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郑和带回两只神兽“麒麟”,众人稀罕不已,现公开画像令人捧腹
迪丽瓦拉
2025-09-20 03:02:33
0

要提到明朝经济最为繁荣的时期,永乐年间无疑是最为显著的。明成祖朱棣执政期间,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还大大推动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政治上,朱棣完成了削藩的艰难过程,成功加强了中央集权;文化上,《永乐大典》的编纂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标志着文化的空前统一;而经济上,最为人们熟知的便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丽航程。

其中,郑和的第五次航行尤为引人注目。郑和在航程中带回了两只“麒麟”,这两只麒麟一度成为明成祖朱棣的大喜之事。然而,今天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麒麟”图像,不禁让人捧腹大笑。为何当时的“麒麟”如此有趣呢?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实际上,早在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期,明朝的经济政策就有着独特的构思。朱元璋以“明教”为基础建立了大明帝国,尽管他在治国理政上非常严格,尤其在海上贸易方面,曾下令禁止民间船只出海,实施了“片板不得入海”的禁令,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争议。有批评认为朱元璋闭关锁国、忽视经济发展,但事实上,朱元璋并不比其他帝王更不懂经济。禁令所指的仅仅是民间船只的出海,并未限制官方船队的航行。因此,这一法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间的海上贸易,但却为明朝建立了以中央集权为基础的朝贡贸易体系。

明朝的朝贡体系与唐朝有些相似,通过这种方式,所有与明朝有外交往来的国家可以带着香料、象牙等特产来进贡,而明朝则以瓷器、丝绸等礼品回赠。这种贸易形式看似是进贡,实际上却是由“老朱家”掌控的商业交换。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朱元璋为明朝开辟了一个较为稳定的贸易体系,而对于民间来说,唯一的限制是无法与外商直接交易。

然而,朱元璋时期由于国内政治不稳,贸易往来较少。直到明成祖朱棣继位后,朝贡贸易才逐渐有了起色。朱棣通过数次亲自主持的朝贡活动,意识到国外的香料、沉香等物品非常受贵族青睐,京城的王公贵族愿意支付高价购买这些产品。于是,他决定借助外交贸易填充国库。

最终,朱棣决定派遣郑和带领舰队前往南洋,与更多国家进行朝贡贸易,以此获取更多财富。至此,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篇章正式展开。

郑和的下西洋初衷是为了“寻找太上皇朱允炆”。然而,这一理由显然不太合乎情理。因为当朱棣攻入南京时,早已对外宣称朱允炆在大火中丧生,只有朱允炆死了,自己才有合法的登基理由。所以,郑和的下西洋不过是一个名义上的借口,真实的目的则是拓展国际贸易。然而,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帝王们历来注重农业治理国家,因此朱棣若公开宣称要通过贸易赚钱,可能会影响其明君的形象。

尽管如此,郑和的舰队还是浩浩荡荡地驶向南洋。数百艘宝船在航行途中为明帝国建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海上贸易航线。每当郑和的舰队抵达某地,当地的海盗便再也不敢造次。许多东南亚国家原本也希望与中国做生意,但由于海盗的威胁,不敢贸然前来,而郑和下西洋后,中国的海上航线逐渐稳定,外贸愈发繁荣。

郑和七下西洋,实际带回了巨额财富。保守估计,这些航行带回的黄金和白银总额达到72万两黄金和1276万两白银。这笔收入可与明中期张居正改革带来的税收收益相提并论,甚至比清朝雍正时期的财政收入还要可观。这些财富为朱棣后来的军事远征、文化事业、以及迁都北京等计划提供了资金支持,使得明朝在他的领导下保持了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实力。

在郑和的第七次下西洋时,舰队到达了东非的肯尼亚一带。在这片地域贫瘠、社会较为落后的地区,郑和的舰队与当地的酋长进行接触。在与酋长的交涉中,酋长赠送了某种奇异的生物作为礼物。郑和描述它为龙角、蛇身、兽肢,符合中国古代对“麒麟”的传统形象,于是他将其带回中国,成为朱棣最期待的“祥瑞”之物。

当郑和带着这两只“麒麟”回到中国时,朱棣非常高兴,尽管看到麒麟时,他心里却有些不太确定。这两只奇异的生物,显然与他想象中的麒麟有所不同。随即,他命令画师将麒麟画像保存下来,并展示给朝廷官员。虽然大家都称这为麒麟,但无论如何,这只是长颈鹿的一种。在今天看来,大家会忍俊不禁,但在当时,这只“麒麟”却被视为大吉大利的象征。

朱棣对这两只“麒麟”的宠爱不已,把它们看作是祥瑞之物,象征着他的帝王地位和对未来的期待。长颈鹿由于不适应湿润的气候,不久后便因病死去,而那位肯尼亚姑娘也因为肤色的关系被放逐。尽管如此,朱棣对于“麒麟”的事并未多提,但这一事件却成为了历史的一段趣闻,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而郑和的航行对明朝来说,也证明了中国曾经具备足够的航海能力。明朝不仅能够航行至非洲,而且远在百年之后的欧洲才开始拥有与中国相当的海上实力。然而,随着郑和的去世,明朝的海上贸易逐渐衰退。虽然当时的海上贸易极其赚钱,但由于官员的反对以及民间资本的未能得到有效保护,最终导致了整个海上贸易体系的瓦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耗... 蒋介石的长子蒋经国一直被视作接班人,在蒋介石逃往台湾后,蒋介石试图建立一个蒋家王朝,希望把权力继续传...
原创 韩... 朝鲜战争打到1950年夏天,形势看起来对朝鲜人民军很有利,他们从6月25日开战后一路南推,把联合国军...
原创 姜...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大家好,我是历史创作者青史回声,今天带大家认识三国时期最后一位汉家将军...
原创 曹... 常言道,英雄不问出处,这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也深受百姓喜爱,成为许多人用来激励自己的座右铭。然而,现...
原创 老... 一组从1924-1970苏联少先队老照片。是否勾起你美好的少年时代的回忆?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立少...
原创 同... 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 刘备早年颠沛流离,最缺的便是能定计安邦的军师。直到徐庶投奔,才算真正有了 “...
原创 明... 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有些皇帝励精图治,也有些皇帝昏庸享乐。在这些皇帝中,最让老朱家蒙羞的皇帝并不...
原创 多... 提到多尔衮这个名字,相信许多了解清朝历史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的兄弟。他...
原创 比... 《清史稿·列传一百六》中记载:“和珅掌权多年,善于察言观色,时刻揣摩高宗的心思,因此能够巧妙地利用皇...
原创 常... 今天的内蒙古锡林郭勒正蓝旗,闪电河畔,坐落着一座古城遗址。这座古城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来说,意义非凡。...
原创 朱... 小舅子做的这一选择,确实是非常明智的。虽然高官厚禄常常让人心生向往,但比起权力和财富,自己的生命和安...
原创 曾... 众所周知,在古代,文官中最重要的职位就是宰相,能够坐上宰相之位,意味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今天要讲的...
原创 古... 根据《史记》的记载,在母系氏族时期,河南商丘一带有一位名叫简狄的女子。有一天,她在河边洗澡时,吃了一...
原创 吉... 我国有几个“省市同头”的省,省名首字和省会首字相同。比如广东省广州市、贵州省贵阳市、福建省福州市、海...
原创 孙... 古籍里的历史 清军 提到明末的农民军,大家的印象通常是他们充满破坏性,像是农民军焚烧凤阳,李自...
镜观·回响|巴风蜀韵承古脉 千... 巴山蜀水,天府之国 四川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孕育了璀璨的古蜀文明 在历史长河中 与中原文明不断交...
原创 中... 孙立人是中华民国陆军的二级上将,曾在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时担任第38师的师长。孙立人的战绩非常显赫,在...
原创 我... 我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是全球唯一一个没有文化断层的古老文明。我们每一个朝代都有详尽的史书记载...
原创 明... 朱元璋出生在贫困家庭,日常生活中连温饱都成问题,更别提读书了。按理来说,他本应与做官无缘,但最终他却...
原创 隋...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将各地区划划分为若干军事区域,设总管负责该地区军事,平时备边防患,战时奉命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