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即位进入第三年之际,闽越族发动大规模进攻,围困了东瓯的都城。东瓯王驺望急切地向汉朝中央政府请求援助。
闽越与东瓯均为南方蛮族部落,秦朝时期曾将此地划为闽中郡,并与南越等地统称为“百越”。刘邦建立汉朝后,封驺无诸为闽越王,定都于东冶(今福建福州);同时封驺摇为东瓯王,定都于东海(今浙江温州)。这两位王族皆为越王勾践的后裔。
七国之乱爆发后,吴王刘濞兵败逃亡至丹徒,被东瓯人设计杀害。吴国太子刘驹则投奔闽越,怀有借助闽越兵力复仇的心志。闽越王驺郢为驺无诸之子,是兄弟中最具实力者,但其地位并不稳固,兄弟余善等势力也很强大。为巩固权力,驺郢希望通过开疆拓土来提升自身威望和实力。
朝廷决意出兵援助东瓯,然而当时窦氏家族不愿将兵权交出。武帝自身既无实际兵权,也缺乏足够的战争经验和自信心。
于是,中大夫庄助奉武帝之命,率领羽林军、虎贲军数百人南下会稽郡,持节传达武帝旨意,命令会稽太守出兵。会稽太守官职虽高(三品),但见庄助职级稍逊(四品)且兵力有限,心中犹豫不决。此时武帝的威望尚未深入人心。庄助果断斩杀一名会稽司马以示威慑,太守愤怒之余,庄助巧妙拍马献媚,最终太守只得勉强调兵,随庄助率军出发。
闽越与东瓯相邻,东临大海,西南连南越,西北与汉朝会稽、丹阳二郡接壤。浙闽一带多山地丘陵,崎岖险峻,道路难行,云雾缭绕,环境极为复杂。
驺郢估计汉军因道路险远难以迅速抵达,东瓯难以抵挡,便妄想趁机吞并邻国。庄助则决定改由海路进攻,汉军乘战舰沿海南下,于东海城东岸登陆。
闽越王闻讯汉军由海路进逼,惊恐万分,遂率军迅速撤退。东瓯王驺望则带着一车珍贵美酒迎接汉军,心情大好。
庄助见闽越退兵,却不敢深入追击,担忧若不能取胜,前功尽弃。遂派人报捷,准备回朝。
东瓯王担心汉军撤退后闽越再来侵袭,且汉兵远水救不了近火,民众命运堪忧。权衡之下,他决定弃国迁徙,将国民迁往汉朝庇护之地。
武帝批准其请求,封驺望为广武侯。驺望率领四万多军民,约二三十万百姓,迁徙到庐江郡安顿。
武帝虽有征服闽越的意愿,却因手中兵权受限,无法调遣大军,选择暂时收兵。几年后,他罢免会稽太守,任命庄助接任,以加强兵权控制。
驺郢得知庄助撤兵及东瓯迁徙,见地无人居,欣喜异常,率军北上,占领东瓯故地,未曾战斗一兵一矢。
公元前135年,太皇太后窦氏去世,成为武帝政治生涯的重要转折。武帝以主持丧事为由,罢免窦婴的亲信丞相许昌,改拜舅舅田蚡为丞相。同年,驺郢趁国丧时机,再次率军南下,欲侵占南越。南越王赵胡紧急上书求援。
武帝遂任命大行令王恢和大司农韩安国为将军,率领羽林、虎贲及各路军队约五万兵力,分两路出击闽越。
王恢北方与匈奴对峙多年,是纯粹的军人,率军从豫章郡越过武夷山脉,从西部攻闽越。韩安国则自会稽南下,逼近东越旧地。
驺郢派兵据守险阻准备抗战。
当年闽越王驺无诸逝世,诸子争夺王位,驺郢虽继承王位,但弟弟驺余善不服,素来兵力强大,拒绝服从。
汉军两路夹击,驺余善仿效古代刺杀计谋,刺杀驺郢,将其首级送到王恢军中,请求和解。
汉军经过短暂抵抗后,轻易平定闽越。闽越都城东冶(今福州)地理位置优越,四面环山,闽江流经两次大弯,外有琅岐岛阻挡东海波涛,故城内风浪较为平静。
战后王恢官职不变,但武帝对他更加赏识。武帝罢免御史大夫庄青翟,任命韩安国为新的御史大夫。两年后,马邑之围时,这两人得到重用。
庄青翟为武彊侯庄不识孙,厌倦官场纷争,享受侯爵生活。
武帝不愿让驺余善轻易掌控山区,遂将其地分为东越和闽越。南部由驺无诸孙繇君丑继任闽越王(又称越繇王),北部由驺余善为东越王,掌控东瓯旧地。
公元前120年,闽越王丑去世,由其子居股继位。此后,东越和闽越大部分被驺余善控制,他立志统一两地,并借机练兵,学习汉军先进战法,伺机消灭居股。届时若汉军前来平乱,他也有信心固守浙闽丘陵及武夷山脉要塞,自成一国。
汉朝平定南越前,东越王驺余善示好武帝,自请率八千兵南征,武帝命其随楼船将军杨仆作战。
实战中,东越军多以拾取战利品为主,几乎未打硬仗。围攻番禺时,杨仆屡次催促驺余善加紧攻势,东越王却敷衍应付,导致番禺未被攻下,首功被路博德夺走,东越军责任难辞。后来番禺破城,杨仆指挥部队平定南越,东越军至揭阳仍围而不攻。最终揭阳城令史定率众降汉,战功又归路博德。
杨仆军虽在南越征战中立有战功,尤其攻占番禺以北据点,但战后封侯多归路博德及南越降将,杨仆军仅杨仆一人获封。杨仆愤怒于东越王的表现,奏请武帝警惕其反复无常。
武帝对杨仆话半信半疑,派其部下几名校尉驻守豫章、梅岭,随时待命。
驺余善随军南征时,发现南越北江各城多年失修,兵力薄弱,形同虚设,深感警醒。看到汉军驻兵豫章郡,他立即派兵把守重要关隘。
与汉军交锋中,驺余善自认为识破汉军弱点,即攻强守弱。南越战争中汉军多为进攻方,后方防守松懈,未考虑南越可能反击。东越王计划以攻为守,出其不意。
公元前111年秋,东越王拜驺力率军侵入白沙、武林、梅岭,斩杀三名汉军校尉。
杨仆请命领兵平乱,武帝却认为其锋芒毕露,不予批准,派大农令张成和前山州侯刘齿驻守边境。
张成出自张汤世家,隶属卫霍集团,是太子刘据的亲信。张成自荐出征,获任大农令。
刘齿为城阳王刘喜之子,封山州侯,曾因酎金案削爵,望借战争重获封侯,享乐生活。
二人赴豫章多为攫取军功,依前史推断,当年王恢和韩安国军队南下,未战即对方自乱,皆获武帝重用。
张成和刘齿见东越军强盛,不敢迎战,反而退守观望,待东越军投降。
武帝得知二人怯战,怒斥软弱无能,召回斩杀。
当年冬季,武帝派兵五路南下:韩说从东海横渡海路;杨仆从武林进攻;王温舒从梅岭出发;戈船将军郑严从如邪;下濑将军田甲从白沙进军。
王温舒素有严酷声名,曾任河内太守,屠杀豪强连累千家,后历任廷尉、中尉、少府等官,擅长刑狱审案,但军事指挥经验有限。
戈船、下濑二将皆南越人,主要负责杨仆左右及后方护卫,未能参与主力战斗。
五路大军中,主力在韩说和杨仆手中。韩说是韩王信后裔,曾随卫青破右贤王,封龙额侯,食邑1300户。因酎金案削爵,两年后复出,希望重新享乐富贵。
东越王驺余善与杨仆未稳固阵脚,北攻武林的徇北将军击杀杨仆军多名将校。杨仆危急中调动郑严、田甲增援,拼死抵挡。
战斗异常激烈,成为战役转折点。杨仆麾下猛将辕终古在混战中击杀徇北将军,致使东越军崩溃,汉军扭转战局。辕终古因此封蓹儿侯。
越人内部分裂加剧。东越衍侯吴阳率七百人起兵攻打越军于汉阳,战后封卯石侯。
随后闽越王驺居股联手建成侯敖起兵,杀死东越王余善,投降韩说。驺居股封为成侯,食邑一万户;敖封开陵侯,食邑二千户。
吞汉将军驺力因杀汉兵过多,害怕难逃一死,率众隐匿山林,从此消失于史籍。
东越多将领见汉军来袭,率众投降,封无锡侯。瓯骆部左将黄同斩杀余善之子西于王,封下鄜侯。
横海将军韩说被封按道侯,麾下校尉刘福封缭嫈侯。刘福为城阳王之子,曾削爵,此战封侯运气较好。
此役中最硬仗为杨仆与徇北将军之战,杨仆虽战损严重,功劳不少,但仅猛将辕终古获封侯,显示杨仆军战损惨重。
武帝见浙闽丘陵地势险阻,下令大规模移民江淮地区,致使东越、闽越土地荒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