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雷英夫自称最早预测仁川登陆,韩国学者驳斥:最早预测的是毛泽东
迪丽瓦拉
2025-09-20 02:36:35
0

好的,我会帮你将这篇文章在保持原意和字数相近的基础上,进行改写,并适当增加细节描述,增强文章的丰富度和可读性。

---

1950年9月,仁川登陆成为朝鲜战争中一次极具转折意义的重要战役。这场登陆不仅在军事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直接改变了朝鲜战争的整体态势。由于朝鲜军队未能预见联合国军将进攻仁川,防守兵力极为有限,致使仁川迅速沦陷。朝军的后勤供应线因此被断裂,釜山防线也被迅速突破。整个朝鲜半岛的战局瞬间逆转,朝军由进攻态势转为被南北两面合围的危机局面,形势急转直下。

事实上,在战争爆发后,我方已开始预判美军可能会选择仁川登陆,并及时将这一情报通报给朝鲜军队。

长久以来,历史研究领域普遍认为,最早预测到美军仁川登陆的,是当时担任我军总参谋部作战部作战局副局长的雷英夫及其团队。

这一说法最早源自雷英夫于1991年4月发表的《抗美援朝战争回忆断片》。文中他回忆称,早在1950年8月23日,距离仁川登陆还有半个月,他就与总参谋部作战室的同事提出,敌军很可能会在仁川展开登陆行动。(这个日期,1950年8月23日,非常关键)

考虑到这一判断的重要性,当晚雷英夫从居仁堂总参作战室返回西花厅总理办公室后,立即向周恩来总理汇报了他们的分析结果。

周恩来随即将此事上报给毛泽东主席。毛主席听后高度重视,召见了雷英夫,详细询问他是如何做出这一判断的。雷英夫谦逊地表示:“这都是按照毛主席历来教导的实事求是精神,通过解放思想,集体讨论、反复论证,最终得出的结论。”

雷英夫的这一说法,随即获得了历史学界的广泛认可。1993年出版的权威史料《毛泽东年谱》便采用了他的叙述。

该文献中原文记载道:

“(8月23日)夜晚,周恩来带雷英夫赴毛泽东住所,雷英夫汇报中央军委作战局对朝鲜战局的分析:敌军可能在仁川、元山、南浦等地发动登陆,其中仁川的可能性最大。毛泽东认为作战局的判断有理且重要。”

凭借这部权威史料的背书,雷英夫在1997年发布的口述回忆中,更详尽地补充了当时的细节。他回忆说,早在8月22日,他们就预测美军可能选择仁川登陆,还根据海潮规律推断登陆时间极有可能落在9月15日。雷英夫称,他和团队对半岛西海岸9月至11月的潮汐周期做了深入研究,得出美军很可能选在9月15日大潮时发动登陆的结论。

雷英夫还说,毛主席听完汇报后极为重视,立即指示情报部门加强对朝鲜及美英日军动向的监控,同时将这一分析通报苏联领导层和金日成,提醒朝鲜军队做好撤退和防守仁川的准备。

从雷英夫的回忆和《毛泽东年谱》的记载来看,雷英夫似乎应当被视作最早预见美军仁川登陆的“首发者”。然而,随着越来越多档案的解密,学界对雷英夫说法的质疑声逐渐增多。

韩国历史学者徐相文通过研究苏联公开的档案发现,最先预见美军可能在仁川登陆的,实际上是毛泽东主席本人!

根据资料显示,早在1950年7月2日,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在与毛主席会谈后,向莫斯科递交电报时写道:“……毛泽东认为应在仁川设立坚固阵地,以加强汉城地区防御,因为美军有可能从这里登陆。”

徐相文据此总结:“雷英夫是最早预见仁川登陆的说法几乎成了定论,直到今年‘罗申7月2日电报’公开,才显示毛泽东才是最先洞察仁川登陆风险的人。”

除了这份电报,还有更多证据支持毛泽东早有预判。著名党史学家逄先知在《毛泽东与抗美援朝》一书中引用毛主席1950年10月2日致斯大林的电报,其中写道:

“早在4月份金日成同志来北京时,我们就提醒他,必须高度警惕帝国主义者对朝鲜的侵略。7月中旬、7月下旬及9月初,我们三次告诫朝方注意敌军可能从仁川、汉城方向登陆,威胁人民军后路。人民军应做好充分准备,适时北撤,保存主力,争取长远胜利。”

此电报清晰显示,毛泽东早在8月23日雷英夫汇报之前一个月,就已多次提醒朝鲜方面关注仁川登陆的危险。

答案呼之欲出:正如韩国学者徐相文所说,最早预见仁川登陆的,绝非雷英夫,而是毛泽东。

回头审视雷英夫两次回忆录,可以发现明显矛盾之处。为何他1991年回忆时,仅模糊地说是“按照毛主席教导的实事求是精神,通过大家解放思想、七嘴八舌得出结论”;而到了1997年,他却详述基于潮汐规律研究,准确预测了登陆时间?

更令人好奇的是,1997年雷英夫不仅明确指出美军登陆时间为9月15日,历史上事实也确实如此。

国内学者也对雷英夫的回忆提出质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的卢建东在《对雷英夫有关抗美援朝回忆若干问题的质疑》一文中指出:当时苏联和朝鲜都不相信美军会在仁川登陆,因此不可能向我军提供相关资料。同时,我军当时测绘部门规模极小,难以掌握外国港口的潮汐和水文数据。

史料显示,9月18日美军登陆仁川三天后,周恩来在会见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及军事顾问时,表达了对半岛情报缺乏的强烈不满,称尝试派军事技术人员实地考察却未获任何反馈,不了解战场真实状况。

这一资料从侧面佐证了卢建东观点,即我军当时根本无法掌握仁川潮汐、水文等详尽信息。

那么,雷英夫1997年口述中提及的潮汐数据究竟从何而来?卢建东研究发现,这些数据与美军海军专家当年提供给麦克阿瑟的一份资料几乎一模一样,文字表述及时间信息分秒不差:“仁川岸边每12小时仅有3小时适宜靠岸,涨潮最高峰分别为早上6时59分及下午19时19分。”

是否意味着雷英夫回忆时“借鉴”了这份美方材料?卢建东认为确实如此,因为雷英夫在引用时竟未考虑东京与北京的时差,将时间直接照搬,造成了一个低级错误,暴露了他的破绽。

另外,雷英夫在两次回忆中都称自己1950年8月23日时是总参作战部作战局副局长,但资料显示,总参作战局实际上直到1950年10月才正式成立。

雷英夫回忆中,毛主席对战争形势的预测较为笼统,未具体指出登陆地点和时间,是他后续补充并明确了美军登陆时间和地点的推测。

雷英夫还提及,美军登陆后毛主席曾在周恩来面前表扬他,说:“不要总以为美国如何如何,我们的小参谋竟能如此精确预测麦克阿瑟登陆时间和地点,这在军事史上实属罕见。”

他还说,毛主席鼓励他更加投入作战指挥工作,重要情况可随时向周总理和毛主席汇报,不用顾虑。

然而,如果毛主席真的如此夸奖雷英夫,前提必然是雷英夫确实最早预见登陆。但既然毛主席早在7月2日就对苏联表达过类似预判,并多次警告朝鲜方面,那么雷英夫的预测对于毛主席来说并非新信息。

此外,所谓毛主席让雷英夫“更加投入工作”、允许随时汇报重要情况,以及赞扬其“在军事史上罕见”的预测,都显得有些不合毛主席一贯言辞风格,反而让人感到诧异。

---

如果你需要,我还能帮你把文章调整得更正式或者更口语化,或者帮你写成总结、报告等其他形式。你觉得怎么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耗... 蒋介石的长子蒋经国一直被视作接班人,在蒋介石逃往台湾后,蒋介石试图建立一个蒋家王朝,希望把权力继续传...
原创 韩... 朝鲜战争打到1950年夏天,形势看起来对朝鲜人民军很有利,他们从6月25日开战后一路南推,把联合国军...
原创 姜...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大家好,我是历史创作者青史回声,今天带大家认识三国时期最后一位汉家将军...
原创 曹... 常言道,英雄不问出处,这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也深受百姓喜爱,成为许多人用来激励自己的座右铭。然而,现...
原创 老... 一组从1924-1970苏联少先队老照片。是否勾起你美好的少年时代的回忆?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立少...
原创 同... 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 刘备早年颠沛流离,最缺的便是能定计安邦的军师。直到徐庶投奔,才算真正有了 “...
原创 明... 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有些皇帝励精图治,也有些皇帝昏庸享乐。在这些皇帝中,最让老朱家蒙羞的皇帝并不...
原创 多... 提到多尔衮这个名字,相信许多了解清朝历史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的兄弟。他...
原创 比... 《清史稿·列传一百六》中记载:“和珅掌权多年,善于察言观色,时刻揣摩高宗的心思,因此能够巧妙地利用皇...
原创 常... 今天的内蒙古锡林郭勒正蓝旗,闪电河畔,坐落着一座古城遗址。这座古城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来说,意义非凡。...
原创 朱... 小舅子做的这一选择,确实是非常明智的。虽然高官厚禄常常让人心生向往,但比起权力和财富,自己的生命和安...
原创 曾... 众所周知,在古代,文官中最重要的职位就是宰相,能够坐上宰相之位,意味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今天要讲的...
原创 古... 根据《史记》的记载,在母系氏族时期,河南商丘一带有一位名叫简狄的女子。有一天,她在河边洗澡时,吃了一...
原创 吉... 我国有几个“省市同头”的省,省名首字和省会首字相同。比如广东省广州市、贵州省贵阳市、福建省福州市、海...
原创 孙... 古籍里的历史 清军 提到明末的农民军,大家的印象通常是他们充满破坏性,像是农民军焚烧凤阳,李自...
镜观·回响|巴风蜀韵承古脉 千... 巴山蜀水,天府之国 四川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孕育了璀璨的古蜀文明 在历史长河中 与中原文明不断交...
原创 中... 孙立人是中华民国陆军的二级上将,曾在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时担任第38师的师长。孙立人的战绩非常显赫,在...
原创 我... 我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是全球唯一一个没有文化断层的古老文明。我们每一个朝代都有详尽的史书记载...
原创 明... 朱元璋出生在贫困家庭,日常生活中连温饱都成问题,更别提读书了。按理来说,他本应与做官无缘,但最终他却...
原创 隋...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将各地区划划分为若干军事区域,设总管负责该地区军事,平时备边防患,战时奉命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