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而其中元朝和清朝可以说是最为杰出的两个,因为它们实现了真正意...
花脚大仙分享:《观天下——大明... 《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系列20 南京博物院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南京博物院“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特...
原创 水... 宋江作为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首领,长期以来一直备受争议。人们对他的评价各异,有些人认为他自私虚伪,处...
原创 韩... 韩信,这位汉朝的开国功臣,凭借着个人的卓越才华,帮助刘邦打破了重重困局,实现了统一天下的伟大目标。然...
原创 安... 前言 你是否曾经想过,一个人的私心和野心,竟然能导致一个强盛王朝的衰败?一个人的贪婪和自私,竟然能让...
“明代壁画之最”对话“辽代木构... 11月23日,“国宝对话——法海寺与奉国寺文化遗产学术交流会”在法海寺壁画艺术馆举行。本次学术交流会...
原创 中... 1921年7月30日的晚上,中共一大的会议正在上海贝勒路李汉俊的家中举行。这是一次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具...
“日本欠中国一个道歉!”重庆、... “日本欠中国一个道歉!”这是“冲绳和平访问团”团员们衣服上印着的文字。11月5日至11月13日,由重...
原创 慈... 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历史上有趣的小插曲,涉及到清朝的慈禧太后以及她与西方科技的碰撞。这个话题之所以特别...
原创 原... 南宋的历史是一段充满屈辱的历史。南宋的6个皇帝,加上3个像难民一样流离失所的幼年皇帝,虽然名义上是天...
穿越千年识“拗相”!罗少亚《铁...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舞)22日下午,罗少亚长篇历史小说《铁腕拗相王安石》作...
原创 清... 公元1697年,满洲人福敏因为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了进士,并且成功被选入翰林院担任庶吉士,内心非常高兴。...
原创 武...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项非凡的历史成就,更不用说她在位期间取得的政...
原创 是... 他在众人眼中是力拔山兮的猛士,是沙场上英勇无畏的将军;他为自己的尊严而战,最终却成为了众矢之的;他本...
探访豫东破碎古陶器“重生”之地 11月23日,河南周口,参加“2025夏文化论坛”的数十位考古学家与历史学者走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原创 后... 李克用骁勇善骑射,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李克用...
原创 左... 最近,有一位读者向我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左宗棠被誉为民族英雄,特别是在他收复新疆之后...
从《北宋陕州漏泽园》说起——漏... 《北宋陕州漏泽园》是一部聚焦于北宋时期社会救济制度与考古发现的学术著作,其主要价值在于通过陕州漏泽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