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国民党高级将领,曾是晋系的代表人物。他并不像阎锡山那样在山西称霸一方,实际上他的势力相对较为薄弱,在国民政府中几乎可以算是“杂牌军”。蒋介石对待这种“杂牌”部队向来没有太多好感,他的心思往往偏向自己忠实的嫡系部队,傅作义因此并未得到太多的重用。
然而,蒋介石最终却突然将傅作义提拔。1947年末,傅作义从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的位置跃升为华北“剿匪”总司令,掌握了华北五省二市的军政大权。表面看,这似乎是一次意外的提拔,实则蒋介石心中有自己的算盘。此时,傅作义在华北地区拥有一定的影响力,蒋介石意图利用他来稳住华北的战局。
傅作义深知军事,且手下的部队素质高、战斗力强。蒋介石对他的态度既带有忌惮,也有依赖。1948年2月,傅作义主持召开华北“剿总”会议,讨论军事部署和部队调动。会上,他明确提出自己作为总司令,有权调动所有部队参与作战。但副司令陈继承却提出反对意见,强调中央军的调动必须经过他批准,特别是像青年军208师这样的部队,只有他能调遣。陈继承自认为自己是蒋介石派来的“监军”,因此总是挑战傅作义的权威。
傅作义对此极为愤怒,三度致电蒋介石要求辞职,但蒋介石并未同意,反而竭力挽留他。双方僵持不下,最终蒋介石不得不撤掉了陈继承,让傅作义继续掌握华北的局面。这只是傅作义与蒋介石矛盾中的一个缩影,随着时间推移,两人之间的分歧越来越深,矛盾愈加激烈。
1948年10月,蒋介石亲自飞抵北平,在华北总部与当地的高级军政官员及东北的部分指挥官进行会谈。他讲述了关于即将爆发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苏联必败、美国必胜等内容,试图鼓舞士气。然而,傅作义从这些话语中看清了一个事实:蒋介石已经完全倾向于依赖美国,这样的政治立场根本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统一。傅作义开始产生深刻的疑虑,他常常独自待在书房,向参谋长提出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和谈就是投降吗?不讲道德还算做人吗?我们过去的历史就这样结束了吗?”
1948年12月14日,东北野战军的百万大军突破长城,迅速将华北的60万国民党守军包围。次日,傅作义在中南海居仁堂主持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应对措施。会后,他与亲信下属单独谈话,言辞中透露出他对当前局势的深刻忧虑。他表示:“眼下,谈和是唯一的出路。走和平之路符合北平百姓的心愿,虽有风险,但我们必须为人民负责。即使有人骂我们是降将,或认为我们是叛徒,甚至把我们当成战犯关起来,我们也要准备承担这些风险。”
从这段谈话可以看出,傅作义已经对北平的未来做出了清晰的判断。1948年11月4日,傅作义应蒋介石召唤,飞赴南京参加紧急军事会议。蒋介石欲借傅作义的力量扭转华北战局,并对他施以厚礼,蒋介石的儿子蒋纬国和国防部长何应钦专程前往接机。会议召开了四天,期间蒋介石曾暗示,希望傅作义的部队撤往南方,甚至计划任命他为东南军政长官,划福建为其部队的基地。但傅作义却并未完全信任蒋介石,认为他是在削弱自己的军队并安插亲信、特务来监视自己。
在南京会议之后,傅作义感到非常不安,担心蒋介石的真实意图,遂决定立即乘飞机返回北平。回到北平后,傅作义的疑虑更加加深,他清楚蒋介石已经在准备逃往台湾的计划,而他自己又并不愿意直接投降共产党的阵营。傅作义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布局。
为了稳住蒋介石的部队,傅作义将张家口的军队家属转移到天津,开始修建防御工事,做出一副准备与解放军作战的样子。与此同时,他的女儿傅冬菊也成为了他的重要联系人之一。傅冬菊在重庆的学校中接触了进步的思想,后来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了天津地下党的成员。
1948年10月,傅冬菊前往北平与父亲相聚。在谈话中,傅冬菊敏锐地意识到父亲的困境,并提出了一个让傅作义深思的问题:“为什么不与共产党合作,走和平道路呢?”傅作义起初对这个提议感到震惊,坚决反对,但傅冬菊却逻辑严密地分析了当前的局势,指出蒋介石已经背离了国家和人民,加入美国阵营的做法让中国的统一变得更加遥远。而共产党才是一心为国为民的力量,支持共产党才是顺应历史潮流的选择。
尽管傅作义对女儿的观点有所动摇,但他依然不愿意立刻向共产党投降。于是,傅作义决定采取与共产党谈判的策略,并让傅冬菊代为传递电报,希望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华北局势。
傅作义通过傅冬菊联系中共,拟定了一份电报,表达了自己已经认识到蒋介石为中心的政策是错误的,表示愿意将所属60万部队交给毛主席指挥,希望与中共谈判和平解决问题。这份电报虽然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应,但傅作义并未放弃通过各种途径谋求与中共的和解。
1948年11月18日,傅作义派遣代表到石家庄与中共接洽,希望通过谈判达成一项华北联合政府的协议。但中共显然没有接受傅作义的提议,决定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华北的局势。随后的平津战役迅速展开,解放军主力准备包围北平,而傅作义的部队已孤立无援。
当局势逐渐恶化时,傅作义终于决定采取和平起义的方式,避免北平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被战火摧残。虽然解放军完全占据上风,但双方为了避免伤及平民,最终选择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傅作义最终带领华北国民党部队和平起义,顺利完成北平的解放。
战后,傅作义去西柏坡会见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共领导,最终成为新中国的一员,为国家的水利建设做出了长久贡献,历任水利部部长,为中国的水利事业贡献了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