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谭嗣同被杀之时,身为高官的父亲为何无动于衷,见死不救?
迪丽瓦拉
2025-09-22 11:31:42
0

文|米勒尔的猫

编辑|米勒尔的猫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的其所,快哉快哉!”

1898年9月28日,燕郊菜市口,在百姓们的注视下,曾经名满天下的“戊戌六君子”被押至广场中央。谭嗣同那一声仰天长叹,宛如天际的悲鸣,饱含着他对命运的无奈与对理想的坚持。他在即将赴死的刹那,依然不忘为国家呐喊。

然而,令人心生疑问的是,身为朝廷要员的谭嗣同父亲,原本拥有可以救儿子一命的权势,为什么却选择视而不见,甚至没有为儿子发声?难道他对儿子的死漠不关心,还是心中有其他无法言说的苦衷?

一、变法的起源与风起云涌

1895年4月17日,日本迫使清政府在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马关条约》,正式宣告甲午战争的终结。条约的签署为日本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却让中国陷入更加深重的民族危机。这个惨痛的协议不仅让中国丧失了大量领土,也打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局面,揭示出晚清的腐败和衰败。

消息迅速传至京城,引发了一波激烈的爱国情绪。众多志士愤怒地批判朝廷的不抵抗政策,纷纷表示要为国家求生出路。同年,康有为和梁启超正在京城备考,却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毅然决定采取行动。他们联合了1300多名举人,向光绪帝递交了“公车上书”,指责清政府的懦弱,呼吁推行变法。

这次上书成为历史上的一大事件,尽管因为守旧派的坚决阻挠,这份奏章并未送到光绪帝手中,但维新派的变法呼声并未消退,他们依然在各地为变法的实施而奔走。

二、维新变法与“戊戌六君子”的崛起

1895年8月17日,康有为、梁启超在京城创办了《万国公报》,并成立了“强学会”,意在推动思想启蒙和变法运动。而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了《湘学报》,与《万国公报》同样致力于传播维新思想。

不久后,1897年冬,德国出兵占领胶州湾,引发了列强对中国领土的疯狂瓜分。国家的危机日益加重,康有为等维新派再度上书光绪帝,直言只有变法才能挽回局面。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势,光绪帝最终不得不接受变法。然而,变法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朝中的守旧派迅速展开了猛烈的反对,甚至直至慈禧太后也明确表示反对。变法的首要障碍,便是那些坐拥权力的守旧派,尤其是慈禧太后,她那深不可测的权力和对改革的顽固抵制,使得维新派的命运变得岌岌可危。

三、变法的风雨飘摇与宫廷权力的博弈

康有为等人未放弃,他们转向了手握兵权的袁世凯,希望能借此获得变法的支持。然而,袁世凯表面上答应支持,实则背后却将变法计划泄露给了慈禧太后。这样一来,慈禧不仅愈发坚定了要剿灭维新派的决心,更找到了打压光绪帝的契机。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通过一场政变,将光绪帝软禁在中南海,并宣布“戊戌变法”彻底失败。随即,她下令将所有参与变法的维新派人士逮捕,并准备将他们一一除掉。

康有为和梁启超及时逃往日本,暂时躲过了这一劫。然而,谭嗣同等留在国内的维新派人士,却未能如此幸运,他们的命运开始走向不可挽回的深渊。

四、谭嗣同的坚守与父亲的无力

在“戊戌六君子”中,谭嗣同的死尤为令人感慨。他原本有机会逃脱——他的朋友为他准备了去日本的船票,可他却选择留下,因他心中仍对光绪帝怀有一丝希望。他认为,变法的失败也许只是暂时的,未来的机会还在。然而,现实残酷,光绪帝被囚禁,变法的希望彻底破灭,而谭嗣同最终也未能逃脱命运的审判。

当时,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是湖北巡抚,名声显赫,按理说他本应有足够的权力去营救儿子。然而,他的做法却令人失望。谭继洵性格谨慎,过于循规蹈矩,完全不愿参与任何形式的变革。当谭嗣同向他请求支持时,谭继洵的回应冷漠且坚决:“守老氏之宝,不欲为天下先。”

父子间的思想差异,加上谭继洵的保守态度,使得他根本不愿意为儿子涉险。尽管他内心或许也有过动摇,但面临儿子重罪和自身保全的巨大压力,他最终选择了沉默。

此外,谭继洵并未拥有强大的朝廷关系和足够的支持,无法通过自己的手段影响慈禧太后的决策。就在谭嗣同等人被捕至死刑执行的前夕,救援行动几乎不可能及时赶到,局势早已无法逆转。

五、命运的无常与“戊戌六公子”的光辉

最后,维新派的几位英才虽然有机会逃脱,但依然无法改变历史的走向。值得一提的是,徐致靖这一位曾在变法运动中参与的人,幸运地得到了父亲和李鸿章的支持,最终避免了斩刑。李鸿章通过与荣禄的关系,成功说服了慈禧放过了徐致靖,这一转机,也让他逃过了死劫。

然而,谭嗣同的命运就不同了。他虽然有机会逃亡,但他依然选择留下来与国家共命运。变法的失败,带走了他年轻的生命,也带走了他那份不屈的理想。他所留下的诗句,成为了他英勇抗争的见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戊戌变法”虽然被封建势力压制,但谭嗣同等人的生命与理想如同燃烧的火焰,点亮了中国近代思潮的曙光。他们的壮烈牺牲,成为了民族复兴的动力源泉,提醒着后人,英雄的光芒永远不会消逝,始终照耀着国家的未来。

他们用鲜血与生命,书写了中国变革的篇章。英雄理应受到敬仰,不应被遗忘。愿他们的光芒永远闪耀,与日月同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王... 中国传统历史观念,对于西汉的灭亡,是这样形容的:王莽篡汉。后世对历史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认为王莽是个恶...
原创 青... 在青海省博物馆三层,有一个青海考古成果展。这里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为主题,按照历史...
原创 郭... 刘秀娶郭圣通的婚姻,与一般皇帝娶妻的情况不同。这是一桩具有政治意义的婚姻,发生在刘秀的实力还比较薄弱...
原创 诸... 有人读毛主席对三国名人点评的文章时,认为毛主席批评过《隆中对》,并且多次推荐高级干部阅读《三国志·魏...
琉球复国,大历史完全存在这种可... 琉球的事情又热了起来,老胡作为看过世界多地变迁的媒体人,我想说,往远处看,琉球在地缘政治变局中脱离日...
原创 大... 千古一帝这个称号,历史上只有四位帝王被称为“千古一帝”,他们分别是秦始皇、汉高祖、唐太宗和明太祖。所...
原创 清... 皇帝的后宫中有三十六个院子和七十二位妃子,她们各具魅力,个个姿色出众。这些妃子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家...
原创 隋... 引言 无论是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他们的生存都离不开食物的来源,因此,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
原创 武... 武则天的第一个丈夫是唐太宗李世民。她在十四岁时进入后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并被赐名“武媚”。 武...
原创 隋... 看过隋唐的历史故事,大家都会轻松提到许多英雄人物和他们的战绩,能说出自己喜爱他们的理由。然而,当提到...
原创 为... 张仪是秦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丞相之一,他提出的“连横”和“弱楚”战略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虽然...
原创 当... 宋朝的建立发生在“五代十国”那一动荡的年代,赵匡胤虽然建立了这个强大的王朝,但遗憾的是,他仅活了50...
原创 正... 安乐公主李裹儿被誉为“光艳动天下”,她是大唐历史上最为张扬的公主之一。在神龙政变之后,唐中宗李显重新...
原创 关... 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 演义里,单挑是最受读者喜欢的讨论点之一。 除了正面对决,措手不及,还有一种打...
原创 琉... 文、编辑|诺斯罗普的笔记 琉球,不属于日本! 从历史层面讲,琉球是独立王国,日本吞并琉球属于侵略行为...
原创 太... 1864年,李秀成在被清军俘获后,在监狱里写下了数万字的自述,提出了十条关于太平天国复兴的建议。同时...
原创 国... 钟松,黄埔二期,胡宗南的心头宝。掌着整编第36军,说是军队,其实像个独立王国。擅自变阵、专打奇招,路...
原创 北... 557年正月初一,这一天不仅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还标志着一个朝代的更替。西魏的权臣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
原创 周... 从皇帝的角度来看,周亚夫犯了几个非常严重的错误: 1、用兵权压制皇权 《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记载了...
原创 从... 公元前600年,希腊哲人米利都的泰勒斯在自家小屋里逗猫。当他用琥珀摩擦猫毛时,惊讶地发现那块琥珀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