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三国,几乎每个人都十分熟悉,它是我们从小就热爱的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影响深远,且改编成了许多影视剧版本,至今仍然备受追捧。在三国的历史背景中,群雄割据,各方英雄纷纷争霸,许多智勇双全的能臣武将都全力以赴,争取一统天下的机会。随着战争的持续,到了三国后期,真正的霸主逐渐显现出来,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人凭借着各自的实力,最终分别建立了曹魏、蜀汉和东吴三国政权。
在这三位历史人物中,刘备无疑是最为不易的。他从最初一无所有,到后来凭借着关羽和张飞两位兄弟的帮助,逐渐打下了自己的基业。直到年近六十时,才终于登基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孙权则得到了父亲和哥哥的支持,继承了东吴的领导权;曹操的强大骑兵力量同样离不开其家族的支持。
因此,刘备的一生充满了悲壮和艰辛。早年他名不见经传,四处漂泊,艰难生存。直到遇到了关羽和张飞这两位知己,才有了支撑他度过困境的力量。实际上,除了关羽和张飞,刘备还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然而这位发小并没有在刘备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反而投身于袁绍和曹操的阵营。这让人不禁疑问,刘备是否如一些传言所说,过于“虚伪”?为什么他的发小宁愿为别人效力,也不愿意帮助他?
刘备的这个发小,名叫牵招。牵招与刘备自幼认识,两人从小一起玩耍,志向相投,都有匡扶天下的理想,因此关系十分深厚,情谊如兄弟般亲密。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二人开始各自拜师学艺。刘备拜了卢植为师,后又结识了公孙瓒等人,而牵招则选择了拜同县的乐隐为师。
在学习之后,刘备加入了平定黄巢之乱的队伍,之后四处流亡,一度连饭都吃不上,只能靠卖草鞋为生。日子过得极其艰难。最终,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投奔了老同学公孙瓒。而此时的牵招则过得较为安稳,学习完毕后直接投入了实力最强的袁绍麾下,还得到了重用。
然而,命运的转折很快降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败给了曹操,牵招的前途也因此蒙上了阴影。此时,刘备正四处游走,几乎没有固定的立足之地。他跟随公孙瓒一段时间后,又投奔了陶谦。然而,陶谦很快去世,刘备失去了徐州,而吕布又迅速占领了这块地方。无奈之下,刘备只得投奔曹操,企图借曹操之力为自己复仇。
然而,在曹操麾下待了一段时间后,刘备再次逃离,甚至还被曹操派兵追杀。最终,刘备逃到荆州,投奔了刘表。其实,刘备此举和之前投奔陶谦的初衷一样,都是因为看中了刘表的地盘,并希望能从中获益,甚至借此机会取得如徐州一样的控制权。然而,刘表的家族并不善待他,尤其是其小舅子的阻挠,使得刘备的计划未能如愿以偿,只能暂时放弃。
在刘备四处流亡的过程中,关羽和张飞始终不离不弃,尽管刘备的境遇十分艰难,关羽和张飞依然坚定地支持他,陪伴着他度过了最为困苦的时光。而此时的牵招,尽管袁绍已经去世,他依旧忠诚于袁绍的儿子袁尚,继续为其效力。直到袁尚失势,牵招才最终投奔了曹操。由此可见,牵招当时并没有任何理由去追随刘备,因为刘备既没有强大的实力,也没有固定的地盘,许多人并不看好他。
然而,事实证明,牵招的判断出现了错误。刘备以其顽强的生命力,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与曹操对抗的强者。尽管如此,在刘备去世之前,牵招仍旧尽量避免与刘备的直接对抗,算是尽到了兄弟的情谊。至于曹操,虽然很欣赏牵招的才能,但始终未曾将他纳入魏国的核心层,而是将他派往北方担任“门神”。
牵招的才能毋庸置疑,他的能力和夏侯惇等魏国名将相比,也毫不逊色。但由于刘备的缘故,再加上曹操性格中的多疑,牵招始终未能获得重用。最后,曹操只给了牵招“终於郡守,未尽其用也”这一评价,足见牵招的才华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