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陇西》这部剧已经画上了句号,最终的结局既在意料之中,又给人一些出乎预料的惊讶。剧中的陈恭,既是白帝又是烛龙的双重间谍,表面上代替了冯膺掌管司闻曹,但荀诩的意外逃脱让陈恭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曹魏的刺史郭淮成功策反了陈恭,并安排他成为烛龙,以断绝他在蜀国的生路。为此,黄预被派去监视陈恭,并且刺杀了陈恭的挚友荀诩。那么,陈恭真将荀诩杀害了吗?荀诩又是如何逃脱死亡的?
为了获取郭淮的完全信任,陈恭执行了“青萍计划”这一反间策略。在黄预的指挥下,他用剧毒涂抹箭尖,射向荀诩,荀诩倒地,死状惨烈。然而,荀诩的尸体被他忠实的同事裴绪藏匿在一片乱草丛中,裴绪随后独自去与五仙道作战,最终英勇战死。
然而,陈恭早有预谋,他暗中安排林良将荀诩的尸体转移到一个偏僻的山间地道里,并为荀诩定期服用解毒草药。经过一段时间,奇迹般的,荀诩活了过来。重获新生的荀诩明白,唯一可能救他的人是陈恭。因此,他急切地想要见到陈恭,心中怀疑他是否便是那位神秘的烛龙。
但很快,陈恭的亲信告诉荀诩,陈恭已经离开此地,去执行其他任务。此时的陈恭正在李严的军中,操控着局势,巧妙地干扰李严的决策,令李严按照杨仪、冯膺、马岱等人的意图行事。
在李严的谋反案件中,杨仪透露了真相,揭示了他们联合策划的栽赃与陷害,目的在于通过捏造李严的谋逆罪行,将其彻底从蜀汉的政治舞台上抹去,扫清诸葛亮北伐路上的障碍。
李严对陈恭的信任几乎达到了盲目的程度,因为陈恭曾是李严的入室弟子,李严对他深信不疑,完全无法猜测他会背叛自己,投向诸葛亮的阵营。
当马岱带领大军包围李严的驻地时,双方的交战似乎即将爆发。然而,李严并没有选择出战,尽管部下纷纷恳求他带领军队奋战到底。李严的犹豫让人困惑,因为他并非想谋反,他并不愿成为蜀汉的叛徒,他不过是和诸葛亮在政治理念上存在分歧,阻碍了北伐的推进。
除此之外,李严心中也有一层隐秘的顾虑,那就是陈恭,这个曾经以“恩师”之名深得他信任的弟子。李严不愿在马岱的面前动手,以免让自己落下谋逆的罪名。事实上,陈恭曾暗中建议李严放弃抵抗,独自逃离,而他自己知道,李严的逃亡根本无法得逞,因为杨仪和马岱的军队早就布下了天罗地网,等着他出逃。
而陈恭呢?他深知自己的未来已经注定。尽管他曾以烛龙的身份掌控司闻曹,又以白帝的身份参与蜀汉针对曹魏的间谍行动,联合杨仪、冯膺等人陷害李严,可是他早在翟悦死的那一刻,心灵便已死去。他自知,自己不过是个没有未来的活死人。
因此,陈恭决定重新安排自己与他人命运的交织。为了让荀诩活下去,他巧妙地设计了一切,使荀诩从山中的密道中逃脱出来。这一切的背后,是陈恭给自己设下的无法逃避的死局。
荀诩的逃脱意味着什么?魏国的间谍部门将意识到陈恭的背叛,他们会立即知道自己未能成功策反陈恭,而这一消息必将令魏国采取进一步行动,决心铲除陈恭。
然而,在蜀汉一方,杨仪要求陈恭彻底杀掉荀诩,以确保郭淮继续信任他,并顺利推进蜀汉的反间计划。荀诩既然逃脱,陈恭便无法继续扮演他在魏国间谍中的角色。为了巩固政权,蜀汉也决定将陈恭除掉,以彻底消除威胁。
最终,陈恭的命运注定是死路一条。在曹魏和蜀汉两方的双重压力下,他走向了死亡的深渊。死后,荀诩作为蜀汉的功臣,被派往东吴建业去策划一场新的情报网,继续开展一场新的谍战。
《风起陇西》这部剧中的人物们,尤其是冯膺和陈恭,表现得极其狠辣,毫不犹豫地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们的所作所为让人不禁感叹:为了理想,他们毫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哪怕是置他人于死地。陈恭甚至为了达成目标,亲手杀死自己的妻子和同僚,口是心非地一边称“恩师”,一边暗地里设下陷阱,逼迫李严走向死路。这种冷酷与狠辣,或许只有顶尖的特工才能做到。
冯膺最后的落幕,则暴露了他已经没有了人性,他完全被自己的使命所吞噬,无论为了什么目标,什么样的手段都能随便采用,哪怕是抛弃所有人际关系和情感。
尽管这些角色的行为极为冷酷,但他们为了兴复大汉,确实展现了无畏生死的气概。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他们都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为了理想,他们义无反顾,前赴后继,甘愿为国家的未来付出一切,甚至是生命。
这种精神,几千年来依然没有消逝。大人物的政治梦想实现后或许会名垂青史,而那些为理想付出过的无数小人物,无论成功与否,究竟有多少人能够记住他们呢?
因此,历史并非英雄的历史,也不全是大政治家的历史,历史的真正主角是那些普通人民,是他们用汗水、血泪乃至生命创造了历史。这个群体的力量,才是历史的源泉。
《风起陇西》与《风起洛阳》《长安十二时辰》同样改编自马伯庸的小说。后两部作品聚焦唐代政治斗争和谍战,而相比之下,《风起陇西》的服装造型较为简朴,剧本和人物设定也显得更具戏剧性。比如,陈恭的男性服饰略显笨拙,不太合身,看上去有些不够利索,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而《风起洛阳》中的人物服饰却常常让我联想到日本的传统服饰,尤其是那些男性的装束和女性翟悦的妆容,仿佛现代的日本艺伎化妆风格。这种文化相似性让我感到有些不适。
尽管如此,我更喜欢《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尤其是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如今西安的《长安十二时辰》景区,想必也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