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四川解放后,躲在寺院的曾扩情被捕时,却说:我已出家,抓我作甚
迪丽瓦拉
2025-09-14 11:32:03
0

“各位施主,贫僧已经是出家之人,怎会再犯当年之过,何必大动干戈抓捕贫僧?”

在一座破旧的寺庙中,曾扩情已经剃发为僧,双手合十,表情平静地面对面前的解放军战士,他那曾经锐气十足的眼神,如今已变得深邃沉静。然而,这些解放军战士的眼神依旧没有丝毫动摇,严肃地回应道:“你虽然削发为僧,但这能洗清你曾经的罪行吗?”

话音未落,几名士兵迅速上前,将曾扩情按住,押送到功德林,准备开始对他进行改造。

曾扩情,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何他的人生会走到这一步?

提到蒋介石手下的得力干将,众人首先想到的或许是张灵甫、胡宗南等人。然而,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人物,或许不像他们那样声名赫赫,但他在当时的政治风云中,同样也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曾扩情。

早在黄埔军校时期,曾扩情就因出色的军事才干引起了蒋介石的关注。毕业后,他迅速被蒋介石选中,成为其亲信之一,进入了蒋的核心团队。蒋介石对于像曾扩情这样的年轻才俊格外重视,甚至安排他加入了复兴社,这个由蒋介石创办的秘密组织,旨在排除异己,加强自身控制。

在复兴社期间,曾扩情如日中天,风头正劲,甚至一度令戴笠这样的人物都显得黯然失色。戴笠每次见到他时都恭恭敬敬,恭称他为“长官”。在复兴社立下赫赫战功之后,蒋介石把他调入了军队,希望通过实战锻炼他。此时,他被派往西北剿总司令部,直属蒋介石领导,张学良也在其中。蒋介石将曾扩情安排在此,表面上是锻炼他,实际上则是让他密切关注张学良的动向,监视这位蒋介石的昔日盟友。

虽然张学良和蒋介石表面上看似亲密无间,但实际上两人之间早已出现裂痕,尤其在抗日问题上,张学良多次劝说蒋介石积极抗日,却屡次遭到拒绝。两人因意见不合发生过激烈争执,蒋介石心知肚明,张学良心存不满,甚至可能采取行动对抗自己。为此,蒋介石决定派曾扩情去西北,暗中观察和控制张学良的动向。

当时的曾扩情可谓是蒋介石身边的亲信之一,甚至连胡宗南也对他毕恭毕敬。而这一切,直到西安事变的爆发,才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西安事变对曾扩情来说,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蒋介石在出发前特意找到曾扩情,询问张学良的动向。曾扩情经过深思熟虑后回答道:“张学良近期表现平静,没有太多动静。”蒋介石听后点了点头,显得十分满意,拍了拍曾扩情的肩膀,称赞他的工作做得很好。

然而,蒋介石未曾想到的是,西安一行并非如他所料,事变突然爆发,蒋介石被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扣押,成为囚徒。令蒋介石更加愤怒的是,曾扩情也未能幸免,和他一同被俘。

在西安,张学良亲自来到曾扩情的房间,诚恳地劝他:“曾将军,我所为也是无奈之举。如今抗日已是时势所迫。”张学良解释当前的局势,表达了全面抗日的必要性,并希望曾扩情能够理解。

曾扩情听后,心中一震,深受触动,于是出面劝谏蒋介石:“张学良他们此举,实有苦衷。希望校长您能宽容。”然而,蒋介石在得知曾扩情的劝解后,勃然大怒。他认为曾扩情此举是背叛,顿时将他赶出了自己的住所。蒋介石内心愤懑不已,心想:当初让我派你去监视张学良,结果你不仅未能完成任务,反而胆敢劝降。

即便被蒋介石赶出,曾扩情并未放弃,他转而劝说了包括胡宗南在内的多位国民党高层,指出蒋介石被俘并非不可逆转。曾扩情表示,这场事变无需动用武力,最重要的是劝导蒋介石认识到抗日的紧迫性。然而,这些话不久后便传到了蒋介石耳中,蒋介石对曾扩情的信任彻底破裂,认为他已不再是自己的一员。

蒋介石对曾扩情的处理十分果断,将他关押进了监狱。令人意外的是,蒋的几位亲信大将出面为曾扩情求情,其中胡宗南尤其力挺他,称他为自己的“知己”。在这些大将的保举下,蒋介石最终将曾扩情释放,并重新赋予了他任务。

后来,曾扩情被安排到四川,负责与解放军对抗。在此期间,他为国民党效力,参与了许多不光彩的行动。随着解放战争的局势不断恶化,国民党最终败退至台湾,临走时,许多旧部劝曾扩情一同前往台湾。

然而,曾扩情拒绝了他们的好意,他认为自己即使去了台湾,也不过是卷入蒋介石的政治斗争中,最终下场不会有好。相比之下,他宁愿在大陆过上清净的生活,放下过往的恩怨,于是他来到了大山中的一座寺庙,剃发为僧,开始了新的生活。

然而,这样的生活并不如他所愿。由于曾扩情的体型远比普通僧人显得臃肿,而且常年战场上的面貌,导致他在当地百姓中引起了怀疑。更糟糕的是,当时有不少国民党特务仍然潜伏在大陆,村民很快便将他的身份揭发给了当局。解放军接到举报后展开调查,确认了他的身份,最终将他押送至功德林进行改造。

在功德林期间,曾扩情表现得十分顺从,认真改过,最终被释放,结束了这段充满波折的人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赵云是三国时期蜀汉阵营中的顶梁柱之一,他几乎集中了所有武将的优点。他不仅英姿飒爽、勇猛无比,还极富智...
原创 曹... 作者:林淼 我国历史上的三国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与动荡的时期。然而,正如古语所说:“乱世出英雄”,...
原创 6... 1433年6月29日,62岁的郑和因病在印度古里去世。得知这一消息后,明朝皇帝朱瞻基悲痛欲绝,亲自指...
原创 咸... 咸丰年间,清政府如何认识和处理东北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当咸丰帝登基时,距鸦片...
原创 南... 南宋与金国的仇恨深深植根于历史的痛苦之中,特别是在靖康之耻之后,南宋的复仇手段可谓是极为残酷。为了彻...
原创 当... 文章改写: 声明:本文结合权威资料与个人见解撰写,所有参考文献及截图已标注于文末,请知悉。 华佗是...
原创 历...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历时近三百年,历经十二位帝王。清朝的创立始于努尔哈赤的后金建国...
从工艺象征到等级式微,再探唐代... 唐代冠饰,是一部生动鲜活的历史文化志。在那个国力强盛、文化交融的时代,冠饰承载的意义远超装饰本身。它...
原创 刘... 汉末三国之际,朝廷与各地的刺史、太守,一般都具有两种特点,要么能够征战沙场,要么拥有极高的声望,毕竟...
原创 拜... 其一:从赵云的汉水之战说起 曹操和刘备的汉中之战,是因刘备斩杀了夏侯渊而获胜的吗?根本就不是。须知在...
原创 蒋...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那么一个人,虽然不像孙中山、蒋介石那样家喻户晓,但他的名字却跟这两位大人物紧紧绑在...
原创 四... 四川兵工厂之二:性能落后且质量堪忧的四川机器局 自1877年起,丁宝桢在担任四川总督后创办了四川机...
原创 长... 一个叫“江”,一个叫“河”,长江和黄河这两位老大哥,名字听着像亲戚,其实背后差了好几千年文化。这事儿...
江苏扬州推出10条非遗主题旅游... 中新网扬州6月14日电(朱晓颖 崔佳明)13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扬州市宣传展示活动在扬...
原创 印... 英国对泰米尔人的殖民统治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那时,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南印度建立殖民地...
原创 三... 袁绍,出身东汉末年的豪门望族汝南袁氏,祖上曾经有“四世三公”的显赫背景。董卓作乱之时,袁绍举起讨贼的...
原创 历... 亡国之君,在古代历史中并不少见,毕竟古代的政权更替频繁,王朝更替层出不穷。但每一位亡国之君的命运各异...
原创 曹... 在古代华夏的广袤大地上,时局动荡,风云变幻,英雄豪杰层出不穷。建安13年,历史的长河中悄然浮现了一段...
原创 9... 1977年9月,蒋纬国的去世宣告了“蒋家王朝”的彻底结束。从20世纪20年代至21世纪之交,蒋介石、...
原创 卡... 欧洲人的皮肤颜色通常是什么? 答案是白色,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知道。 然而,事实上,在这个白人占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