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阿根廷简史
迪丽瓦拉
2025-09-21 21:31:58
0

阿根廷在2022年成功夺得足球世界杯冠军,这一辉煌成就瞬间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也激发了人们对这个南美国家的浓厚兴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带你深入了解阿根廷的历史,尤其聚焦于它从富裕走向贫穷的那段曲折岁月。

阿根廷自1816年独立至今刚刚跨过200年大关。独立初期的前三四十年间,国家处于内乱不断的混乱状态,还未形成一个稳固统一的国家实体,因此这一时期的历史较为零散;接下来的七八十年则是阿根廷的黄金时代,那时它远离战争,经济繁荣富裕,成为全球瞩目的理想国度;而近八九十年来,阿根廷不断陷入政治内乱和经济困境,日益贫穷。深入分析可见,导致这一切的主要原因是“贝隆主义”政策的实施,而将国家推向深渊的关键点,则是梅内姆时期推行的货币“美元化”策略。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欧洲探险者迅速踏遍这片新大陆。西班牙成为主要殖民者,占据并开发了如今的阿根廷地区。阿根廷地处南美洲的最南端,靠近寒冷的南极洲。

“阿根廷”这一名称来源于西班牙语,与“拉普拉塔”同义,既特指“白银”,也象征着财富与繁荣。

当年,西班牙探险队沿着河流逆流而上,发现当地土著佩戴着银饰,因此误以为这里富含白银矿藏,便将河流命名为“拉普拉塔”(意为“银河”),并在其河口南岸建立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如今,这座城市是阿根廷的首都,也是最大的城市。

尽管白银未被发现,广袤肥沃的潘帕斯草原却成了无价的财富宝库。这里土地肥沃,草场茂密,气候宜人,被誉为“世界粮仓”和“肉库”,为殖民者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收益。

阿根廷长期处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下,历时两三百年。19世纪初,南美大陆的独立浪潮席卷而来,阿根廷在1816年成功摆脱殖民统治,赢得独立。

独立之后,阿根廷仍然面临严重的内部分裂,打破旧有制度、建立新秩序需要经历漫长且艰难的磨合和激烈的斗争。约三四十年后,阿根廷终于制定了第一部宪法,正式成为一个统一的共和国。

随后,阿根廷凭借发达的食品加工技术和罐头制造工艺,将数以百万计的牛羊肉运往欧洲市场,换回大量外汇,国家经济迅速增长。

政府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降低贸易壁垒,吸引大量欧洲移民和外来投资,社会充满活力和希望。

阿根廷由此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20世纪初,阿根廷的国民财富名列全球前十。1913年达到巅峰,GDP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英国两大强国。

好景不长,1930年左右,阿根廷的辉煌开始走向终结。

1929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爆发,外资流入阿根廷戛然而止。

作为经济支柱的畜牧业遭受重创,欧美市场的消费者连基本温饱都难以保障,自然无力购买阿根廷出口的牛羊肉。

国民经济急剧下滑,普通百姓生活困难,饥饿和失业蔓延。此时,一场军事政变悄然发生,军方上台取代文官政府,掌控国家大权。

军政府实行军队式管理,干预经济,封闭国门,大力推行保护主义政策,抛弃自由贸易理念。阿根廷迅速由开放的全球经济体转变为封闭落后的经济体系。

由于外资和先进技术难以进入,国内资金和人才大量外流,经济开始持续衰退。

百姓生活愈发艰难,社会不满加剧。文官政府的无力让军方再次获得民众支持。1946年,贝隆上台,开启了新的政治篇章,同时也带来了他的妻子——贝隆夫人。

提及阿根廷最具影响力的人物,除了两代球王马拉多纳和梅西,贝隆夫人无疑是第三位传奇,甚至比总统贝隆本人更为广为人知。

贝隆夫人被誉为“阿根廷永不凋谢的玫瑰”,在国人心中享有极高的敬仰。现今流通的阿根廷100比索纸币正印有她的肖像。

她出身贫寒,成为总统夫人后,致力于为劳苦大众争取权益。她配合丈夫推行“贝隆主义”,创建“第一夫人”基金会,设立贫困救助中心,为女性争取选举权。

贝隆夫人曾誓言:“我准备为穷苦人燃烧我的生命”,她以实际行动践行诺言,赢得了民众的爱戴和支持。

1996年,流行乐坛天后麦当娜主演电影《贝隆夫人》,并演唱主题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使得贝隆夫人的故事和形象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传播。

她的人生经历充满励志色彩,从贫寒少女到国母,贝隆夫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无数人。

然而,贝隆夫人英年早逝,1952年33岁时因病去世,未能见证“贝隆主义”后来的负面影响。

“贝隆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坚持国家独立自主,不依赖外部力量,力求自力更生。

但现实中,这种过度自闭和排外的态度往往导致发展受限。一个国家若闭门造车、夜郎自大,就很难在全球化时代立足。

在20世纪中叶,阿根廷民众和领导者尚未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事实证明,拒绝融入全球化潮流的“第三条道路”是行不通的。

贝隆政府非但没有纠正前军政府的闭关政策,反而更为极端。或许他只是借助民意巩固个人政治地位,最终让国家陷入更深泥潭。

贝隆采取强硬措施,没收外国资产,限制外资流入,推动国有化,强制资本家提高工资和改善劳动条件,同时大力发放福利,扶持基层民众。

然而,严厉打击富人和资本家的政策削弱了经济活力,导致资本外逃和企业萎缩,经济持续恶化。

尽管贝隆主义赢得了底层民众的拥护,但阿根廷经济却陷入通胀飙升、失业率攀升的困境。

最终,1955年贝隆领导的文官政府被军方推翻,军政府再次掌权。

军政府重新执政后,政局动荡不安,权力争斗激烈,根本无暇顾及民众福祉。经济持续低迷并非问题,只要掌权者能稳固地位,便能维持局面。

军政和文官政府此后十八年轮流掌权,政治纷争不断,国家陷入持续的混乱和动荡。

1973年,贝隆再次以“贝隆主义”为旗帜重返政坛,成为总统。之后,阿根廷多任民选总统均以贝隆主义为执政理念。

1974年,贝隆去世,政权交由他的遗孀、副总统继承,但国内局势混乱,暴力频发,经济状况不断恶化。

1976年,陆军司令魏地拉发动军事政变,实行极端独裁统治,镇压异见,社会人心惶惶,民生困苦。

这种黑暗时期持续至1983年军政府倒台,期间民众生活如同置身地狱。

军政府垮台的直接导火索是1982年爆发的马岛海战。

马岛海战发生于1982年4月至6月,英国和阿根廷因马尔维纳斯群岛(即马岛)主权争端爆发军事冲突。

军政府为转移国内严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将矛头指向海外,试图通过战争激发民族主义情绪,转移民众视线。

当时阿根廷经济极度衰退:GDP急剧下滑,制造业产量大幅减少,通货膨胀高达600%以上,工资涨幅却不到20%。

战争以阿根廷惨败告终,英国联合欧美国家对其实施制裁,令军政府进一步陷入困境。

国内财政赤字居高不下,通胀率攀升至300%以上,民众要求恢复民主,军政府被迫同意进行自由选举,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1983年,民主选举带来了新政府,阿根廷开始逐步推进民主制度建设。

1994年通过宪法修正案,确立联邦制国家结构,实行代议制民主,标志着阿根廷民主政治的成熟。

1989年,卡洛斯·梅内姆当选总统,任期六年。

1991年,阿根廷开始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核心措施是货币“美元化”,即将比索与美元按1:1固定汇率挂钩。

这一举措初期成功稳定了货币,遏制了恶性通胀,吸引了大量外资,经济形势明显好转。

梅内姆1995年成功连任,任期四年。

然而,随着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固定汇率导致比索升值,阿根廷出口竞争力大减,经济出现严重问题。

进口商品因比索过于强势变得便宜,本国产品受冲击,失业率飙升,经济连续三年衰退。

阿根廷无法通过贬值或印钞缓解压力,只能不断借债维持开支,债务越积越高,最终陷入危机。

2001年11月,阿根廷宣布无力偿还外债,开始债务重组,实行增加税收和冻结存款的措施,实际上是债务违约。

这场违约成为阿根廷历史上影响最大的金融灾难,带来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深重危机。

总统德拉鲁阿被迫辞职,短短两周内更换五位总统,权力真空引发混乱。

2002年,阿根廷取消货币“美元化”政策,比索与美元脱钩,但梅内姆留下的经济烂摊子已经让国家陷入深渊。

2003年5月,坚定的“贝隆主义”支持者内斯托尔·基什内尔当选总统,宣布放弃新自由主义,重回政府干预经济的老路。

2007年和2011年,他的妻子克里斯蒂娜先后两届当选总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更加激进,推行民族主义闭关政策。

克里斯蒂娜被誉为“21世纪的贝隆夫人”,致力于刺激经济增长和扩大社会福利。

在其第二个任期,为实现贸易顺差,克里斯蒂娜采取严厉进口限制政策,甚至要求进口商必须出口等值商品,令汽车进口商难以接受。

这种政策导致国内商品严重短缺,工厂停工,医院药品短缺,给阿根廷经济带来重创。

2003年至2011年间,阿根廷经济因农产品价格上涨和比索贬值快速复苏,年均增长率达到7.8%。

2012年以后,增长势头骤然减弱,经济陷入停滞。

克里斯蒂娜离任时,国家通胀率超过20%,经济增长乏力,外汇储备不足,财政赤字和债务高企。

2015年12月,毛里西奥·马克里就任总统,推行大规模贸易自由化和取消货币管制,但随之而来的是失业率攀升和经济持续低迷。

马克里未能连任,其任内GDP增长缓慢,未能扭转困境。

2019年,贝隆创立的正义党赢得大选,克里斯蒂娜作为副总统重回政治舞台,为2023年再次执政铺路。

贝隆主义再次占据主导地位后,阿根廷GDP在2020年跌至2002年以来最低,但2021年迅速反弹至10.26%,创下历史第二高峰,之后波动剧烈。

据传2022年GDP增长率保持在4%至6%之间,虽然有所回升,但仍不足以彻底解决贫困、通胀和失业等根本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联... 15公斤重、包含137项铁证,45天的时限临近,韩国文化申遗面临3天倒计时! 5月30日,中国文化...
原创 乐... 在三国的浩瀚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勇猛无比的将领,虽然他在史书和文学作品中几乎没有多少存在感,关于他...
抗战中流砥柱:浴血5098天,... 中新网7月15日电(钟新军)作为抗战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及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始终坚定不移站在抗战...
原创 中... 作者:黄申 在战国那风云激荡、波谲云诡的历史长卷中,宣太后宛如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星辰,以其跌宕起伏的一...
何为传统?日本小镇山中町的故事 《山中岁月:在日本小镇与传统相遇、与自然相融》 作者:[美]汉娜·科什纳 译者:雍寅 版本:商务印书...
原创 三... 读《三国》时,每每感慨英雄人物的英年早逝,他们未能充分展现所蕴含的才智和雄心,未能实现自己的宏大志向...
原创 康... 周培公的登场恰逢大清朝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时刻。他的出现仿佛是康熙帝的“天降神兵”,不仅敢于向康熙提...
原创 曹... 近年来,历史文化界掀起了一股“翻案风”,许多历史名人被一棒子打死,形象遭到严重贬低。诸如武侯诸葛亮这...
原创 张... “我的最爱在纽约。”这句言辞,成了张学良心中最深沉的秘密。张学良因西安事变名声大噪,而他的风流事迹也...
原创 这... 在我军的开国将领中,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中将,他的人生可谓波澜壮阔,经历丰富多彩。他自幼便开始习武,并...
原创 一... 这张清晰的老照片拍摄的是开国上将张爱萍与战友们在建国后的一次合影。照片中,左边戴眼镜的就是张爱萍。虽...
原创 一...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
为什么说安史之乱的根源在李林甫... 公元755年,一场席卷大唐的"安史之乱"爆发,曾经光耀千古的盛世轰然崩塌。当我们回望这场浩劫的源头,...
原创 港... 文︱柳扶风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英双方就香港未来的前途进行谈判之际,北京时任领导层推行了“一个国家,...
原创 波... 波兰,是历史上少数几次经历过多次灭国的国家之一。它在200年间三度被吞噬,独一无二。简而言之,波兰几...
“无名之辈”的传奇人生:宁波商... 《鸿痕老人年谱》是一部没有作者姓名的草稿,写在半页十行的朱丝栏稿纸上,前后字迹不一,修订涂改的地方极...
原创 西... 卢旺达的选择,给全世界小国上了一课! 最近西方军事专家一句话火了。他们说啊,卢旺达这个小国心里最明白...
原创 长... 湘疆绽芳华 八千湘女口述史专题报道 72年前,第一批大规模进疆的湖南女兵踏上了天山南北的广袤大地...
原创 7... 纵观历史中那些帝王将相的辉煌成就,几乎无一例外,都有一位或多位谋士在背后默默出谋划策,帮助他们赢得天...
原创 他... 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与哲学家。作为一位广为人知的文化巨擘,他不仅在思想界有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