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在内蒙古兵团里有那么一批可亲可敬的“民航老头”
迪丽瓦拉
2025-09-18 08:04:47
0

好的,我将按照要求对文章进行改写,保持段落意思不变,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字数变化不大。

---

1975年7月,民航总局教导队电气仪表班的结业合影在镜头中定格。其中,左数第三位是朱亮中,右数第三位为陈礼漠,右数第二位是周其焕——这三位曾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三团工作过的人物,成为了那段特殊历史的见证。

---

可亲可敬的“民航老头”

作者:凌侠恕

1969年初,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刚刚成立之际,一批特殊身份的人员被派遣到了这片边陲,他们就是被称作“民航下放干部”的一群人。这些人遍布兵团各师、团、连,三团也不例外。我们亲切地称呼他们为“民航老头”。

虽然称为“老头”,实际上当时他们多数年龄不过四十出头,甚至有些还不到四十岁。但人生的坎坷让他们早早显得有些沧桑。大多数人曾因被贴上“走资派”、“特务”或“臭老九”的标签而被发配到这偏远的边疆。

然而,这些“民航老头”真是人才济济:其中有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革命者,有“两航起义”的参与者,还有来自民航各专业领域的专家及技术人员。他们个个知识渊博、技艺精湛,为新中国民航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尽管遭受了不公待遇,但他们对祖国深沉的热爱,对知识的尊敬和不断追求的精神,以及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多才多艺的表现,都深深感染和影响了我们。尤其是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仍坚持学习、不言放弃的精神,更是令年轻的我们由衷敬佩。

在我们三团,这些“民航老头”多数来自天津曾被撤销的中国民航机械专科学校。幸运的是,当时兵团没有开展“四大”运动,现役军人与知识青年们也没有把他们当成“专政对象”,反而和他们友好相处,努力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为兵团建设贡献力量。

---

当时在三团和整个兵团内广为传唱、几乎人人都会唱的歌曲是《当年的红卫兵战斗在边疆》,这首歌由“民航老头”莫及和王锦章分别作词作曲。歌词开头提到了“大青山”和“乌兰布和”,因此这首歌又被称作《乌兰布和之歌》,但兵团的战士们更习惯叫它《大青山》。这在当时是一首少有的抒情作品。此外,还有一首同样由“民航老头”黄建骞创作的《兵团战士之歌》,也在兵团内部极为流行。

三十多年后,这两首深受三团战士喜爱的歌曲,被收录进《兵团战士之歌》(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歌曲集),其中前者改名为《兵团战士战斗在边疆》,得以永久保存。每逢聚会,我们仍会放声高唱这两首令人难忘的旋律,回忆当年情怀。

---

在我们十连,那时也有五位“民航老头”,分别是张景璋、黄明恒、陈礼漠、朱亮中和肖仕汉,其中前三位还是“两航起义”的老战士。他们在连队中干过各种工作,比如看守菜地和瓜地,且无论任务多么平凡,他们都尽心尽力,做事细致认真。

张景璋是机械专业出身,手艺精巧,战友们的手表、闹钟一旦坏了,都会找他修理,修得又快又好。

黄明恒性格较为沉默寡言,总是默默无闻地完成分配的任务,但每当看到年轻的兵团战士,他脸上总会浮现温和的笑容。

陈礼漠曾任十连炊事班班长和饲养班班长。他严于律己,原则性极强,做事一丝不苟。印象最深的是他蒸窝窝头和馒头时,从不提前开屉;养猪更是像做技术活一样讲究,每顿饲料都用称称量,定时定量,不早喂不晚喂,尽管猪仔们会嗷嗷叫。他后来调到团部修造厂,负责发电机的运行,按规矩每晚10点30分准时断电,从不拖延,大家笑称“陈礼漠拉闸,一分不差!”这时调时间一定准。

---

“民航老头”、两航起义成员、中国民航大学教授、也是我连战友周先利的舅舅(养父)周其焕,1971年曾在三团团部修造厂工作。

朱亮中曾负责连队小卖部,这个小小的场所是战士们最喜欢光顾的地方。老朱把小卖部打理得井然有序,经常独自骑着毛驴车去团部进货。虽然他说话带有轻微口吃(奇怪的是他上课时却能流利讲解),但兵团战士们都很喜欢和他接触。后来一些战友返乡探亲时经过天津,还特意去看望过他。

肖仕汉是五人中最年轻的,进兵团时刚过40岁。他在连里呆得最久的是饲养班,主要负责放羊。记得当时北京兵中最年轻的张肇韵(昵称小豆)也在饲养班帮忙放羊。在荒凉的大沙漠中放羊是个辛苦差事,但肖仕汉从不抱怨,总是埋头苦干。

这些“民航老头”不仅认真完成分配的工作,有时还会悄悄传授知识给年轻的战士们,成为了我们的良师益友。

---

1972年,“民航老头”们陆续被召回原单位。那时民航急需人才培养,但原有的民航机械专科学校已被撤销。于是,民航总局就在天津原校址成立了教导队。三团的“民航老头”多数回到教导队工作,成为民航教育恢复与发展的骨干力量。随着中国民航机械专科学校的恢复与后来的改制为中国民航学院(即中国民航大学前身),他们全心投入教学与科研工作。

其中一些人成为了院长、副院长,另一些担任管理岗位骨干、系主任、教授、副教授,甚至有人成为国际民航组织专家组成员,为中国民航的快速发展贡献巨大。有的直到七十多岁才退休,展现出一生奉献的精神。

我后来有幸也在该校工作,与他们成为同事。相逢时,我们直呼“战友”。遗憾的是朱亮中、陈礼漠和肖仕汉已先后离世。我们衷心祝愿仍健在的“民航老头”们健康长寿!

---

在纪念赴蒙45周年之际,我们不能忘记队伍中这批特殊的“民航老头”战友。谨以此短文表达纪念之情。

2014年9月4日

凌侠恕

男,1969年6月15日从浙江湖州出发,6月18日到达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十连。1976年底调哈腾套海农场(原三团)政治处工作,1982年调巴彦淖尔盟农管局政治部,1986年8月调天津中国民航学院(中国民航大学前身)工作至退休。

---

如果需要,我可以继续调整或者增加具体细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慈... 在晚清时期,有一位广为人知的女性统治者,她便是慈禧太后,这位权力至高无上的女人在清朝历史上占据了举足...
原创 豫...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义煤观音堂煤矿坐落着一座历史悠久的老炮楼,建于1920年,至今已有整整百年...
原创 清...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使内容更丰富,但字数不会大幅度变化。 -...
原创 1... 众所周知,自1840年开始,清朝便逐渐走上了衰退的道路。晚清时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不断侵袭,封建统...
原创 他... 当然可以!下面是改写后的版本,我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细节描写,且字数与原文接近。 --- ...
原创 1... 1991年12月25日,是全球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刻。随着戈尔巴乔夫的辞职和苏联国旗在克里姆林宫的缓缓...
原创 烂... 本文为时拾史事独家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高成儿 提到兵马俑,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便...
原创 史... 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发生过大规模造反事件。秦朝有陈胜吴广起义,汉朝有黄巾之乱,唐朝有安史之乱...
原创 韩... 在韩愈的《马说》中,有一句话极具深意:“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像千里马那...
1921→2025,前进的步伐...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从1921到2025,百年间的中国巨变沧桑,从小木船强渡长江,到三航...
原创 以... 拨开历史迷雾,静看风云变幻 历史,往往像一位打扮精致的小姑娘,因其视角的不同、立场的不同以及书写者的...
原创 卧... 1943年10月,太岳军区二分区第16团在韩略村成功伏击日军。该战役使用了4个连的兵力,一举消灭了1...
原创 朱... 朱元璋是典型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人物。他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辛与磨难,最终才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大明...
原创 她...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琉球王国第十代闻得大君,津嘉山翁主尚宽室的故事。我相信这个名字可能让不少人...
湖北省博物馆:“碑苍帖逸——馆... 日前,“碑苍帖逸——馆藏杨守敬金石碑帖展”在湖北省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集中展出70余件珍贵文物...
日本有识之士讲述日本侵华历史 日本有识之士讲述日本侵华历史 呼吁日本以史为鉴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01日第 17 版...
原创 刘...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科学技术的局限,很多现象或事件无法用常理或当时的知识解释清楚。因此,古人...
原创 “... 西汉初期,皇帝们的核心政治目标是实现中央集权。刘邦消灭异姓王,吕后则削弱刘姓王爷的权力,但她最终被军...
原创 胡... 胡惟庸,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是大明朝的最后一任丞相。胡惟庸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争议...
上海举行系列活动唤起两岸同胞共...   新华社上海6月30日电(潘清、丁秋葭)珍贵史料展现可歌可泣的宝岛抗日史,“赤子同心补金瓯”纪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