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金朝和蒙古帝国曾处于各自的巅峰时期,但要比较两者谁的战斗力更强,答案是无法确定的。毕竟,完颜阿骨打与成吉思汗并非同一时代的伟大人物,他们无法跨越时空进行对决。
金朝的建立最初便与蒙古发生过冲突,特别是在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的统治时期。早期,金朝曾派兵征讨呼伦贝尔草原的蒙古游牧部落。那时,蒙古尚显零散,且缺乏统一领导,无法与金军抗衡。尽管如此,蒙古人凭借蛮勇和顽强的抵抗,在局部战斗中给金军带来了一定打击。
从个体的战斗力上看,蒙古人绝对不输给女真人,差距更多地体现在组织能力上。随着金朝的日益强盛,到了金世宗完颜雍时期,金朝开始修筑长城般的防线——界壕,防御的对象包括蒙古、鞑靼及塔塔儿等游牧民族。这标志着金朝开始由攻转守,主动出击的战略逐渐放缓。
进入金章宗时期,金朝的国力急剧下滑,犹如《红楼梦》中的比喻:“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黄河三次决口改道,导致的自然灾害重创了金朝的经济命脉,而其农业经济的基础也因此崩溃。与此同时,金朝内部出现了重文轻武的倾向,许多有资格世袭武职的女真人选择放弃武职,转而投身科举,军队的战斗力不断下降。
金章宗完颜璟本人也是一位典型的文人皇帝,他钟爱诗词歌赋与书法,甚至模仿宋徽宗的瘦金体,深得人们喜爱。虽然他一生较为安逸,未经历太多灾难,但天灾和内政的混乱最终由他的儿子卫王允济继承。
金章宗在临终前,金朝曾经历一场回光返照的辉煌,尤其是在1206至1207年击败南宋权臣韩侂胄的北伐,成功迫使南宋割地赔款,表面上仍显得气吞万里。然而,金朝无法预见的是,成吉思汗正在漠北崛起,他的力量逐渐凝聚,等待着对金朝的挑战。
(二)
成吉思汗被认为是极具智慧的战略家,而非仅凭蛮力的征服者。在他决定进攻金朝之前,深知自己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他并未直接挑起与金朝的战争,而是先发起了对西夏的攻击。西夏的征服为蒙古军队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帮助他们积累了足够的战斗能力。此外,击败西夏还能够削弱金国的一个强大盟友,为后续进攻金朝创造有利条件。
从1205年起,蒙古先后三次发动进攻,直至1209年,西夏被迫屈服,成为蒙古的附庸。这时,成吉思汗确信自己已经具备了进攻金朝的条件。1210年,他便开始公开侮辱金朝皇帝卫王允济,讽刺其胆小懦弱,甚至表示:“我以为中原的皇帝是天神般的存在,没想到竟是如此软弱之人,怎能让他为我拜见?”
1211年2月,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从斡难河出发,穿越千里戈壁,开始对金朝发起进攻。他们像地下的虫子般突然出现在野狐岭,这一带是金军防守的重要区域。蒙古军队迅速击败了金军驻军,接着占领了大水泺和丰利县等地,掠夺战利品后又迅速撤退,显然这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
面对蒙古军队的威胁,卫王允济采取了回避的态度,甚至将警告的官员罢免。百姓们对边境形势的担忧引发了广泛议论,卫王允济则下令禁止讨论边疆问题。最终,当蒙古大军逼近时,他只能派遣使者与蒙古谈判,但这次谈判被成吉思汗拒绝。
卫王允济的选择可以理解,他清楚金朝在此时根本不具备与蒙古人正面交战的能力。然而,成吉思汗并不打算等待,他开始发动全面进攻,派遣长年驻守北方的老将独吉思忠和胡沙虎防线作战。
(三)
蒙古军在攻占乌沙堡的战役中迅速取得了胜利。1211年7月,蒙古名将哲别带领蒙古骑兵以闪电战的形式攻破金朝刚修建的乌沙堡。这一战大大震惊了金朝,卫王允济迅速调整了前线指挥官,罢免了独吉思忠的职务,改由完颜承裕担任新的指挥官。
完颜承裕是金朝当时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五年前,他曾单骑突袭宋军,将其打得溃不成军。然而,面对蒙古强大的骑兵,完颜承裕并未表现出过多信心。在乌沙堡战斗中的失败,使他对蒙古军队的实力深感畏惧,开始采取防守战术,企图借助有利地形防守待援。
随着成吉思汗亲自指挥的七万蒙古铁骑逼近,金军的防线开始松动。独吉思忠率军与蒙古军对峙时,被蒙古军打垮,仓皇撤退至野狐岭。此时,金朝主力由完颜九斤和完颜万奴指挥,兵力号称四十万。完颜九斤提出主动出击,但他谨慎选择等待步兵的到来。
成吉思汗瞄准了獾儿嘴,决定在这里展开进攻。蒙古大军如猛虎出山,在第一波攻击中击溃了金军。成吉思汗身先士卒,亲自指挥骑兵反击,蒙古军在金军未做好准备时展开猛烈进攻。木华黎也率领骑兵冲入金军阵地,最终将金军打得大败,尸横遍野,草原上弥漫着阵阵恶臭。
(四)
野狐岭的獾儿嘴一战是蒙古与金朝两支军队第一次的大规模正面交锋,金军惨败,蒙古军的战斗力显然强于金军,预示着金朝未来的败局已成定数。战后,金朝统帅完颜承裕只得仓皇逃命,最终带着溃兵撤退至宣德州。途中,他还试图询问是否有其他捷径逃离,但被乡绅们冷嘲热讽,直言无论如何逃遁,最终也只能以失败告终。
最终,完颜承裕选择在浍河堡重新组织兵力,但蒙古铁骑很快赶到。双方展开激烈的激战,金军最终失败,完颜承裕几乎失去所有兵力,仓皇逃入宣德府。金朝的主力几乎丧失殆尽,这一战标志着金朝对蒙古的劣势局面愈加明显。
野狐岭一战的失败,与辽朝的护步达冈之战、明清之间的萨尔浒之战相似,成为了历史的转折点。金朝在随后的每一次战斗中屡屡失败,最终走向了灭亡。
(五)
蒙古人的南侵并未止步,九月,哲别再次率先攻至居庸关下。尽管关内金军坚守不出,但蒙古军巧妙地设下诱敌之计,成功引诱金军出击,接着发动反击,金军再度被击溃。居庸关的失守意味着蒙古军已经逼近中都,金朝陷入了绝境。
卫王允济深知城池难守,开始召集群臣商议对策。高耆年坚决主张死守中都,认为放弃城市只会迎来更严重的后果。最终,卫王允济听从了高大臣的建议,决定坚守城池,并召集各地兵力来援。
然而,蒙古军的进攻愈加猛烈,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