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要读唐诗?鲁迅、钱钟书等名家,都曾给出过确切答案
迪丽瓦拉
2025-09-22 00:33:13
0

“父选母抄,圆圆留念”——这句字,出现在钱钟书所选、杨绛所抄的《钱钟书选唐诗》封面上,成为了他们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这本《唐诗选》历时整整七年才完成,其背后,是两位文化巨匠对唐诗深刻的热爱与尊崇。

2020年11月21日,恰逢钱钟书诞辰110周年,这部精心编选的唐诗集终于正式出版。随着这本书的面世,“为什么要读唐诗”这一问题,再次在公众之间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其实,关于“为何要读唐诗”,历史上不少文人早已提出过他们的见解。鲁迅曾明确指出,唐代诗歌可谓是“天下之最”,因此,他鼓励世人:

“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亦大可不必动手。”

朱自清也有过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唐代尤其是杜甫的诗歌,影响力无人能及。在评论《唐诗三百首》时,他曾这样写道:

“杜甫却各体诗都是创作,全然不落古人窠臼。他以时事入诗,议论入诗,使诗散文化,使诗扩大境界;一方面研究律诗的变化,用来表达各种新题材。他的影响的久远,似乎没有一个诗人比得上。”

而现年99岁的教育家叶嘉莹则从生活的角度来解释“读唐诗”的意义。她指出,经历过一些人生的风雨后,人们常常会在脑海中回忆起曾经背诵过的唐诗中的美好句子,这时候,读这些诗句,不仅仅是感受到美,它还能够给人一种深刻的顿悟感:“噢,原来人生是这样的!”

她的这番话,后来被台湾学者蒋勋进一步佐证。他在书中写道,自己曾在巴黎留学多年未能归家。某年春天,蒋勋在巴黎街头看到一棵树,树上的花瓣全然飘落,这一瞬间,他不禁想起了自己年轻时背诵的《春江花月夜》中的那句:“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他突然间陷入深深的感悟之中,仿佛在那一刻,自己与古代诗人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那种思乡的情感,正如唐诗所传达的那般真实与细腻。

蒋勋随后在他的作品《蒋勋读唐诗》中,写道:

“当你跨过生命中的千丘万壑,你会发现,有一首唐诗正在前面静静等着你。”

与这些名家不同,钱钟书在回答“为什么要读唐诗”时,花了整整七年的时间。为了让唯一的女儿钱瑗能够好好读唐诗,他和杨绛从1983年到1991年,日复一日,精心完成了这项工作。七年之间,杨绛手写了钱钟书从《全唐诗》中精心挑选的1997首唐诗。

除了诗歌的内容外,杨绛在抄写过程中,还在手稿上做下了时间、感悟以及他们的旅行记录,仿佛是通过这些文字,传递出他们对时光流转、岁月变迁的深刻理解。也许,他们希望女儿在翻阅这本唐诗选集时,能感受到父母亲手为她编写的诗意岁月。

然而,命运弄人,完成这本唐诗选集不到七年,钱瑗便英年早逝。为了避开“睹物思人”的痛苦,杨绛将这本珍贵的手稿赠予了吴宓的女儿吴学昭。吴学昭在得到了杨绛的同意后,决定将这本唐诗选集公开出版。她不仅热爱唐诗,还知道,这本唐诗选集所代表的,是钱钟书和杨绛夫妻俩七年如一日的心血,是对唐诗的推崇与传承。

《钱钟书选唐诗》收录了308位唐代诗人的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杜甫和白居易。杜甫的诗选了174首,白居易的诗选了184首。单从数量上看,足以体现出钱钟书对这两位诗人的深厚敬意。

王安石曾说:“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正因为如此,钱钟书在编选过程中,特意将杜甫的《兵车行》放在了前面,而杨绛在抄写时也分外用心。钱钟书更是用红笔标出了杨绛书法中那些尤为出色的部分。

《兵车行》一开篇便以“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描绘了一个紧张激烈的战争场景,令人感受到一种震撼心灵的画面。每次读到这句诗,钱钟书都会忍不住发出“精妙”的赞叹。

至于白居易,他的《琵琶行》无疑是钱钟书最推崇的诗作之一。尤其是诗中的两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表面上看似在描写琵琶声,但钱钟书却看出了其中隐藏的情感波动。他认为,这并非单纯的音响描写,而是白居易在表达自己心中的孤独与哀愁,尤其是在看到琵琶女的命运后,他发出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感叹。

钱钟书夫妇通过七年如一日的执着,不言而喻地回答了“为什么要读唐诗”这一问题——因为“诗就在那儿,生生不息,跨越千年。”它在那里,我们就应当去读它,感受它。

然而,今天的时代,信息化爆炸,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很多人追求快速的获取知识,真正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唐诗的,的确是少之又少。但唐诗正是今天这个时代最应当被拾起的一部分,因为它能够平息浮躁的心情,让人内心安宁。同时,它还能赋予人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样的自信,给人如“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坚定信念,而这种坚定和自信,正是如今社会中尤为缺乏的。

哲人曾说:“去读唐诗吧,读着读着,你的问题或许就能解决了!”正如他说的那样,唐诗不仅能让人心境平和,它所蕴含的智慧,也常常能为我们找到生活的答案。

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他强调“诗教”的重要性,认为诗歌不仅能够启迪心智,还能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他认为,诗能用来表达对父母的孝心,也能用来表达对君主的忠诚,甚至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一草一木。

中国诗歌,始于《诗经》,经过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几千年间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丰富的文化传统。而其中,唐诗无疑是最为璀璨的一部分。

如今,我们如何继续传承唐诗这一文化瑰宝呢?2023年2月5日,元宵节当天,抖音与西安交响乐团联合推出了《长·安——唐诗交响吟诵音乐会》,并以此为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的春节特别企划,试图通过诗词的吟诵与交响乐的结合,将唐诗的美丽传递给更多人。此后,许多名家也将参与到唐诗的朗读与传递中,进一步拉近唐诗与现代社会的距离。

让我们共同期待,唐诗的光芒能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重新绽放光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姜... 在漫长的中华历史长卷中,"武圣"这一尊号曾闪耀于不同的英雄头顶。姜太公,这位周朝开国元勋,凭借卓越的...
原创 乌... 近年来,俄乌冲突的持续发展使得二战时期乌克兰的历史再度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特别是涉及到一个名叫班德拉...
许国璋:以身许国全气节(铭记历... 许国璋像。 四川省地方志办、成都市地方志办供图 夏日的成都市人民公园,草木葱茏,树影婆娑。 许国璋将...
原创 4... 文|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
原创 “... 历史开讲 荆襄地区因其肥沃的土地和便捷的交通,一直是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宋之所以能够抵抗金、元...
原创 刘... 文章重写如下: --- 文|阡客到了骚年 编辑|阡客到了骚年 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位被称为...
原创 俄... 提到圣彼得堡,这座城市几乎已经成为十月革命的象征了。没有圣彼得堡港口传来的舰炮轰鸣声,就不可能孕育出...
原创 秦... 头条创作挑战赛 文 | 历史求知所 编 | 历史求知所 “千古一帝”这一称号,放眼整个帝王...
岳飞夜宿南阳武侯祠,思接千载,... 岳飞夜宿南阳武侯祠,思接千载,狂草写尽中华英雄气! 公元1138年,也就是南宋绍兴八年的一天,岳飞领...
原创 关... 汉中烽火:荆州剑指中原的前夜 建安二十三年(218 年)的汉中战场,刘备与曹操的大军在定军山展开拉...
原创 包... 众所周知,小说和演义中塑造的包拯形象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凭借那把三口铡刀惩治了无数权贵。然而,真实的...
原创 朝... 你知道朝鲜人眼中最强的四个国家是谁吗?中国的地位不可动摇,霸权亦榜上有名,然而最后一个却令人意外。 ...
原创 八... 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的我们,几乎很难真正体会到饥饿的滋味。如今社会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生产力...
三国演义中吕布厉害还是赵云厉害... 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方天画戟挥动风云变色,吕布如战神般的身影,似乎早已被世人刻入三国武将的神坛之上...
原创 司... 1948年,正在进行的新保安战役进入了关键时刻,第三纵队的司令员郑维山与政委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形...
原创 周... 大家应该都熟悉《三国演义》中周鲂断发诈降曹休的经典片段。在这段故事里,主要人物是周鲂和陆逊,但实际上...
原创 要... 在中共与蒋介石对阵作战的22年中,中共一直处于弱势,蒋介石和国民党一直高高在上。在解放战争之初,国民...
博物馆巡礼|邯郸邺城博物馆:三... “号”外的话 博物馆,是岁月的沉淀,历史的珍藏。是时间长河里闪亮的珍珠。 大运河沿线城市博物馆,不仅...
口述史与摄影 Alexander Freund and ‎Alistair Thomson (eds.), Ora...
原创 被... 李琩曾经离皇太子的宝座如此之近,几乎能触及,却依然眼睁睁地看着它从自己的指尖滑走。他不禁感慨:有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