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雷英夫自称最早预测仁川登陆,韩国学者驳斥:最早预测的是毛泽东
迪丽瓦拉
2025-09-20 02:36:35
0

好的,我会帮你将这篇文章在保持原意和字数相近的基础上,进行改写,并适当增加细节描述,增强文章的丰富度和可读性。

---

1950年9月,仁川登陆成为朝鲜战争中一次极具转折意义的重要战役。这场登陆不仅在军事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直接改变了朝鲜战争的整体态势。由于朝鲜军队未能预见联合国军将进攻仁川,防守兵力极为有限,致使仁川迅速沦陷。朝军的后勤供应线因此被断裂,釜山防线也被迅速突破。整个朝鲜半岛的战局瞬间逆转,朝军由进攻态势转为被南北两面合围的危机局面,形势急转直下。

事实上,在战争爆发后,我方已开始预判美军可能会选择仁川登陆,并及时将这一情报通报给朝鲜军队。

长久以来,历史研究领域普遍认为,最早预测到美军仁川登陆的,是当时担任我军总参谋部作战部作战局副局长的雷英夫及其团队。

这一说法最早源自雷英夫于1991年4月发表的《抗美援朝战争回忆断片》。文中他回忆称,早在1950年8月23日,距离仁川登陆还有半个月,他就与总参谋部作战室的同事提出,敌军很可能会在仁川展开登陆行动。(这个日期,1950年8月23日,非常关键)

考虑到这一判断的重要性,当晚雷英夫从居仁堂总参作战室返回西花厅总理办公室后,立即向周恩来总理汇报了他们的分析结果。

周恩来随即将此事上报给毛泽东主席。毛主席听后高度重视,召见了雷英夫,详细询问他是如何做出这一判断的。雷英夫谦逊地表示:“这都是按照毛主席历来教导的实事求是精神,通过解放思想,集体讨论、反复论证,最终得出的结论。”

雷英夫的这一说法,随即获得了历史学界的广泛认可。1993年出版的权威史料《毛泽东年谱》便采用了他的叙述。

该文献中原文记载道:

“(8月23日)夜晚,周恩来带雷英夫赴毛泽东住所,雷英夫汇报中央军委作战局对朝鲜战局的分析:敌军可能在仁川、元山、南浦等地发动登陆,其中仁川的可能性最大。毛泽东认为作战局的判断有理且重要。”

凭借这部权威史料的背书,雷英夫在1997年发布的口述回忆中,更详尽地补充了当时的细节。他回忆说,早在8月22日,他们就预测美军可能选择仁川登陆,还根据海潮规律推断登陆时间极有可能落在9月15日。雷英夫称,他和团队对半岛西海岸9月至11月的潮汐周期做了深入研究,得出美军很可能选在9月15日大潮时发动登陆的结论。

雷英夫还说,毛主席听完汇报后极为重视,立即指示情报部门加强对朝鲜及美英日军动向的监控,同时将这一分析通报苏联领导层和金日成,提醒朝鲜军队做好撤退和防守仁川的准备。

从雷英夫的回忆和《毛泽东年谱》的记载来看,雷英夫似乎应当被视作最早预见美军仁川登陆的“首发者”。然而,随着越来越多档案的解密,学界对雷英夫说法的质疑声逐渐增多。

韩国历史学者徐相文通过研究苏联公开的档案发现,最先预见美军可能在仁川登陆的,实际上是毛泽东主席本人!

根据资料显示,早在1950年7月2日,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在与毛主席会谈后,向莫斯科递交电报时写道:“……毛泽东认为应在仁川设立坚固阵地,以加强汉城地区防御,因为美军有可能从这里登陆。”

徐相文据此总结:“雷英夫是最早预见仁川登陆的说法几乎成了定论,直到今年‘罗申7月2日电报’公开,才显示毛泽东才是最先洞察仁川登陆风险的人。”

除了这份电报,还有更多证据支持毛泽东早有预判。著名党史学家逄先知在《毛泽东与抗美援朝》一书中引用毛主席1950年10月2日致斯大林的电报,其中写道:

“早在4月份金日成同志来北京时,我们就提醒他,必须高度警惕帝国主义者对朝鲜的侵略。7月中旬、7月下旬及9月初,我们三次告诫朝方注意敌军可能从仁川、汉城方向登陆,威胁人民军后路。人民军应做好充分准备,适时北撤,保存主力,争取长远胜利。”

此电报清晰显示,毛泽东早在8月23日雷英夫汇报之前一个月,就已多次提醒朝鲜方面关注仁川登陆的危险。

答案呼之欲出:正如韩国学者徐相文所说,最早预见仁川登陆的,绝非雷英夫,而是毛泽东。

回头审视雷英夫两次回忆录,可以发现明显矛盾之处。为何他1991年回忆时,仅模糊地说是“按照毛主席教导的实事求是精神,通过大家解放思想、七嘴八舌得出结论”;而到了1997年,他却详述基于潮汐规律研究,准确预测了登陆时间?

更令人好奇的是,1997年雷英夫不仅明确指出美军登陆时间为9月15日,历史上事实也确实如此。

国内学者也对雷英夫的回忆提出质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的卢建东在《对雷英夫有关抗美援朝回忆若干问题的质疑》一文中指出:当时苏联和朝鲜都不相信美军会在仁川登陆,因此不可能向我军提供相关资料。同时,我军当时测绘部门规模极小,难以掌握外国港口的潮汐和水文数据。

史料显示,9月18日美军登陆仁川三天后,周恩来在会见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及军事顾问时,表达了对半岛情报缺乏的强烈不满,称尝试派军事技术人员实地考察却未获任何反馈,不了解战场真实状况。

这一资料从侧面佐证了卢建东观点,即我军当时根本无法掌握仁川潮汐、水文等详尽信息。

那么,雷英夫1997年口述中提及的潮汐数据究竟从何而来?卢建东研究发现,这些数据与美军海军专家当年提供给麦克阿瑟的一份资料几乎一模一样,文字表述及时间信息分秒不差:“仁川岸边每12小时仅有3小时适宜靠岸,涨潮最高峰分别为早上6时59分及下午19时19分。”

是否意味着雷英夫回忆时“借鉴”了这份美方材料?卢建东认为确实如此,因为雷英夫在引用时竟未考虑东京与北京的时差,将时间直接照搬,造成了一个低级错误,暴露了他的破绽。

另外,雷英夫在两次回忆中都称自己1950年8月23日时是总参作战部作战局副局长,但资料显示,总参作战局实际上直到1950年10月才正式成立。

雷英夫回忆中,毛主席对战争形势的预测较为笼统,未具体指出登陆地点和时间,是他后续补充并明确了美军登陆时间和地点的推测。

雷英夫还提及,美军登陆后毛主席曾在周恩来面前表扬他,说:“不要总以为美国如何如何,我们的小参谋竟能如此精确预测麦克阿瑟登陆时间和地点,这在军事史上实属罕见。”

他还说,毛主席鼓励他更加投入作战指挥工作,重要情况可随时向周总理和毛主席汇报,不用顾虑。

然而,如果毛主席真的如此夸奖雷英夫,前提必然是雷英夫确实最早预见登陆。但既然毛主席早在7月2日就对苏联表达过类似预判,并多次警告朝鲜方面,那么雷英夫的预测对于毛主席来说并非新信息。

此外,所谓毛主席让雷英夫“更加投入工作”、允许随时汇报重要情况,以及赞扬其“在军事史上罕见”的预测,都显得有些不合毛主席一贯言辞风格,反而让人感到诧异。

---

如果你需要,我还能帮你把文章调整得更正式或者更口语化,或者帮你写成总结、报告等其他形式。你觉得怎么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蒋... 1934年10月,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在被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之际,迫于形势不得不实施战略性...
原创 除... 丞相这一生中,真正被“自己人”坑过的也就两位,一位是因大意失去街亭的马谡,另一位便是本文主角——李严...
原创 非... 在非洲肯尼亚西部那片遥远且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上,藏匿着一个保留着古老一夫多妻制传统的部落。在这片充满...
原创 一... 历史开讲:春秋五霸与秦穆公的治国之道 提到春秋五霸,学术界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是齐桓公、晋...
原创 长... 公元前260年,秦国的扩张之路遭遇了赵国的强大阻力,长平成为了秦军进攻的瓶颈。此时,秦王一统六国的雄...
从香港到韶关:一条用统战智慧搭... 1941年底,香港沦陷,300多位中国文化精英命悬一线。 一场跨越9个月、穿越封锁线的绝密大撤离悄然...
原创 貂... 江山代有风华,红颜常伴妖娆凄艳。21岁的杜晓欣是一位年轻的网络小说作者,她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心中突...
原创 古... 在长安城的朱雀大街,每当梆子声划破寂静的夜空,打更人提着灯笼掠过坊门,便会惊起栖息在屋檐下的寒鸦。这...
日本天皇首访蒙古国,专程祭奠日... 文|张吹吹 编辑|张吹吹 “前脚还说要跟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后脚就跟日本勾搭在一起了?” 2023年,...
明朝为什么派郑和下西洋,后来又... 永乐三年(1405年),一支庞大得令人窒息的舰队劈开南中国海的波涛。船队中“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
原创 曹... 古人的社会出身并不是民间所普遍认知的那样,而是由官方所明确界定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那些家境殷实、...
原创 马... 马超,字孟起,作为三国时期的传奇武将之一,以英勇善战的形象与关羽、张飞、赵云并肩,成为蜀汉“五虎上将...
原创 贾... 贾元春被突然加封为“贤德妃”,这对于贾家而言,堪称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也意味着贾政将自己的女儿成...
原创 朱... 民间常流传着一种说法:“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按照这个标...
原创 雍... 你知道清朝皇帝的作息时间吗? 早前,网上流传了一份雍正皇帝的作息表,表中显示他每天清晨四点钟便起床,...
一门忠烈,英魂永驻马鞍山 淄博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一门忠烈”木匾 李 媛 摄 从抗日英雄马耀南的日记手稿,到早期机关刊物《山东劳...
原创 魏... 在《三国演义》中,蜀汉的武将阵容随着五虎上将的相继离世而逐渐衰落,但即便是在魏延被斩杀之后,蜀汉仍然...
寻根大禹故里 第七届海峡两岸大... 第七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在四川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开幕。(中国台湾网发) 中国台湾网7月7日讯...
原创 邓... 在开国将领中,邓华无疑是其中少数几位被称为“军政双全”的人物之一。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还是抗战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