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秉文,权倾朝野的风云人物,竟在几句真话的惊雷中命丧黄泉!《藏海传》大结局中,最出乎意料的设计便是藏海以“真诚”逆袭,借此揭开赵秉文的致命伤口。师父高明传授的“终极骗术”——“说真话骗人”,最终成了赵秉文死于非命的催命符。
十年前,赵秉文戴着面具救下了藏海,他绝不会想到,自己竟会因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棋子,而葬送一生。赵秉文以为藏海是复仇的刀剑,用来铲除平津侯庄芦隐与掌印太监曹静贤。然而,他忽略了一件致命的事:藏海背后有个师父,名为高明。高明的本领专门针对阴谋家,而这一切,赵秉文未曾料及。
在那场生死对决中,赵秉文几乎赢得了所有。一方面,他将首辅石一平陷害成“第三人”,让石一平服毒自尽;另一方面,他通过曹静贤的义子陆焚,借口藏海私藏铜鱼,将藏海推入死牢。更糟糕的是,皇帝中了毒卧床不起,朝堂顿时成了赵秉文的一言堂。当赵秉文眼看着藏海即将被“加官”闷死时,谁知高明用毒酒让自己“死”,伪装成疫病尸体从城门送出,将藏海塞进棺材逃走。高明倒在城门口时,怀中还揣着半生积攒的银票,那是为藏海准备的跑路钱。
这一位总是撒谎的师父,唯一的一次真话,便是告诉藏海:“我是孤儿,被赵秉文从死牢救回来的。”但藏海后来才发现,高明细腻的手,始终如玉,十年未改的容貌,贴得毫无破绽的假胡子,这哪里像是普通官员?这分明是曾在宫中待过的太监!高明可以伪造刑部架贴,掌握庄芦隐的所有秘密。
藏海试探他:“您以前当过大官吧?”高明笑着摆手:“哪能啊!”然而,这位一生撒谎的高明,反倒因为这一句“没当过官”露了馅。蒋襄大闹朝堂揭露庄芦隐时,高明站在人群中冷笑,那份对权贵手段的熟悉,暴露出他曾是官场的老狐狸。
赵秉文直到死,都未曾察觉,自己忽略了高明对藏海的影响力。藏海逃至冬夏,恰逢香暗荼被新女王囚禁,差点成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幸好庄之行带兵赶到,庄芦隐被赵秉文当作弃子害死的仇恨,也让他在心底铭记。这一切,最终成了藏海脱身的助力。
三人闯入冬夏圣地时,墙上壁画闪烁着诡异的光芒,张灭留下的册子写着癸玺的密码。然而,藏海触碰到颜料时立刻察觉:这东西能致幻!赵秉文此时已经掌控了癸玺,控制了中毒的皇帝。铜鱼和癸玺轻易到手,赵秉文依照册中的方法启动机关,真召出了大量阴兵。然而不到一天,阴兵陷入疯狂,相互残杀。
赵秉文气急败坏,抓住藏海愤怒咆哮:“怎么控制它们?”藏海冷静地指着圣地入口:“进去才能操控。”这话是百分之百的真话,但赵秉文完全没有意识到,壁画颜料遇热挥发后,会让进入的人陷入幻觉。赵秉文冲进圣地,瞬间堕入地狱般的幻境。阴兵撕咬着他的部下,血溅满墙。藏海冷静补刀:“现在信我能操控了吗?”赵秉文倒地惨叫,心脏骤停。直到死,他都以为是阴兵反噬,但实际上,他死于自我惊吓。
藏海的“实话杀局”,将师父高明的骗术发挥到极致。曹静贤临终前,将癸玺交给赵秉文,喊着“托付给你了”,却不知这位“挚友”早已算计好将他灭口。陆烟在替赵秉文毒死石一平后,转眼便被赵秉文灭口,血溅刑部大牢。
而庄芦隐的三兄弟,曾在大雍学宫是同窗,因世家子弟的欺凌联手杀人。曹静贤(原名陆悯)因此被阉入宫,三人本约好共谋权势,结果却互相残杀。皇帝临终时的遗言“藏海是对的”,并非赞美藏海的忠义,而是指示弟弟永容王替他报仇。新帝即位后,藏海立即辞去官职,离开朝堂,带着香暗荼远走江湖。
庄之行接任平津侯,复兴家族,却没人不知,他不过是藏海插在朝中的一颗钉子。高明的坟前,六初烧纸时哭得晕厥,怒骂高明是“骗子”,却把自己攒的钱全都换成纸钱。车夫远远喊了一声“驾”,声音如同高明的幻觉。导演留下的空白,比癸玺的秘密还要深。
《藏海传》中的最深刻的真相,藏在一句台词里:藏海摧毁癸玺时说:“害我全家的不是人,是贪念。”赵秉文追逐了半生的阴兵权柄,不过是冬夏古国制造的毒药所孕育出的敢死队。壁画颜料渗入他口鼻,幻觉中,手握天下的权臣,竟死得比蝼蚁还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