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是三国时期的顶级猛将,威名赫赫。除了吕布,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猛将能保证在与他交手时取胜。无论是于禁还是张郃,都只能在马超的长枪下坚持几十个回合,甚至曹操在潼关之战中都被追得仓皇逃命,不得不割须弃袍,若非曹洪奋力救援,三国的历史可能就此改写了。
马超经历了许多激烈的战斗,其中两场尤为出名——一场是在潼关与许褚的对决,另一场则是在葭萌关与张飞的较量。在与许褚的单挑中,马超略占上风,许褚最后累得“卸了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而马超依然精力充沛,似乎还能再战一场。相比之下,在葭萌关之战中,马超心知自己无法轻易战胜张飞,因此使出巧计,用铜锤偷袭,但被张飞机敏躲过。
第一天,两人激烈交战,战成平局。然而,第二天张飞主动请战,却被刘备和诸葛亮劝阻,而马超则无人阻拦,也没有挑战张飞。由此可以看出,张飞在前一天的对决中,已经彻底打击了马超的勇气。对于马超来说,只有打败张飞,才能真正解决葭萌关的僵局,也才能摆脱进退两难的困境。否则,他只能选择接受刘备的接纳,甚至投降。
马超的投降似乎是心服口服的表现:“玄德亲自接入,待以上宾之礼。超顿首谢曰:‘今遇明主,如拨云雾而见青天!’”刘备的待客之道并不豪华,但却很有分寸,特别是在接待马超时,他特意安排在城头简单摆酒,刚好让马超看到了赵云斩杀刘璋部将刘晙和马汉的一幕。这一幕让马超大为震惊,也加深了他对刘备的敬重。
马超虽然是蜚声一时的猛将,武勇超群,但也并不是无所畏惧。赵云的出手迅疾,长枪如闪电般迅猛,一击致命,令马超感到无比震撼。正史中,马超一生所斩之将,除了少数几人如李蒙、王方和李通外,几乎没有能与赵云比肩的敌手。而赵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马超面前展示了超凡的战斗力。历史记载与《三国演义》有所不同,但根据小说的描写,这场葭萌关之战,马超确实被赵云的英勇所震慑。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刘备和诸葛亮并没有考虑将关羽调来参与与马超的对决。因为他们深知,张飞就足以应付马超。关羽、赵云都能战胜强敌,但在他们的眼中,张飞的作战风格更为适合与马超一较高下。刘备和诸葛亮熟知张飞的特点:他遇强则更强,且性格直率,不会有过多的顾虑。如果让关羽去打马超,可能会因为他太过直率,战斗的结果也未必能掌控。
张飞与马超的对决,除了勇气和技巧的较量,更是两种性格的碰撞。张飞的性格粗中有细,强硬而又宽厚。在襄樊之战中,他曾以宽容之心对待严颜,虽对方口出恶言,但他依然不计前嫌,宽厚待之。这种大度与气量,显然与马超的傲慢不合。在与马超对决时,若是关羽在场,二人的矛盾必然无法调和,战斗将会变得更加激烈。
关羽与赵云虽然各具独特的战斗风格,但他们与马超的单挑,胜负难以预测。关羽与赵云的武艺卓绝,一旦交手,必有一方受伤。而张飞与马超的对决,则完全不同。张飞无论输赢,都能轻松释怀,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摩擦记仇。
诸葛亮和刘备的决策显然十分明智——让张飞迎战马超,无论结果如何,张飞都能大度处理,不会有后遗症。而赵云与关羽,虽然同样强大,但他们的个性和战斗风格决定了他们无法轻松放过敌人,战斗后必然会有一方心结未解。
张飞和马超的单挑,无论胜负,注定是一场经典的较量。这场战斗,不仅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人格与智慧的较量,最终的结果,正是这两位名将之间,谁能在关键时刻突破自我,超越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