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时期,汉朝经历了董卓之乱后,进入了一个四分五裂、诸侯割据的乱世。随着董卓的垮台,各路诸侯纷纷崛起,他们都渴望吞并对手、称霸一方。曹操便是其中最具雄心壮志的一位。许邵曾称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曹操不但拥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且深具野心。不过,尽管他才华出众,但在其他诸侯眼中,曹操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对手。实际上,在众多诸侯中,他能看得起的对手也不过只有三位。
一、刘备
刘备出身于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虽是汉室皇族的后代,但到他这一代,家族已经衰落得不成样子,仅以编织席子和贩卖鞋履为生。汉末黄巾起义爆发时,刘备站出来保卫汉室,投身到镇压黄巾军的战斗中。之后,董卓之乱爆发,刘备联合关羽、张飞等人参与了联合讨伐董卓的行列。
尽管刘备身边有关羽和张飞这样的勇将相助,但由于缺乏顶级谋士的辅佐,刘备屡战屡败,一度陷入困境。198年,刘备被吕布打败,不得不投靠曹操。当时刘备的实力远不足以与曹操抗衡,但曹操对刘备的评价却很高,觉得他虽然弱小,但前途不可限量。曹操的谋士荀彧建议曹操杀掉刘备,以防后患。郭嘉则建议将刘备软禁,以防刘备日后崛起。然而,曹操始终犹豫不决。
为试探刘备,曹操邀请刘备共同饮酒,并问刘备天下英雄的看法。曹操问刘备:“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试指言之。”刘备随即回答,认为袁术拥有强大的兵力与广泛的势力,是一位英雄。曹操则讥笑道:“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而当刘备提到袁绍、刘表、孙策等人物时,曹操一一否定,认为他们并非真正的英雄。曹操甚至直言,真正的英雄,只有他和刘备两人。刘备听后,吓得筷子掉在地上,正巧天公不作美,雷声轰鸣,刘备便借此机会,装作是被雷声吓到了,巧妙地回避了这场对话。
之后,刘备参与了衣带诏事件,心生不安,决定离开曹操的控制。199年,他借着征讨袁术的机会脱离了曹操的麾下。207年,刘备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迅速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并与孙权联合,成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操,奠定了在荆州的根基。211年,在庞统、法正等谋士的协助下,刘备夺取了益州。218年,他又占领了汉中,并自封为汉中王。
刘备凭借荆州、益州、汉中三块战略重地,成为曹操的最大心腹之患,最终导致曹操统一天下的梦想化为泡影。
二、吕布
吕布,乃是令曹操心生畏惧的强敌之一。曹操与各路诸侯在讨伐董卓时,曾多次与吕布交锋。关羽曾为曹操所在阵营斩杀董卓麾下名将华雄,曹操对关羽的勇猛大为钦佩。然而,在虎牢关一战中,曹操等人遇到了一位比关羽还要勇猛的猛将——吕布。关羽、张飞和刘备联手,都无法将其击败。此战后,曹操对吕布的勇猛心有余悸,便一直把吕布视为潜在的威胁。
吕布随后杀董卓,逐渐崛起为一方诸侯。在濮阳之战中,吕布自信自己的武功无人能敌,屡次挑衅曹操。曹操派出许褚与吕布对战,两人激斗了20回合未分胜负。曹操认为吕布非凭一人之力可制,因此召集了夏侯惇、典韦、夏侯渊、乐进等众多名将共同围攻吕布。最终,六名将士合力击败了吕布。
吕布被俘后,曹操本想招揽他,但吕布屡次背叛义父,毫无忠诚可言,因此曹操不敢留他,最终决定处死吕布。
三、孙权
孙权,江东的少主,其哥哥孙策在一次狩猎中被仇家杀害,死后江东的基业便交到了孙权手中。曹操在北方消灭了袁术、吕布、袁绍等强敌后,南下征讨刘表和孙权。此时刘表死去,其子刘琮投降曹操,曹操只剩下孙权和刘备两大劲敌。
最初,曹操对孙策并不看好,认为他不过是凭父亲的名声才崭露头角,并非真正的英雄。然而,面对孙权时,曹操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说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对孙权的评价可见曹操对他的敬佩。果然,孙权没有让曹操失望,尤其在赤壁之战中,孙权麾下的周瑜以少胜多,大破曹操,彻底打破了曹操统一天下的野心,也使三国鼎立的局面逐渐成型。
从这些对手的交锋中,我们可以看到曹操不仅拥有强大的军事才干,也充满了雄心壮志。尽管他终究未能完成统一的梦想,但他的经历与选择,仍为三国演义中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