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下令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是冷血还是为何?
迪丽瓦拉
2025-09-20 01:02:43
0

在19世纪末的清朝,新疆成为了决定帝国存亡的关键之地。这片辽阔的土地曾是阿古柏一统的疆域,也曾是西方列强觊觎的目标,甚至一度险些落入敌手。当新疆的命运危如累卵之时,晚清的名臣左宗棠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起收复新疆的艰巨使命。然而,在这场历史长河中,左宗棠所作出的一个决策,至今仍是人们争论的话题——那就是他下令“俘虏不留,投降者杀戮”。这一决定,到底是左宗棠冷血无情,还是有其深刻的战略考量?

1. 清朝的盛与衰

在康熙帝治下,清朝疆域广阔,国力鼎盛,内外安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逐渐变得保守、固守传统,导致国家逐步陷入了与世界脱节的困境。鸦片战争的爆发,彻底揭开了这个自给自足帝国的封闭面纱,西方列强趁机纷纷闯入,打破了清朝长久以来的安宁与稳定。对于新疆这片西北的广袤土地而言,它的动荡恰恰反映了大清日益动荡的局势。

新疆作为清朝的西北重地,历来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当清朝的实力逐渐衰弱时,本已相对稳定的新疆局势也开始变得不安定。1864年,各地的起义风起云涌,阿古柏的崛起让局势更加恶化。浩罕汗国被俄国摧毁后,阿古柏凭借一股强大的勇气占领南疆,成立了自己的“弘福汗国”。然而,他的统治以暴虐著称,屠杀了无数无辜百姓,令新疆陷入深深的黑暗与绝望。这时,左宗棠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他决心挽回这片土地的命运。

2. 左宗棠的决心

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左宗棠深知收复新疆的重要性。那时的清朝,内忧外患,国力不如往昔,经济和军事力量捉襟见肘。朝廷在海防和陆防之间左右为难,左右摇摆。左宗棠却坚信,西北的安全关系到大清的根基,如果这里失守,京师的安危将岌岌可危。

为了恢复新疆的秩序,左宗棠开始策划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目标锁定阿古柏。然而,初期的计划并未得到朝廷的全力支持。朝中诸公的意见不一,朝廷的争论几乎让这场行动陷入停滞。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坚持认为,优先考虑东南沿海的防御,防止西方列强的侵扰。而左宗棠则认为,西北的局势才是当务之急,否则一旦新疆局势失控,整个大清的安全将受到威胁。

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慈禧太后终于批准了左宗棠的计划,但附带一个条件:军费自筹。兵员、武器、粮草的支出庞大,而当时的清朝财政已经捉襟见肘。左宗棠身处困境,不得不四处奔走筹集军费。他找到慈禧,请求各省分担一部分军费,慈禧虽同意,但资金依旧不足。正当此时,浙江商界巨头胡雪岩挺身而出,帮助左宗棠解决了资金困境。

3. 胡雪岩的援助

胡雪岩通过多年积累的商业人脉,成功地从多个渠道筹集到资金,甚至获得了来自英国的资金支持。这笔资金的背后,不仅有商业合作的利益,还有政治上的考虑。英国当时正与俄罗斯在全球多个地区展开博弈,尤其是在战略重地新疆,英国不愿让俄国进一步扩张势力。因此,左宗棠与英国的合作,实际上成为了两国利益交汇的产物。

有了资金的保障,左宗棠开始了他的征程。他整训大军,积极为收复新疆做准备,目标直指阿古柏。左宗棠在军事指挥方面展现了卓越的才能,经过一年的严格训练,清军士兵个个战斗力十足,战术娴熟。当清军进军乌鲁木齐时,阿古柏的军队节节败退,迅速失去抵抗之力。清军一路凯歌,迅速收复了北疆,并在昌吉和玛纳斯等城市取得了重要胜利,北路的叛军几乎全军覆没。最终,在无法扭转败局的情况下,阿古柏选择了自杀。

4. 残酷的决定

然而,左宗棠的胜利并未就此终结。他下令立即处决所有战俘,哪怕是投降者也一律杀害。这个决策至今仍是众多历史学者和评论者讨论的焦点。有观点认为,左宗棠这是出于冷血和暴力的决心,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一决策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首先,清朝当时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时刻,任何一次失误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果新疆再次陷入动乱,必将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可能导致整个西北局势的崩塌,影响到整个大清的安危。其次,阿古柏背后不仅有俄罗斯的支持,还有英国的利益。左宗棠深知,如果不斩草除根,未来新疆依旧可能成为列强争夺的热点,国家的命运将处于不确定之中。因此,他作出的“斩尽杀绝”的决定,虽显残酷,却是出于对国家存亡的深切忧虑和对稳定新疆的强烈渴望。

通过一系列高效的军事行动,左宗棠成功地收复了新疆,保卫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对于他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成功,更是一次历史性的抉择。他深知,只有确保新疆的稳定,才能确保整个西北地区的和平与安全。面对内忧外患,左宗棠做出了那个令人矛盾的决定,虽然这一决定被后人批评,但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它无疑是符合大清生存需要的。

今天,回望这段历史,我们或许不应单纯地从道德角度去评判左宗棠的选择,而是要从更宏观的视角去理解他所面临的困境与决策。他无疑是一位英雄,在大清风雨飘摇的时刻,他挺身而出,肩负起国家的命运,成为了晚清的支柱之一。因此,历史将他称为“晚清最后一块硬骨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耗... 蒋介石的长子蒋经国一直被视作接班人,在蒋介石逃往台湾后,蒋介石试图建立一个蒋家王朝,希望把权力继续传...
原创 韩... 朝鲜战争打到1950年夏天,形势看起来对朝鲜人民军很有利,他们从6月25日开战后一路南推,把联合国军...
原创 姜...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大家好,我是历史创作者青史回声,今天带大家认识三国时期最后一位汉家将军...
原创 曹... 常言道,英雄不问出处,这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也深受百姓喜爱,成为许多人用来激励自己的座右铭。然而,现...
原创 老... 一组从1924-1970苏联少先队老照片。是否勾起你美好的少年时代的回忆?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立少...
原创 同... 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 刘备早年颠沛流离,最缺的便是能定计安邦的军师。直到徐庶投奔,才算真正有了 “...
原创 明... 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有些皇帝励精图治,也有些皇帝昏庸享乐。在这些皇帝中,最让老朱家蒙羞的皇帝并不...
原创 多... 提到多尔衮这个名字,相信许多了解清朝历史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的兄弟。他...
原创 比... 《清史稿·列传一百六》中记载:“和珅掌权多年,善于察言观色,时刻揣摩高宗的心思,因此能够巧妙地利用皇...
原创 常... 今天的内蒙古锡林郭勒正蓝旗,闪电河畔,坐落着一座古城遗址。这座古城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来说,意义非凡。...
原创 朱... 小舅子做的这一选择,确实是非常明智的。虽然高官厚禄常常让人心生向往,但比起权力和财富,自己的生命和安...
原创 曾... 众所周知,在古代,文官中最重要的职位就是宰相,能够坐上宰相之位,意味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今天要讲的...
原创 古... 根据《史记》的记载,在母系氏族时期,河南商丘一带有一位名叫简狄的女子。有一天,她在河边洗澡时,吃了一...
原创 吉... 我国有几个“省市同头”的省,省名首字和省会首字相同。比如广东省广州市、贵州省贵阳市、福建省福州市、海...
原创 孙... 古籍里的历史 清军 提到明末的农民军,大家的印象通常是他们充满破坏性,像是农民军焚烧凤阳,李自...
镜观·回响|巴风蜀韵承古脉 千... 巴山蜀水,天府之国 四川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孕育了璀璨的古蜀文明 在历史长河中 与中原文明不断交...
原创 中... 孙立人是中华民国陆军的二级上将,曾在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时担任第38师的师长。孙立人的战绩非常显赫,在...
原创 我... 我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是全球唯一一个没有文化断层的古老文明。我们每一个朝代都有详尽的史书记载...
原创 明... 朱元璋出生在贫困家庭,日常生活中连温饱都成问题,更别提读书了。按理来说,他本应与做官无缘,但最终他却...
原创 隋...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将各地区划划分为若干军事区域,设总管负责该地区军事,平时备边防患,战时奉命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