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下令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是冷血还是为何?
迪丽瓦拉
2025-09-20 01:02:43
0

在19世纪末的清朝,新疆成为了决定帝国存亡的关键之地。这片辽阔的土地曾是阿古柏一统的疆域,也曾是西方列强觊觎的目标,甚至一度险些落入敌手。当新疆的命运危如累卵之时,晚清的名臣左宗棠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起收复新疆的艰巨使命。然而,在这场历史长河中,左宗棠所作出的一个决策,至今仍是人们争论的话题——那就是他下令“俘虏不留,投降者杀戮”。这一决定,到底是左宗棠冷血无情,还是有其深刻的战略考量?

1. 清朝的盛与衰

在康熙帝治下,清朝疆域广阔,国力鼎盛,内外安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逐渐变得保守、固守传统,导致国家逐步陷入了与世界脱节的困境。鸦片战争的爆发,彻底揭开了这个自给自足帝国的封闭面纱,西方列强趁机纷纷闯入,打破了清朝长久以来的安宁与稳定。对于新疆这片西北的广袤土地而言,它的动荡恰恰反映了大清日益动荡的局势。

新疆作为清朝的西北重地,历来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当清朝的实力逐渐衰弱时,本已相对稳定的新疆局势也开始变得不安定。1864年,各地的起义风起云涌,阿古柏的崛起让局势更加恶化。浩罕汗国被俄国摧毁后,阿古柏凭借一股强大的勇气占领南疆,成立了自己的“弘福汗国”。然而,他的统治以暴虐著称,屠杀了无数无辜百姓,令新疆陷入深深的黑暗与绝望。这时,左宗棠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他决心挽回这片土地的命运。

2. 左宗棠的决心

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左宗棠深知收复新疆的重要性。那时的清朝,内忧外患,国力不如往昔,经济和军事力量捉襟见肘。朝廷在海防和陆防之间左右为难,左右摇摆。左宗棠却坚信,西北的安全关系到大清的根基,如果这里失守,京师的安危将岌岌可危。

为了恢复新疆的秩序,左宗棠开始策划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目标锁定阿古柏。然而,初期的计划并未得到朝廷的全力支持。朝中诸公的意见不一,朝廷的争论几乎让这场行动陷入停滞。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坚持认为,优先考虑东南沿海的防御,防止西方列强的侵扰。而左宗棠则认为,西北的局势才是当务之急,否则一旦新疆局势失控,整个大清的安全将受到威胁。

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慈禧太后终于批准了左宗棠的计划,但附带一个条件:军费自筹。兵员、武器、粮草的支出庞大,而当时的清朝财政已经捉襟见肘。左宗棠身处困境,不得不四处奔走筹集军费。他找到慈禧,请求各省分担一部分军费,慈禧虽同意,但资金依旧不足。正当此时,浙江商界巨头胡雪岩挺身而出,帮助左宗棠解决了资金困境。

3. 胡雪岩的援助

胡雪岩通过多年积累的商业人脉,成功地从多个渠道筹集到资金,甚至获得了来自英国的资金支持。这笔资金的背后,不仅有商业合作的利益,还有政治上的考虑。英国当时正与俄罗斯在全球多个地区展开博弈,尤其是在战略重地新疆,英国不愿让俄国进一步扩张势力。因此,左宗棠与英国的合作,实际上成为了两国利益交汇的产物。

有了资金的保障,左宗棠开始了他的征程。他整训大军,积极为收复新疆做准备,目标直指阿古柏。左宗棠在军事指挥方面展现了卓越的才能,经过一年的严格训练,清军士兵个个战斗力十足,战术娴熟。当清军进军乌鲁木齐时,阿古柏的军队节节败退,迅速失去抵抗之力。清军一路凯歌,迅速收复了北疆,并在昌吉和玛纳斯等城市取得了重要胜利,北路的叛军几乎全军覆没。最终,在无法扭转败局的情况下,阿古柏选择了自杀。

4. 残酷的决定

然而,左宗棠的胜利并未就此终结。他下令立即处决所有战俘,哪怕是投降者也一律杀害。这个决策至今仍是众多历史学者和评论者讨论的焦点。有观点认为,左宗棠这是出于冷血和暴力的决心,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一决策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首先,清朝当时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时刻,任何一次失误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果新疆再次陷入动乱,必将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可能导致整个西北局势的崩塌,影响到整个大清的安危。其次,阿古柏背后不仅有俄罗斯的支持,还有英国的利益。左宗棠深知,如果不斩草除根,未来新疆依旧可能成为列强争夺的热点,国家的命运将处于不确定之中。因此,他作出的“斩尽杀绝”的决定,虽显残酷,却是出于对国家存亡的深切忧虑和对稳定新疆的强烈渴望。

通过一系列高效的军事行动,左宗棠成功地收复了新疆,保卫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对于他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成功,更是一次历史性的抉择。他深知,只有确保新疆的稳定,才能确保整个西北地区的和平与安全。面对内忧外患,左宗棠做出了那个令人矛盾的决定,虽然这一决定被后人批评,但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它无疑是符合大清生存需要的。

今天,回望这段历史,我们或许不应单纯地从道德角度去评判左宗棠的选择,而是要从更宏观的视角去理解他所面临的困境与决策。他无疑是一位英雄,在大清风雨飘摇的时刻,他挺身而出,肩负起国家的命运,成为了晚清的支柱之一。因此,历史将他称为“晚清最后一块硬骨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贺... 提起贺龙元帅,许多读者可能会知道他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而南昌起义的爆发时间,也正好定在了“八一建军节...
如果岳飞不死,金国会被灭掉吗?... 1140年,郾城大捷!岳家军如狂飙席卷中原,朱仙镇大破金军铁骑。那一刻,黄河以北的故土仿佛触手可及,...
宋念申:为什么日本不能彻底反省... 【文/ 宋念申】 用什么“超克近代”? “超克”是日语词,对应英语中的overcome一词。可以理...
原创 近... 1644年,清朝入关,中国的历史开始逐步迈入近代。与中国同一时期,亚洲的其他国家也在进行着各种改革,...
原创 赵... 如果您欣赏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按钮。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期待为您带来更加舒适的阅读体验...
原创 商... 在神话故事《封神演义》里,周武王伐纣之时,许多神仙都参与了其中,甚至在红沙阵中冒险献祭之后,也能够被...
原创 诸...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及发...
原创 赵... 一觉醒来,竟然摇身一变成为皇帝,这样的体验该是多么震撼人心、超乎想象啊? 而赵匡胤,这位最初不过是...
原创 侯... 一、侯景之乱:金陵城破的血色黎明 公元 549 年 3 月,建康台城的宫墙在烈火中震颤。侯景叛军的...
原创 诸... 说到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丞相,几乎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独特的选择。而谈到最具智谋的军师,恐怕又是一场争论...
原创 非... 在朝鲜战争中,有一个来自非洲的国家曾狂妄自大,声称自己是“世界第二强国”,并扬言要教训志愿军。可是,...
原创 晚... 晚唐故事:黄巢入关中称尊,巾帼犹知不惜生 贼众入京,如何这般迅速?原来,田令孜召募新军,统是裘马鲜...
中国发现三十万年前“最早木器”... 甘棠箐先民用木器挖掘植物根茎示意图。甘棠箐遗址研究团队供图 7月4日,甘棠箐遗址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
傅国涌: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心灵 一、“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始作俑者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直至今天,这句流行了六十多年的话...
原创 这... 《斩明》——以用人得失与权谋之路,描绘大明王朝的权力长卷(22) 上一章回顾:绝世文臣——大器晚成...
原创 迁... 文 / 子玉 国都的选址关乎一个国家的兴衰,这在历史上是一个铁一般的规律。 梁惠王九年(公元前36...
原创 “... 提到魏晋时期,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战乱、隐逸以及那个时期特有的“风流”气息。在魏晋文人群体中,风流并不单...
原创 郑... 要提到明朝经济最为繁荣的时期,永乐年间无疑是最为显著的。明成祖朱棣执政期间,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
原创 被... 在清朝的三位创世帝王中,清太祖努尔哈赤无疑是这个王朝的奠基者;而清太宗皇太极则是清朝的实际开国皇帝,...
原创 项... 公元前206年,项羽在关中大肆分封诸侯,其中将军共敖被封为临江王,统辖南郡、黔中郡和长沙郡,定都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