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吴国北上与晋国争霸,却被越国所灭,到底是怎么回事?
迪丽瓦拉
2025-09-18 07:03:08
0

春秋末期,吴国与越国之间的争霸最终以越国的胜利、吴国的灭亡告终。许多人将这一结果归咎于吴王夫差,认为正是由于他失策无能,导致了吴国的灭亡。然而,这一观点虽然听起来有些道理,实则忽略了吴国与越国之间真实的力量对比。

公元前506年,吴军从楚国撤回,开始向越国发起进攻。接下来的十年,史书对吴国的胜利仅作简略记载,称吴国在与越国的战争中屡次获胜,越国损失惨重,但具体的战况和越国的伤亡情况却未详尽叙述。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在公元前496年的吴越大战中,越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吴王阖闾也在这场战争中阵亡。

两年后的公元前494年,吴越双方爆发了第二次大战,吴国取得大胜,越王勾践向吴王夫差请求投降,并被迫与吴国共同生活。然而,仅仅三年后,公元前491年,吴王夫差决定将勾践释放回国。九年后的公元前482年,吴国与晋国争夺霸主地位,越国趁机偷袭吴国,攻破了吴国的都城,并杀死吴国的太子,迫使夫差向勾践求和。四年后的公元前478年,越国再次大举进攻吴国,夫差继续向越国请求和平。

在随后的两年里,越国的进攻持续不断,吴国逐渐陷入困境,最终,夫差在公元前476年选择自杀,吴国随之灭亡。虽然吴国竭力北上争霸,但从这些结果来看,吴国与越国之间的差距并非那么显著。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吴国的胜利不过是偶然,吴越争霸中,吴国实际上处于劣势,始终没有摆脱国力和地理位置的局限。

这种观点并非没有道理。首先,吴国曾一度攻入楚国的都城,这对楚国来说是一大耻辱,因此吴国不得不时刻警惕楚国的复仇。其次,吴国要想称霸中原,就必须要让晋国臣服,而为此,吴国需要一支足以威慑中原的强大军队。可如果吴国将全部力量投入到北方与西方的争霸,那么它在南方面对越国时又能剩下多少力量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伍子胥主张杀掉勾践,实际上是为了切断夫差北上争夺霸主的念头,确保吴国能够专心应对来自楚国和越国的威胁。然而,夫差和伯嚭显然认为,楚国短期内恢复无望,越国虽然潜力巨大,但勾践此时已深受重创,吴国若能趁机争夺霸主之位,便有机会取得领先。因此,他们决定冒险,去争夺这一稍纵即逝的机会。

霸主并非只是一个名号,它的背后是巨大的国力增长。例如,齐国在齐桓公成为霸主之后,国际地位立刻跃升至新高度;晋国在晋文公称霸后,也迅速成长为能威胁秦、齐的强国。面临如此诱惑,夫差难免产生了冒险的冲动。或许有人会说,吴国的国力根本不足以称霸中原,实在是自不量力。然而,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具备称霸的实力,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比如三国时期的袁术,他的实际实力是否足够称帝呢?从表面上看,当时曹操和袁绍的境遇都并不好,而袁术则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天下,且全是富庶之地。正因如此,袁术错误地判定自己已经具备了称帝的实力。可他刚一称帝,孙策就背叛了他。我们可以说袁术错误地评估了孙策,也可以说他没有足够的权力集中化,放任了孙策的野心,但这实际上是一种“事后诸葛亮”的态度。

回到吴国,当时楚国仍在养伤,晋国受到西北游牧民族的骚扰,整体实力暂时处于低谷。越国虽强,但勾践被夫差打败,至少在短期内没有能力恢复。因此,夫差判断,晋楚的复兴至少需要十年时间,而越国虽有威胁,但短期内问题不大。只要吴国能够趁机抓住这段时间差,打破对手的平衡,便有可能带领吴国走向新的高峰。那么作为一国之君,是否应该冒险呢?

伍子胥认为不应该冒险,主张稳扎稳打,夯实吴国在东南的基础,让子孙后代去追求中原霸业。而伯嚭则认为,作为一个小国,面对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必须要赌一把,否则等到晋楚恢复过来,吴国将再也没有机会崛起。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伍子胥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但从逻辑上分析,伯嚭的观点同样有其道理。

后世的诸葛亮为何一再北伐,难道他不知道蜀汉的国力不足以与曹魏抗衡吗?他知道,但正因为知道蜀汉的局限性,才更加急切地想要北伐。他知道,一旦曹魏稳定,蜀汉就永远无法与之抗衡。因此,诸葛亮宁可冒险,也不愿给曹魏任何喘息的机会。伯嚭的选择,实际上与诸葛亮的选择是相似的:晋楚需要时间恢复,但作为小国,我们不能给对手任何时间,宁可自己冒险,也不能让对方复苏。

自周平王东迁以来,诸侯国间的战争虽然屡次发生,但大多都止于局部冲突,少有长期战斗。楚庄王和晋国交战多年,最终才勉强成为霸主,这已经是春秋时期少见的血战了。而吴王阖闾呢?他直接攻破了楚国的都城,这才是真正辉煌的战绩。至于吴王夫差,他的父亲阖闾在战场上威震四方,夫差仅用两年便让勾践在阵前投降。单看这一场景,谁敢说夫差不如阖闾?谁敢说俘虏勾践的吴军不如攻占楚都的吴军?

晋楚处于衰退,越国暂时沉寂,吴国的兵员素质相对优秀,在这种情况下,若不选择冒险,夫差岂不是太过懦弱?而且,初期吴国的局势相当有利,楚国的军队仍在养伤,晋国和齐国没有行动,秦国也未敢轻举妄动。如果国际局势能够持续稳定,那么即便越国进行小规模的挑衅,问题也不大。

然而,随着晋国意识到吴国有了争夺霸主的雄心,整个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晋国认为,最好的策略是确保自己独大,其次是与楚国分割天下,最差的就是联吴抗楚,而吴国的目标显然与晋国的战略不符。于是,晋国与吴国表面上和谐,实际上暗中策划破坏,逐步逼迫吴国妥协。

吴国的举动让晋国感到威胁。特别是伍子胥的一些举动,让夫差开始质疑与齐国的关系。晋国则暗中施压,要求吴国放弃称霸中原的梦想,改称“吴公”。夫差接受了这一要求,成为霸主,但他回国时却发现自己陷入了多头作战的困境,最终没能同时顾及到各方,导致吴国灭亡。

从这整个过程来看,吴越争霸并非吴国的全盘战略,而是夫差在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做出的权衡。他的失败,既是豪赌的失败,也反映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无奈与悲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4... 1949年9月25日深夜,司徒美堂正在北京饭店安静休息时,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周恩来与林伯渠的联名请柬...
原创 刘... 在前往洛阳的途中,刘禅内心复杂,思绪纷飞。 他回忆起父亲当年言辞激昂时,讲述“匡扶汉室”的誓言。那时...
溥仪亲妹妹,活到2004年,临... 文|云初 编辑|云初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原创 对... 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培植了许多小国的领导人,以他们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来维护利益。然而,一旦这些代理人不再具...
原创 同... 喜欢看清宫剧的朋友们应该都很熟悉一些清朝的高级官职:比如九门提督、领侍卫内大臣、一品带刀侍卫和掌銮仪...
原创 “... 曹操素来是个爱才如命的人,而其中他对关羽的欣赏尤为突出。在三国时期,虽然武将英杰辈出,曹操麾下也不乏...
原创 清... 刽子手是古代社会中的特殊职业,他们以执行死刑为生,常常被社会所排斥。有人说,刽子手即使在空闲时,也总...
原创 沈... 嘉靖十年(1531年),素以谦恭守礼著称的沈藩,突然曝出一则震动朝野的大新闻。沈藩大宗绝嗣,原本作为...
原创 末...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在苏联囚禁下,末代皇帝溥仪...
秦始皇统一六国打破了谁的舒适圈... 当张良带着大力士在博浪沙向始皇帝扔了一个120斤的大锤,当项羽领着反秦联军在咸阳放了一场烧了三个月的...
原创 隋... 各位喜欢隋唐故事的朋友,咱今天来聊聊隋唐那些猛将。秦琼秦叔宝和尉迟恭尉迟敬德,那在隋唐故事里可是大名...
原创 同... 清代的官员出身主要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生和荫生,按照当时的官制,这些人都可以称作正途出身。然而,...
原创 井...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增加细节描述,同时控制字数变化不大: --- 井冈山会师,...
原创 梁... “替天行道”这四个字,是梁山泊走向组织化的起点,也是宋江登上历史舞台的核心口号。它听起来像个口号,实...
原创 在... 好的,我将按照要求对文章进行改写,保持段落意思不变,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字数变化不大。 --- 197...
原创 刘... 好的,我帮你把这段文章逐段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加入一些细节,让内容更丰富。 --- 曹丕篡...
原创 重... 重庆谈判:毛主席如何安然无恙 全面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曾邀请毛主席赴重庆进行谈判,共商国事。毛主席以极...
宋仁宗的仁义之灾:他启动了盛世... 公元 1063 年的一个春日,东京汴梁城笼罩在一片哀伤的氛围之中。宋仁宗赵祯驾崩的消息如同疾风一般迅...
原创 唐... 梅妃入宫,独揽君恩 梅妃,原名江采萍,出生于福建莆田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江仲逊饱读诗书,且悬壶济世...
原创 唐...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十,蛰伏了多年的安禄山终于撕下了伪善的面具,露出了狰狞的真面目。他挥兵南下,铁骑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