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月,贺龙元帅亲自点名接见了独立一旅旅长高士一。两人见面后,贺龙元帅紧握高士一的手,满脸敬意地称赞:“……我真的很佩服你,大家也都很钦佩你……”这种由衷的夸奖让高士一感动不已,深感自己多年来的坚持与付出没有白费。
1942年,独立一旅进驻陕北后,毛主席得知高士一抵达,便特意点名接见。早在此之前,毛主席便通过贺龙元帅的介绍,已经对高士一有了一些了解。见面时,毛主席简短地询问了他的经历,得知高士一的过去后,毛主席关心地问道:“在你这个岗位上,有没有遇到过排挤?”这一问,透露了毛主席对高士一的深切关怀与关注。
那么,高士一到底是谁?为什么贺龙元帅如此敬佩他?毛主席为何会关心他是否受到排挤?这背后的故事要追溯到抗日战争的初期……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正式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进入9月,日军迅速从北平、天津沿着平汉铁路等重要交通线南下,逼近华北。9月下旬,一支90多人的日军队伍搭乘80多条船,从河北保定运送物资至天津。途经娘娘宫村时,他们计划上岸抢夺女村民。然而,正当他们自信满满准备进入村子时,娘娘宫村的抗日救国会负责人早已警觉,迅速拔枪射杀了其中一名敌兵。
敌人反应过来后迅速上岸,打算血洗娘娘宫村。村民们立即行动,关上村口大门,藏匿起来,准备反击。随着一声“日本鬼子来了,大家快准备!”的号召,乡亲们纷纷抓起武器迎战敌人。虽然日军人数众多,但他们被村民们和周边村庄的民众顽强抵抗,难以进入村庄。最终,在村民们的联合作战下,日军的进攻被彻底击退,90多名侵略者被击毙,战利品包括5挺轻机枪和70多支步枪。
这场胜利大大鼓舞了娘娘宫及周围村庄的士气,但也引发了日军的愤怒复仇。很快,日军出动三架飞机和千余兵力,前往娘娘宫周边村庄展开血腥报复。48个村庄遭到日军洗劫,家园被烧毁,数以万计的百姓无家可归。目睹这一惨状的高士一痛心疾首,心中暗誓要为百姓复仇,不能任由国土沦陷,任由民众成为亡国奴。他指着受难者悲痛地说:“看到了吗?这是我们要忍受的命运吗?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当时,高士一正看到这一切,内心充满了愤怒与不甘。很快,他找到河北人民自卫军游击师师长高顺成,表达了强烈的参战意愿,并希望能够加入抗日行列。高顺成为他提供了帮助,并安排他见到了河北人民自卫军政治部主任李晓初。经过李晓初的详细了解后,他得到了全力支持,并被安排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任命为河北人民自卫军第五路总指挥。随着委任状的递交,高士一激动地表示:“谢谢党组织的信任!国家的兴亡,匹夫有责,我决心跟党走!”
高士一将指挥部设在家里,家中的资金和粮食都投入到抗日事业中,甚至妻子也慷慨捐出自己的一部分积蓄,支持丈夫的抗日行动。尽管如此,高士一的家族却并不理解他选择抗日的决定。高士一的家族背景较为显赫,拥有4000多亩土地,继承了父亲的财富。然而,尽管是地主家庭出身,他从未过过奢华的生活。小时候,他常与家中的长工一起工作,酷爱武艺,甚至曾前往少林寺学艺。此外,他还精通医术,常为贫苦百姓看病,这种与民众紧密联系的态度让他深受当地百姓敬重。
尽管高士一的家境富裕,但他并未因此过上优裕的生活。随着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东北沦陷,高士一深感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将国家推向了深渊,他痛心疾首,认为只有共产党能够挽救民族危亡。因此,高士一决定带领全家投入抗日阵营。然而,他的家族对此十分反感,特别是他的三哥高士芬。高士芬认为家族的财富和土地才是最重要的,不应该因国家的动荡而破坏已有的家业。面对家族的反对,高士一坚持道:“没有国,哪有家?”
最终,面对高士一的坚定态度,三哥无奈妥协,尽管他对共产党的信任持怀疑态度,但始终无法改变弟弟的决心。从此,家族内部分裂,兄弟之间不再有往来。而高士一的抗日行为,也激励了周围的百姓。很快,任丘县及附近村庄掀起了参军抗日的热潮,许多人不再犹豫,纷纷投入到抗战中。
不久后,高士一所领导的河北人民自卫军第五路,经过几个月的发展,迅速壮大至3000人以上,并开始在冀中地区展开反抗日军的战斗。高士一的英勇事迹在冀中地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甚至震动了当地的中上层人士。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中产阶级、地主阶层,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转而支持共产党的抗日政策,最终形成了广泛的抗日联盟。
1938年4月,第五路发展到8000余人,开始接受八路军的整编,成为独立第一支队,归入贺龙元帅的指挥范围。高士一被任命为旅长,并领导着部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在与贺龙元帅的第一次会面时,贺龙对高士一的勇气和决心深感敬佩。贺龙元帅夸赞他不仅放弃了舒适的生活,还亲自投入到抗日的最前线,并鼓励他说:“你一定要坚持下去,我们都非常佩服你!”在随后的日子里,贺龙和高士一建立了深厚的信任与友谊。高士一也表示:“我一定跟党走,跟着共产党抗日到底!”
此后,毛主席在接见高士一时,关切地询问他是否曾受到排挤。高士一回答说:“没有,大家都很团结,我们新老干部都很好地合作,老红军也很支持我。”毛主席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鼓励他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
在抗日战争时期,高士一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屡次打败敌军,为解放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放后,高士一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直至1961年,他被调往北京任国务院参事。1968年,高士一因病去世,享年74岁。在临终前,他深情地叮嘱亲友们:“一定要永远跟着党走,坚定信念,不负人民。”
高士一的一生,是中国抗日民族解放事业的缩影,他不仅亲身投身抗战,还在关键时刻做出了重要的历史选择,影响了无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