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在魏蜀吴三个国家中,吴国的内部最不稳定,但它的立国时间却最长
迪丽瓦拉
2025-09-14 17:05:47
0

魏蜀吴三国中的吴政权,其根基起初由孙权的兄长孙策依托外来士族力量,以及其父孙坚的旧部所建立。吴国的存在持续了59年(公元222年至280年),时间比魏国的46年(220至265年)和蜀国的43年(221至263年)都长,但这并不能掩盖其内部的长期不稳定。

一、内部不稳的表现

1. 根基动摇

当孙权于200年接过政权时,他仅有十五岁,尚处于青涩年纪。虽然他历经不少风雨,却始终处在“人微言轻”的困境中。吴国当时面临严峻局势,仅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等地归附,其他“深险之地犹未尽从”。更重要的是,当时投身吴地的士族们,对于忠诚与否抱有疑虑,“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其中以庐江太守李术为例,他原本归顺孙策,但在孙策去世后,他不仅拒绝效忠孙权,还常接纳叛逃的吴人。

在这种背景下,孙权不得不通过拉拢外来士族,如鲁肃、诸葛瑾等人来增强政治力量。许多外来士族起初只是因为战乱而流亡,根基较为薄弱,因此孙权能够比较放心地委以重任。此外,孙权通过与顾雍、陆逊等江东士族的联姻,建立了较为稳固的政治基础。顾雍的长子顾邵娶了孙策的女儿,而陆逊也娶了另一位孙策的女儿,从而使得吴国的政权逐渐得到了名门望族的支持。

随着周瑜、鲁肃、吕蒙等重臣相继去世,孙权开始将政治大权交给顾雍、陆逊等江东土著士族,以确保政权稳定,顾雍成为丞相,陆逊则负责军事。

2. 频繁起义

孙权执政后的中后期,吴地赋税和兵役的负担愈发沉重,百姓民生困苦,“兵久不辍,民困于役”。张昭、顾雍、陆逊等重臣曾多次劝诫孙权,认为过重的税收和兵役会加剧民众的不满,建议适当减免。然而,孙权坚持认为,尽管百姓艰苦,他深知此举的必要性,尤其是在扩展疆域的关键时期,必须提前做好充足的兵员和物资准备。

这种超负荷的税负导致民众频繁起义。黄武四年(225年),鄱阳人彭绮自称将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起义,人数曾达到数万人。嘉禾三年(234年),庐陵地区的李桓、罗厉等人也发动了反叛。虽然经过长达四年的激烈战斗,孙权才最终平定了这些叛乱,但起义并未因此平息。嘉禾五年(236年),鄱阳人彭旦再度发动叛乱,而小规模的民间反抗行动也层出不穷。

为了应对这些持续不断的起义,孙权命令各地加固防御工事,修筑城墙、修建楼阁,并在各郡县设立防线。然而,税赋的压迫仍然未见减轻,反而加剧了民众的不满和反叛情绪。

3. 将士不安

孙权对内外的权力高度警觉,特别是对待将领和官员的态度极为严苛。他对吴郡名士沈友心存疑虑,虽然沈友品行端正,博学多才,却因不完全顺从孙权的意愿而被误杀。此外,孙权对带兵将领采取了极端的管理措施。他要求边境的督军和将军将妻子作为人质,如果有将领叛逃,他的妻儿将被处决,甚至三族满门被灭。

对普通士兵的惩罚也极为残酷。有些士兵因小偷小摸被当众示众,并在示众后立即处死。孙权还专门设立了“校事”和“察战”官员,负责监视和审查官员的一举一动。若发现任何不轨行为,立刻抓捕审问,有时甚至不问情由,直接施以极刑。

即便是太子孙登,也因不满父亲严苛的管理方法,屡次劝谏。可是,孙权根本不听劝告,依然坚持自己的做法,这使得朝廷内的官员和将领心生畏惧,许多人选择保持沉默。正因如此,许多不满的将领最终投降了魏国。比如,黄武六年(267年),韩当的儿子韩综带领部属投降魏国,黄武七年(268年),将军翟丹亦叛投魏国。

4. 内部家族斗争

孙权的家庭关系极为复杂,后宫妻妾争宠,儿子们也争夺太子之位。这种宫廷内部的纷争,直接影响了朝廷的运作,导致朝中各派系相互对立。一方面,部分朝臣一心讨好孙权;另一方面,另一部分朝臣则暗中支持某一皇子。

孙权的最初继承人孙登在241年去世后,孙和取而代之,成为太子。然而,在八年后,由于孙权的长女全公主的陷害,孙和被废除,孙亮继位。孙亮的即位并未让局势稳定,反而加剧了宫廷内的派系斗争。孙亮即位后不久,被宗室孙琳废除,另立孙休为太子。而孙休死后,孙和的孙子孙皓继位,成为东吴的末帝。

孙皓在位期间“肆行残暴,穷淫极侈”,不仅滥杀无辜,且极度奢侈,几乎将朝中大臣和宗族亲属全部杀害。最终,吴国于280年在孙皓的暴政下走向灭亡。

二、吴国长存的原因

尽管吴国内部一直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其存在的时间却比魏、蜀两国长,这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

1. 孙权的统治经验:孙权执政吴国长达五十三年,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能够有效平衡和掌控各方势力。

2. 江东士族的支持:顾、陆两大家族为首的江东士族,在吴国政权的维持上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士族为了确保自身的利益,给予了孙权极大的支持。

3. 魏国兵力分散:自228年起,魏国将大部分兵力集中在关中一带,以应对蜀汉的威胁,未能集中兵力攻打吴国。

4. 魏国内部矛盾:自249年起,魏国内部的司马氏集团与曹氏集团的斗争日益加剧,魏国疲于应对内乱,无法集中力量对付吴国。

5. 司马昭的掌权:自260年司马昭杀魏帝曹髦之后,魏国的权力完全落入司马氏手中,但司马氏集团对外战争的能力也受到了极大制约。

通过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吴国能够相对稳定地维持了59年的政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建... 1936年11月,中央军委发布命令,要求组建西路军,并为其设定了“在一年内打通河西走廊,建立根据地”...
原创 两...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字数尽量接近原文。 --- 在历史...
原创 两... 高处不胜寒,任何人登上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都难免心存猜忌。纵观历史,李世民无疑是被公认为千古一帝的伟...
原创 曹... 各位亲爱的读者,在开始阅读之前,请先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确保不会错过精彩的内容,也能随时查看新...
原创 三... 乱世往往能孕育英雄,似乎越是动荡的时代,英雄的出现就越为频繁。然而,历史上对英雄的评价,不仅仅停留在...
原创 司...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但字数变化不大。 --...
原创 四... 《明太宗实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太祖不豫,遣中宫召上……及太祖大渐,问左右燕王来未?凡三问,无敢对...
原创 史... 朝堂局势复杂,正如古话所说:“伴君如伴虎”。即便是朝中重臣,也必须小心谨慎,行事不能太张扬,也不能完...
原创 周... 古籍中的历史 周经,明朝中期的一位官员,出身于显赫的家庭,是刑部尚书周瑄的儿子。周经于天顺四年通过科...
原创 刘... 这段历史描述了刘邦八个儿子命运的悲惨,而这些命运大都与刘邦的妻子吕后息息相关。让我根据你的要求,重写...
原创 她...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堪称一位枭雄!而他的后代们也继承了他的优良基因,一位比一位出...
原创 宋... 在寒冷的“三九天”里,现代人几乎无法想象没有棉被的冬天是如何度过的。然而,在宋朝之前的古代,人们面对...
原创 台... 公元1895年,随着被誉为“亚洲第一海军舰队”的北洋水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
原创 东... 当然可以!我会在保证每段语义不变的前提下,增加细节描述,并保持文章长度基本一致。下面是改写版本: -...
原创 蒋... 1951年1月3日,朝鲜战场传来了一则震惊世界的消息:“我军50军的三个步兵连,一举全歼了英军皇家重...
原创 清...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提出“打扫干净屋子再迎客”的著名论断,这句富有哲理的话,深刻揭示了当时新中国在...
原创 彭... 古籍中的历史 彭韶是一位明朝中期的重要官员,他的故乡在福建莆田。彭韶于天顺元年顺利通过了科举考试,...
原创 彭... 文化历史解析 彭程是明朝中期一位颇具声望的言官,出生于鄱阳。成化年末,他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弘治...
原创 高... 中国书法以文字作为唯一创作元素,而文字又是文化传承的工具,这就注定了书法与文化的紧密相连。中国书法史...
原创 北...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便于第一时间收到新文章推送,方便与您一起讨论、分享。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