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之前,诚挚邀请您先点个“关注”,这样方便您随时查看我们带来的优质文章,也便于参与讨论与分享,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1945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极具历史意义的七届一中全会。会议结束后,通过选举产生了五位中央书记:毛主席、朱老总(朱德)、刘少奇、周总理和任弼时。在这五大书记的排名中,毫无疑问,毛主席稳居第一。然而,接下来的四位领导人排名却引发不少人的讨论,普遍认为排第二的是朱老总,接着是刘少奇。令人意外的是,四年后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这个排名悄然发生变化,刘少奇跃升为第二。
这种微妙的变化让不少人感到迷惑,也有人为一贯兢兢业业、为新中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周总理感到遗憾和不平。想要真正弄清楚其中缘由,必须从五大书记这一职务的历史背景说起。
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首次选举产生了党内历史上第一个中央书记处,主要负责人是博古同志,书记处成员还包括周恩来、张闻天和王明等人。令人惊讶的是,毛主席当时并未被纳入其中。直到1938年9月29日,延安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及书记处的职责、性质和权力,这为党内机构的规范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次会议总结了抗战十五个月的宝贵经验,并为未来抗战胜利制定了战略路线,为党的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五年后,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对中央机构进行精简,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对政治局和书记处的职能进行了细致划分,明确规定:“中央书记处根据政治局决定的方针,处理日常事务,有权在政治局指导下做出日常性质的决策。”
同时,政治局的人事安排也作出调整,毛主席被推举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书记处则由毛主席、刘少奇和任弼时三人组成。此后,党中央增设宣传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毛主席担任宣传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则出任组织委员会主席。此举标志着刘少奇正式进入党中央核心领导层,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
到了七届一中全会,五位书记正式当选。彼时,抗日战争已临近尾声,国共之间的协商充满复杂与紧张。随着蒋介石暗地筹备内战,国内局势愈发严峻。全面内战爆发后,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向推翻蒋介石反动派。
在此背景下,朱老总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在他的协助下,毛主席和党中央针对战局做出了多项关键决策。1947年10月22日,清风店战役刚刚告捷,晋察冀野战军向中央军委递交电报,提出乘胜夺取石家庄。次日,朱老总和刘少奇联名电报请求,中央军委迅速批准。
石家庄并非轻易夺取的目标。抗战期间,日本军队在此地筑起坚固防御工事长达八年,国民党接管后亦不断加固,形成了碉堡密布、沟壑纵横的险恶防线。朱老总深知战役重要性,10月25日亲赴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指导备战,11月初又赴安国县组织动员。
他激励士兵们说:“夺下石家庄,我们将掌握攻坚战技巧,为后续城市攻坚积累宝贵经验!”朱老总在会议中提出“勇敢加技术”的战斗原则,详细部署攻城与援军对抗方案。
11月6日,战役打响。士兵们积极响应号召,巧妙运用“勇敢加技术”的策略。炮兵弹药短缺,他们采用集中火力、统一指挥的战术,出其不意地重创敌军。六天六夜鏖战后,石家庄终于攻破,成为中国城市攻坚战的首个辉煌胜利。
朱老总对此战役给予高度评价:“歼灭石家庄守敌,是我军攻克大城市的首场胜利,特此嘉奖全军!”战役胜利后,他挥笔写下七律诗《攻克石门》,以诗抒怀,赞扬将士英勇与人民胜利的喜悦。
随着解放战争进入尾声,中央将工作重点逐渐转向经济建设。负责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便是刘少奇。七届二中全会后,刘少奇在五大书记中的排名明显提升。
事实上,早在毛主席前往重庆谈判之时,就已预见国民党无诚意和谈,反复无常的政治手段潜藏风险。为确保延安局势稳定,刘少奇被指定为临时负责人,肩负起重任。
毛主席离开期间,刘少奇敏锐分析国内形势,贯彻毛主席指示,在东北地区与国民党展开激烈竞争,派遣大量干部支持解放战争,为最终胜利奠定基础。正如人们所说,刘少奇是毛主席的开路先锋,他的努力验证了这句称谓。
解放战争爆发后,毛主席和刘少奇等人提出“北攻南守”的战略方针,改变了全国战局。凭借在党内的卓越表现,刘少奇成为毛主席身边的得力助手。七届二中全会后,他主持制定重要的土地改革政策,推动解放战争胜利进程。
刘少奇坚守“人民是国家根本”的理念,主持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他深入基层,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果断推进改革,为百姓迈向幸福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纵观刘少奇一生,贡献非凡。早在党的成立初期,他便作为核心成员在国内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运动。1922年,他参与安源大罢工,在全国工运低潮期坚持奋斗,最终取得成功,成为当时少数领先的运动。
刘少奇因此担任汉冶萍总工会领导,虽经历罢工活动断断续续,但始终在逆境中寻求突破,取得不俗成果,推动工人阶级力量崛起。翌年,他参加上海五卅运动,迅速掀起全国震荡,点燃民众对帝国主义的愤怒。
运动参与者不断扩大,从工人扩展至学生、商人乃至广大市民和农民,数万人走上街头示威、罢工、罢市、罢课,对帝国主义造成沉重打击,激发了民族复兴的激情,为北伐战争奠定群众基础。
刘少奇组织的革命活动众多,他凭借卓越贡献成为党内重要工人领袖。时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邓中夏高度评价他:“刘少奇同志领导的工会是全国最好的工会,甚至国民党人士也承认他是‘最忠实的工人领袖’。”
即便获得赞誉,刘少奇在工人运动中从不懈怠,积极总结经验,撰写理论著作,影响了一代代热血青年。抗战爆发后,他担任北方局书记,领导华北抗日根据地建设,撰文宣传抗日主张,极大激励群众参军抗战。
基于刘少奇的贡献,能够理解其为何在五大书记中位列第二。然而,许多人依然困惑,为何群众敬仰的周总理没有位列第二?
诚然,周总理的民众基础和影响力无可替代,作为新中国的重要奠基人,他在党内和人民心中地位极高。但他自己曾坦言:“我更适合做‘副手’,统筹全局不是我的强项。”
五大书记的排名并非衡量贡献多少的标准。在国人心中,这五位伟人各有专长,都为党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在各自领域,他们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一心为祖国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奋斗,铸就不朽功绩。
他们是党中央的中坚力量,是新中国稳固发展的定海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