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清朝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之一,也是拥有最多故事的皇帝之一。从他登基成为帝王到去世,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值得讨论的话题。至今流传的两个假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传闻。
第一个最广为流传的故事就是关于雍正登基的正当性。康熙晚年时,爆发了著名的九子夺嫡之争,最终那个最不被看好的四子——雍正胜出。虽然从历史角度来看,雍正的胜利并没有什么不妥,但随着野史和民间传说的传播,便有人质疑他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篡位。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雍正指使隆科多篡改了康熙的遗诏,将传位给十四子的命令悄然更改为四子。然而,从现代角度看,“十”字改为“于”并不难,然而在雍正时代,汉字依然使用繁体字,而“十”和“于”两个字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根本不可能篡改。而且更重要的是,遗诏还有满文版本的记录,那样一来,根本无法做手脚。所以,这个传言显然是无法成立的,但它依然流传了下来。
第二个假故事则是关于雍正之死。雍正虽然在位十三年,却在年仅55岁时去世。关于他去世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因中风去世,也有说法称他死于服用了丹药中毒,还有一种说法在民间特别流行——他是被吕四娘刺杀的。然而,只要稍微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个故事完全不靠谱。先不说吕四娘的武艺如何,单就她是否能闯入皇宫,克服层层守卫,都很难成立。更别提她能否准确找到雍正当晚的居住地点。因此,这个传说显然是假的,但它依然被广泛流传。
除了这两个关于雍正的假故事外,还有另一个流传广泛的假传闻,和他严厉的反腐措施有关。雍正上任后,的确采取了强硬的手段惩治贪官。他规定,官员若被查出贪污,立即革职并追回赃款。如果贪污超过一万两,就发配边疆充军;超过两万两,则立即斩首。根据当时的货币换算,一两白银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000元人民币,而两万两白银,今天的价值约为1000万人民币。所以,雍正时期的反腐力度是非常严厉的。除了这些,他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封桩库”来收缴贪官的财产,并规定所有赃款要集中存入其中。据史料记载,这些赃款的总额一度高达三千余万两白银,足以保证国家的财政充足,体现了雍正的治国才干。
然而,关于雍正治贪的传闻中,最著名的假故事之一,是关于一位名叫唐文尧的官员。传说中,唐文尧是个进士出身,后来被外放成为两江总督,并且以极其节俭著称,几乎每天只吃白菜。由于他节俭的作风,这个故事迅速传遍了整个朝廷,甚至传到了雍正耳中。雍正最初认为他是一个清廉的官员,非常欣赏,但在细想之后,认为此事有些蹊跷。毕竟,两江总督的俸禄并不低,唐文尧怎么可能天天吃白菜?于是,雍正派人秘密调查,结果发现唐文尧虽然声称吃白菜,但他吃的却是最嫩的菜心,甚至有不少山珍海味作为配菜。更让雍正愤怒的是,唐文尧为了让白菜更美味,竟然用人参当做柴火来烧菜。愤怒的雍正于是下令将唐文尧处死,并没收了他的家产。这个看似很有情节的故事,其实是假的。历史上,唐文尧并没有担任过两江总督,而且雍正时期两江总督一共有八个,唐文尧并不在其中。由此可见,这个传闻显然是后来被民间杜撰出来,给雍正的反腐事迹增添了戏剧化的色彩。
这些关于雍正的假故事,虽然都缺乏事实依据,但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了下来,成为人们讨论的经典话题。雍正的治国能力以及他严惩贪腐的决心,至今仍被许多人传颂,而这些虚假的故事,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这位帝王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