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同样是晋升侍郎,翰林与进士走得路线完全不同,此为定制不可错乱
迪丽瓦拉
2025-09-18 08:31:32
0

清代的官员出身主要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生和荫生,按照当时的官制,这些人都可以称作正途出身。然而,由于学历和背景的差异,他们的仕途晋升之路却截然不同。清代的官制对此有着严格的区分与规定。例如,即便两位官员最终同为正二品侍郎,翰林与进士的晋升路线也各有不同。

那么,这些不同出身的官员在步入仕途之后,会怎样晋升呢?这个问题在前文中未曾涉及过,今天我们就重点探讨一下。

在这里所提到的翰林,特指通过科举考试、通过朝廷的殿试后,进入翰林院庶常馆的庶吉士。在明清时期,庶吉士作为翰林院的官员,其选拔最为优越,曾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庶吉士这个职位的选拔,基本代表了较为高层次的学术成就和皇室青睐。

一般而言,庶吉士完成考核散馆后,便会根据殿试成绩被授予编修(正七品)或检讨(从七品)的职务。殿试成绩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一制度目的之一就是要体现二甲、三甲进士的等级差异。因此,一个进士的殿试成绩将直接影响他未来的官职和仕途发展。

从最初的授职来看,编修与检讨虽是翰林院中最低级别的官职,但翰林的晋升速度通常很快。一般来说,进入翰林院后的三五年内,庶吉士便能升任侍讲、侍读等职务(五、六品),这两个职位虽不具备太大的实权,但却能频繁与皇帝接触,为进一步晋升提供了更多机会。

侍讲和侍读的职务是翰林晋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未能得到这些职务,许多翰林就会止步于编修或检讨,甚至会沦为无所作为的书呆子,终老在书斋里。侍讲、侍读之后,翰林的晋升便会进入詹事府,担任少詹事(正四品),并逐步升为詹事(正三品)。这是典型的翰林官员的升迁轨迹,接下来便有可能升为某个部的侍郎、尚书,甚至进入内阁,成为相权之人。

此外,翰林外放至道府也是一种常见的晋升方式。按照铨选的规则,当道府出现空缺时,翰林院的侍讲、侍读是首选人选,紧随其后的是京察一等的各部员外郎或郎中。若翰林外放且长期没有调回京城,他们很有可能在外地升任布政使、巡抚等重要职务。

但如果运气不佳,某些翰林可能会被调至国子监系统,担任祭酒等职位。此类职务虽属于重要岗位,但从此继续晋升至侍郎或尚书则较为困难,通常只能止步于三品京堂(各寺的最高领导)。

可以看出,翰林出身的官员在学官岗位上的晋升路径是相对固定的,属于一种有明确步骤的“学术官职”晋升之路。

与翰林出身不同,未进入翰林院而直接从科举中脱颖而出的进士,他们的升迁路线则显得与翰林大相径庭。进士出身者通常会被授予各部的主事(正六品),而后逐步晋升至更高职级。然而,与翰林的晋升速度相比,进士出身的官员在基层的晋升之路要长得多,若要晋升至侍郎,通常需要二十年以上的积累。

六部负责日常行政事务,职务繁重,容易出错,尤其是户部和刑部。根据吏部的铨选规则,主事要想升迁,必须完成规定的俸满年限,并在京察中取得一等成绩,才能顺利升任员外郎。这一过程一般需要六至九年的时间。

进士出身的官员在六部任职时,员外郎、郎中这些职务也是他们晋升的必要阶段,只有成功跨越这些门槛,才有可能晋升至侍郎,或者外放道府,进而成为督抚。

除了六部,一部分进士出身者还会走科道路线,进入都察院等部门。这一体系相当特殊,类似现代的公检法系统,晋升路线也较为固定。进士进入科道系统后,初任职务一般为监察御史或六科给事中(七品),然后逐步晋升为佥都御史、副都御史,亦有个别官员被调往通政司或大理寺等部门。

不管是翰林还是进士,他们的前期升迁大致有明确的轨迹,但一旦达到侍郎这一层级,之后的晋升则没有太多区别,是否能够进入内阁或军机处,全凭皇帝的个人意愿。

事实上,在清代所有官职中,侍郎岗位最为重要,缺乏的职位最多。按照晋升顺序,内阁学士、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等是优先晋升的岗位,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光禄寺卿等则位居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在清代的京城官制中,某些低级岗位的任职要求非常严格,通常必须是进士或翰林出身者,才能担任这些职务。包括编修、检讨、国子监祭酒等职位,都是要求拥有进士或翰林背景。

至于举人、贡生等较低级的出身,仕途的起点普遍较低,一般从中书或笔帖式做起。若有优秀政绩或运气,他们能晋升到员外郎或郎中,但也就是他们仕途的上限了。如果是旗人,情况则有所不同。

另一个特殊的身份是荫生,清代的官制规定,正一品的大学士可以荫子一名,品级为五品,依此类推,正二品的官员可以荫子为六品,荫生的官职起点较高,但仍需经过朝廷的考核和确认,才能实授职位。由于父辈的庇护,许多荫生晋升较为迅速。

旗人则主要依赖于自己的军事或侍卫背景,特别是那些有功的旗人,他们通常从侍卫开始,逐步晋升至侍郎或八旗武官,享有特权。在清代的政策中,八旗子弟享有极高的政治地位,这一点无需多加解释。

至于其他非正途出身的官员,通常在京城的职务不得超过郎中,而在外任职时也最多只能担任道员。这是大多数情况下的晋升趋势,特殊个例不在讨论之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南通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早在秦朝之前,南通地区的大部分土地还被海水覆盖,只有海安县西部和如皋市西北部...
原创 伊... 1755年,45岁的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实现了他祖父康熙皇帝和父亲雍正皇帝未能完成的愿望,成功...
原创 明... 明朝的财政问题一直是一个复杂且棘手的话题,尤其是在明朝中后期,财政状况变得异常紧张。具体来说,明朝一...
原创 一... 宰字的意思是控制和掌握,而相字则指交接和协助。因此,宰相一职的核心任务是帮助皇帝管理国家政务,统领百...
中非科技合作智库专家委员会在武... 央广网武汉11月21日消息(记者邓子依 通讯员姜胜来)11月20日,由中非创新合作中心与华中农业大学...
原创 诸...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最受欢迎的角色,也是后代臣子的楷模。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最终他未...
原创 托...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近日表示,哈萨克斯坦是金帐汗国的继承者,并且是大草原游牧文明的继承者。金帐汗国...
陕西咸阳首次发现北魏早期墓葬 11月21日,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披露,考古人员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清理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一座北...
原创 大... 在中国,几乎所有人才的选拔都依赖于考试,比如中考、高考、考研和考公等,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然而,...
原创 五... 其实相信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我对命运是存在敬畏心理的。因为历史看多了,社会阅历多了,见的人多了,有时...
原创 术... 中国古代出现过许多著名的“神童”,他们从小就在某些领域展现出惊人的才华,长大后也往往能有非凡的成就。...
原创 粟... 1979年7月,粟裕将军已经72岁,因身体不适在青岛的八大关休养。每当他感觉身体好些时,他便会和身边...
国宝时刻 | 跨越千年的盛唐遗... 玛瑙为身,镶金为首。一段丝路传奇,凝于宴饮之器。它盛放过西域的葡萄美酒,也见证过长安的万千气象。何等...
原创 曾... 谁能想到,百年前一个在日本秋田县出生的体弱乡村孩子,竟然能够准确预言关东大地震和广岛核爆?他甚至在自...
原创 曹... 当曹操的六员大将围攻吕布时,吕布手下的八健将为何没有出手相助?实际上,这背后有三个主要原因。 在《...
原创 蒋... 在长征的故事里,有这么一个挺特别的人物,他叫张振汉,本来是国民党军队的中将,还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但...
原创 比...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神秘的夏朝。夏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奠定了世袭制的基础,推...
两千年前泰国仿玛瑙玻璃珠是如何... 中新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泰国中部一处约两千年前遗址出土的仿条纹玛瑙黑白玻璃珠是如何...
原创 当... “八嘎!苏联人到底想怎么样!” 这是一名普通的日军在面对苏联军队不按常规出牌时的愤怒吼声。 ...
原创 民... 1868年,明治天皇发布诏书,宣称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此言论激起日本社会的民族主义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