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白驹说分享的第49个历史故事,讲述明末崇祯帝南迁、议和以及大明覆灭的全过程。
---
01 南迁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十五日,紫禁城文华殿内。
本月初五,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占了战略重镇太原,这一消息如同惊雷般震动了整个朝廷。崇祯皇帝心神不宁,坐立难安,急切地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可惜,十七年来,帝国的能臣良将非战死沙场,便被贬斥杀戮,如今朝堂上只剩下一群空有虚名、阿谀奉承的文官,根本无力献出良策。群臣纷纷低头沉默,不敢言语。
驸马都尉巩永固看不下去,积攒已久的心声终于爆发,他恳切地奏请皇帝:“陛下,请允许臣建议南迁,臣愿随驾护送。若能迁往南方,必能迅速招募数万义军,定能剿灭贼寇,重振朝纲。”
南迁并非巩永固首次提出。两年前,内阁首辅周延儒便曾建议此策,周皇后私下也曾劝崇祯考虑南迁,但当时局势尚未恶化至如此地步,故未付诸实施。
崇祯听罢,眉头紧锁,叹息道:“招募义军岂是易事?”
巩永固满怀信心答道:“陛下,义军不仅仅是数万,照臣的计策,若能顺利,数十万亦非难事。若死守北京城,只会陷入绝境,无异于坐以待毙。”
崇祯仍在犹豫,朝臣们却突然反对起来。多数人认为京城周边贼寇横行,逃难难保安全,宁可死守等待援兵,以稳固人心。或许他们对形势尚抱幻想,或出于维护皇帝颜面,最终崇祯断然否决了南迁计划。
群臣齐声赞颂皇帝英明,随即散去,只剩巩永固一人长叹不已,满腹怨恨。
此后多次朝会,崇祯对南迁提议均激烈批判,甚至连太子南迁的建议也遭拒绝。崇祯坚持“君王死社稷”,大义凛然,令群臣无不感动落泪。
然而,三月十六日,一则震惊京城的军报传来——昌平失守,北京城已无屏障。
当天,巩永固收到皇帝密诏,急匆匆进宫。
见面时,愁眉不展的崇祯主动表露了要南迁的决心。巩永固哭笑不得,心想:“大舅哥,你怎么现在才说?”他直言不讳:“当时闯贼尚远,百姓害怕贼祸,愿随陛下南迁者众多。但如今贼寇近在咫尺,人心已散,谁还肯跟随?臣说的全是真心话,不敢误导陛下。”
崇祯神情迷茫,君臣对视无言。
两日后,也就是北京城陷落前夕,面对大顺军猛攻,崇祯再次召巩永固商讨南迁和招募义兵事宜。
巩永固答:“当时招兵容易,但局势骤变,人人只图避祸,哪还有兵可召?”
崇祯问:“那你的家丁呢?让他们护驾随朕南迁。”
巩永固苦笑:“家丁也敌不过闯贼兵锋,更何况臣是外戚,不能私养家丁。”
崇祯无奈,尝试夜间换装突围,带百余太监多次冲出城门,均告失败。
---
02 议和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北京城内。
百万大顺军全力攻城,京城沦陷近在眼前。此时,杜勋等奉李自成命潜入皇城,与崇祯进行秘密和谈。
杜勋曾是崇祯派驻的监军太监,颇受信任,最近叛变投降大顺军,成了李自成的谈判代表。
关于此次和谈,后世多有争议。毕竟李自成已攻势凶猛,似乎无须给崇祯留退路。但从李自成占领北京后种种“自断后路”的荒唐行为来看,他及其谋士并无意彻底推翻大明,而是想借皇帝名义稳固一方。毕竟南方大明残余势力仍强,北方清军虎视眈眈,其他割据势力如张献忠也难对付,形势极其复杂。
因此,李自成提出议和条件:册封自己为王,割让西北地区自治,并赔偿百万两白银,大顺军撤退河南。
崇祯秘密召见杜勋,杜勋劝:“李闯势大不可抗拒,陛下若满足条件,他愿协助朝廷平定内乱,抵御清军,只是名义上不朝觐而已。”
崇祯问身旁首辅魏德藻意见,魏德藻讪讪不语,刻意回避。崇祯无奈,只得拖延:“朕考虑后另有旨意。”
其他叛降太监纷纷劝降,甚至威胁退位。
谈判持续,但李自成耐心逐渐耗尽。两日后,北京城陷落,崇祯绝望自缢,明朝最后的希望也随之破灭。
---
03 国破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紫禁城内。
当天下午,大顺军攻破广宁门,京师外城告破。
崇祯目睹满城烽火,深感帝国已至绝境。
太监张殷冒死劝降,崇祯怒不可遏,一剑刺杀。
愤怒无济于事,皇帝开始安排身后事。
他召集三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亲手替他们换上平民服饰,泪眼婆娑地叮嘱:“皇城一破,你们即成平民,各自逃命。若幸存,务必为父母报仇,莫忘今日教诲。”太监护送三子出宫。
继而崇祯前往周皇后寝宫,宣告其决定:女人绝不能落入敌手,必须殉国。周皇后默然接受,却不禁责怪丈夫:“跟随陛下十八年,劝谏未果,终至今日。陛下令我死,我怎敢不死。”遂自缢身亡。
其他嫔妃亦未得幸免,崇祯亲手斩杀。
对两个年幼公主,崇祯心痛难忍。长平公主挥臂抵挡,被斩断左臂倒地,崇祯不忍再杀。昭仁公主年仅六岁,终被杀害。
亲手屠戮妻女后,崇祯绝望尝试突围无果,转向守城将领成国公朱纯臣求援,却遭冷门拒绝。
无路可走,崇祯归宫度过绝望长夜。
三月十九日凌晨,守将纷纷开城投降,大顺军涌入紫禁城。
最后时刻,崇祯敲钟召集群臣,无人应声,唯有王承恩陪伴。
崇祯悲愤写下遗书:“朕登极十七年,虽自责无能,上天不佑,致使逆贼临京,皆诸臣之过。朕死无颜见祖宗,愿勿伤百姓一人。”随后于煤山自缢殉国。
然而,崇祯所谓“勿伤百姓”不过是自我安慰。十七年统治,民生困苦,百姓痛苦不堪。
当日,李自成骑高头大马,头戴毡笠,身穿青布衣,进驻北京德胜门。
京城百姓家家户户贴上“大顺永昌皇帝万岁”黄贴,纷纷上街夹道欢迎新王,对明朝覆灭毫无惋惜之情。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