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果没有西安事变,红军的命运将会如何?徐向前:早已准备新长征
迪丽瓦拉
2025-09-15 01:32:30
0

西安事变是近代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它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那么,如果没有西安事变,红军的命运会如何呢?徐向前元帅在晚年回顾这一段历史时,不禁感慨道:“早已准备新长征。”这番话并非危言耸听,因为当时陕北的贫瘠土地根本无法支撑红军的生存与发展。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陕北,并与已经改编的红十五军团会师。到此时,红军总兵力已超过1万5千人。这些士兵虽然是经过百战磨砺的精锐之师,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物资支持,困难重重。红十五军团虽然在当地待了一个多月,勉强能维持现状,但远道而来的中央红军却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生存问题,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障。

在这种困境下,发生了一件令人动容的事:徐海东亲自将5000银元送给中央红军,但对于如此庞大的红军队伍来说,这点资金显然微不足道。同时,蒋介石命令驻扎西安的东北军向红军发起进攻,红军的处境更加艰难。虽然红军取得了一些局部的胜利,并从东北军缴获了不少物资,但生存问题依然没有根本解决。

到了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终于会师,长征终于宣告胜利结束,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却更加复杂。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几万人,补给压力倍增。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共中央决定实施西征和东征计划,派遣两支主力分别向山西和宁夏进攻,试图扩大根据地,确保补给线畅通。

然而,西路军在面对马家军的精锐时,由于不熟悉地形,且路途遥远,最终惨败而归。东路军进入山西境内,虽然连战连捷,从阎锡山那里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和30余万元,但这对红军庞大的队伍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形势再次逼近紧要关头,革命的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

为了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经过讨论,最终决定准备发动新一轮的长征。毕竟,陕北贫瘠的土地已无法长期维持红军生存,而且局部空间狭窄,也不利于红军对抗国民党军的围剿。对于接下来的方向,中共中央并没有明确的规划。事实上,自从长征开始以来,红军就没有找到一个真正合适的根据地,陕北也只是因为听说这里有红军的存在才选择过来。最初的目标其实是北上寻求苏联的援助。

眼下,西征失败,蒋介石又调集了30多师的主力准备进行下一轮围剿。留在陕北的后果不堪设想,形势越来越严峻。毛主席当即决定采取转移策略,初步拟定了南下的计划,经过一系列的准备,计划包括:首先向平凉、泾川、长武、宁县、正宁等地转移,随后根据局势变化再决定是东进山西,还是南下河南、湖北。这一长途跋涉的战略,计划将带领红军走上一段更加艰难的征程。

回顾当时的情况,徐向前元帅在晚年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当时大家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方向,唯一能做的就是先往外面走,闯一闯,从实践中寻找合适的道路。尽管前途不明,但红军的将士们充满信心,相信只要有毛主席的带领,最终一定会找到一片合适的根据地。

然而,就在红军准备动身之际,张学良派人过来了。原来,张学良的东北军虽然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但在多次与红军的交战中屡屡败北。其中,东北军的高福源团长甚至被红军俘虏。在我军干部的耐心劝导下,高福源深刻认识到红军一心抗日的主张,这与他自己内心的理念不谋而合。于是,高福源回到东北军后,直接与张学良进行了长谈。张学良作为东北的“少帅”,一直有着复兴故土的梦想,经过深思熟虑后,他表示愿意与红军就联合抗日的事宜进行沟通。

不久之后,红军与西北军的杨虎城取得了联系,三方就联合抗日达成了默契。然而,蒋介石此时已亲自赶到西安,依旧一心要围剿红军。尽管张学良一再劝说,蒋介石始终未曾改变立场。眼看国民党军即将对红军发起全面进攻,中共中央最终决定离开陕北,开始实施转移计划。

张学良闻讯后立即派人劝说红军暂时停留,等待时局的变化。经过慎重考虑,我党决定推迟转移计划,尽量准备资源以渡过寒冬。正是在此时,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联合发动了西安事变,将蒋介石扣押,迫使他改变抗日立场。在这场历史性的事件中,我党从民族大义出发,最终释放了蒋介石,开启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篇章。

如果没有西安事变的发生,红军在蒋介石的围剿下,面对陕北资源极度匮乏的困境,极有可能按照毛主席的初步计划进行新长征。虽然对新长征的结局大家充满信心,但这种延误无疑会影响抗日统一战线的早日建立,给抗日大局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张学良果断发动西安事变,为中华民族立下了赫赫战功;对于红军的生存和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周总理后来评价他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总的来说,张学良的功绩远大于过错。西安事变为红军争取了宝贵的休整时间,也为后来抗日战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遗憾的是,张学良过于信任蒋介石,最终未能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直到一生都被囚禁,无法建功立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曹操在三国时期以识人用人著称,被认为是非常成功的领袖之一。史书记载他唯才是举,这意味着曹操不拘一格,...
原创 4... 夜晚的空气清凉,冬日的阳光也无法驱散微风中的一丝寒意。 在山西省晋城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长平村周边,...
原创 建... 20世纪50年代末,陈赓、陈士榘和李克农三位曾并肩作战的老朋友在首都机场相聚。长时间没有见面,这次重...
原创 明... 到过周庄的人,都会看到一座被称为沈万三水冢的地方,那是元末明初富甲一方的大富豪沈万三的衣冢棺。周庄曾...
原创 从...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历时268年。由于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并且存在了超过...
原创 刘... 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乱世枭雄,生前活在尔虞我诈中,死后他们的墓葬依旧成了谜团,吸引了后世的无数关...
原创 清... 看过清宫剧的朋友,应该对九门提督这个官职不陌生。这个职务与皇帝的关系十分密切,通常只有皇帝极为信任的...
原创 唐... 说到中国历史上那些传奇人物,人们常常会想到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人,这些人物被后世称为神人。实际上,...
原创 清... 雍正年间,有一位汉族刑部尚书名叫励廷议,深受雍正帝的宠爱与信任。这位官员年资很老,政治成就也很突出,...
原创 满... 康熙帝在中国历史上,不仅以长期的统治而闻名,更因其庞大的子嗣而让人印象深刻。康熙一生育有三十六个儿子...
原创 如... 前言 如果赵构没有下达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那么岳飞是否能够完成他北伐的雄心壮志?这不仅是对岳飞个人...
原创 岳... 大家都知道,岳飞是一个忠心耿耿的民族英雄,始终誓死捍卫国家,他是绝不会反叛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岳...
原创 朱... 中国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其中有两千年是封建社会。在那个时代,社会各方面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尤其是在...
原创 杨...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扑朔迷离的谜团,其中之一便是隋文帝杨坚废除太子杨勇的决定。杨勇作为太子,虽然在...
原创 朱... 朱元璋为何特别偏爱朱标,太子去世后为何不让朱棣继位?看了你就懂了 我们熟知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原创 三... 关于三国时期一些著名将领的谥号,像于禁、关羽、张辽和张郃等武将的谥号,一直以来都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
原创 苻... 北府兵对于熟悉东晋十六国历史的朋友来说并不陌生。它在383年(建元十九年)的淝水之战中,凭借着出色的...
原创 诸... 众所周知,诸葛亮在三国时期因其忠诚与智慧而广受推崇。他一生都在致力于蜀汉的复兴,为国家的事业不遗余力...
原创 南... 说到南北朝时期,北朝最杰出的帝王通常被认为是北魏的拓跋焘。因为在拓跋焘的统治下,北魏真正实现了北方的...
原创 东... 什么是三国? 苏轼曾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句话描绘了三国历史中的豪气和壮丽场面,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