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邓颖超晚年回忆:周恩来曾被日本人抓走,最终毫发无损奇迹离开
迪丽瓦拉
2025-09-22 18:33:01
0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没有在国内召开,而是在遥远的莫斯科举行。这次大会,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也成为了党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最初,中共中央的领导人瞿秋白曾提议,六大应在香港或澳门地区召开。然而,最终六大并没有在这些地方召开,而是在苏联的莫斯科举行。

那么,为什么六大会选择在国外召开,而不是在国内呢?实际上,这一决定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当时,外部环境异常严峻。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背叛了革命,发动了白色恐怖,导致许多革命同志在这场血腥镇压中丧命。在这种情况下,党内面临着空前的压力,敌人也在不断摧毁党组织。想要在国内找到一个既能确保安全,又不会被敌人打扰的地方召开会议,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例如,在当时的八七会议上,由于敌人的严密打压,会议只能匆匆结束。八七会议的与会人数非常有限,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等在内,最多也不过21人,这样的会议已经是冒着巨大的风险进行的。而要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参与人数必然会更多,风险也相应加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党组织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安全的地方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即使勉强找到一个地方,也要时刻担心敌人会突然破坏会议。更重要的是,危险的环境会让参会人员无法专心工作,焦躁不安的情绪会影响到会议的质量和讨论的成果。因此,召开会议的地点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国内,转而选择国外。

除了安全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当年夏天,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和赤色职工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都会在莫斯科召开。作为中国共产党,理所当然地会派出代表出席这两次会议。既然要前往莫斯科参会,为什么不顺便在莫斯科召开中国共产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呢?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经费,还能顺势安排好党内代表的出席。

再者,党在经费方面的困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在经历了白色恐怖之后,党内的资金状况十分紧张,而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花销对当时的党组织而言是一项巨大的负担。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国内召开无法承受,去国外不是更贵吗?的确如此。然而,在确定要去莫斯科后,共产国际及时为中国共产党拨付了两笔经费,解决了前往莫斯科的会议费用问题。

除了以上种种原因外,更为核心的原因是当时中国共产党急需外部指导。党成立于1921年,到1927年仅仅经历了六年。在这段时间内,党组织还显得相对年轻和不成熟,许多方面可能会走弯路。正如一个孩子需要父母的引导,党当时也急需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莫斯科作为共产国际的中心,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党内的疑问和问题,可以在大会上得到及时的解答和指导,这正是六大在莫斯科召开的核心原因。

综合这些因素,中国共产党最终决定向共产国际执委会请求,在苏联召开六大,并邀请共产国际的代表参加会议。经过讨论后,1928年3月底,共产国际批准了中国共产党的请求,并同意六大可以在莫斯科召开。

最终,六大参与者总共有142人,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是其中的代表,而周恩来和邓颖超也参与了此次会议。然而,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前往莫斯科的途中,经历了一场极为惊险的遭遇。

故事发生在当时,周恩来被选为六大代表,而邓颖超则是列席会议的成员,因此两人同行前往莫斯科。1938年5月初,他们先是从上海出发,乘坐了轮船前往。然而,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组织特意安排他们乘坐头等舱。这一决定,却让两人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在当时,头等舱往往是富贵人士的专属,这也让周恩来和邓颖超显得格格不入。邓颖超回忆道,由于他们经济条件相对拮据,衣着朴素,常常避免与其他乘客交谈,以免引起怀疑。然而,他们的低调行程还是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轮船停靠青岛时,他们下了船吃饭、买报纸,正是这一行为引起了日本侦探的注意。

轮船继续前行,经过大连时,周恩来和邓颖超再次准备上船时,几名自称是驻大连日本水上警察厅的人员上前盘问。第一个问题就是周恩来的身份。尽管周恩来回答自己从事古玩生意,但警察并没有立刻相信,而是不断询问他们的行踪和目的。最终,这几人直截了当地指出:“你就是周恩来。”这一下让两人都吓了一跳,周恩来竭力否认身份,但对方坚持要带走他。

邓颖超见状,顿时慌了神,决心和周恩来一起被带走。可是周恩来极力阻止,怒斥道:“你不要去,去做什么?”最终,邓颖超被安排在旅馆等待,而周恩来则暂时与她分开。邓颖超的内心无比焦急,但无能为力,表面上还得装作若无其事。幸运的是,仅仅两个多小时后,周恩来平安归来,并没有受伤。周恩来也并没有多谈经历,只是低声嘱咐邓颖超销毁所有与此行相关的证件。二人迅速前往哈尔滨,并在火车上发现自己被跟踪。为了不暴露行踪,他们改道经过长春,乔装打扮后才最终抵达哈尔滨。

抵达哈尔滨后,他们面临了另一个难题:他们与组织的接头证件早已销毁,无法与任何同志取得联系。幸运的是,他们在等候过程中遇到了老熟人李立三的帮助,终于能够顺利前往莫斯科参加党的六大。

总结来说,周恩来曾多次在党内外遭遇极其危险的情况,其中之一便是这次与邓颖超前往莫斯科的经历。无论是面对严峻的政治斗争,还是险象环生的突发事件,周恩来从未退缩。他不仅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勇气多次化险为夷,更坚定了对党的信念,为党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从... 公元前600年,希腊哲人米利都的泰勒斯在自家小屋里逗猫。当他用琥珀摩擦猫毛时,惊讶地发现那块琥珀竟能...
原创 原...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事件,甚至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也深远。这场政变不仅震动了...
原创 大... 当年大禹带领人民平定水患后,根据山川的走势和江河的脉络,将天下分为九个大区,分别是冀、兖、青、徐、扬...
原创 玄... 唐朝初年这场“玄武门之变”,很多人以为是李世民单纯的“弑兄逼父”。 但问题是,李渊好歹是开国皇帝,...
原创 超... 上海这座城市,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中隐藏着数量不小的日本人群体,他们不是来旅游...
原创 2... 731遗址的阴风似乎在不断哀嚎,通道里发出嗡嗡的声音;那把曾经用来切割人体的锯骨刀依然泛着银光,刀面...
原创 曹... 有人说:“亲戚,是在某些场合不得不出现的人。” 也有人说:“富贵时,亲戚围绕;贫贱时,亲戚远离。”...
原创 精... 唐朝的军队曾经横扫四方,威震敌国,但在安禄山的叛乱中却败给了叛军。为什么唐朝曾经精锐的部队,在野战中...
原创 刘... 吕后曾经邀请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刘盈,这个故事表面上看很合理,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商山四...
原创 清... 公元1644年,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
原创 清... 清朝时期,长白山下的乌拉衙门负责将贡品送到皇帝的面前。然而,有一位新上任的总管在送红蘑贡品时,差点被...
原创 同... 唐高祖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由于儿子李世民的存在,在所有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中,他显得有些黯淡。明成...
原创 韩... 提到我国的兵家大师,韩信绝对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人物。韩信一生未曾败北,公元前204年,在井陉之战中,他...
原创 蜀... “论功行赏”,这句老话讲的就是,想要得到奖励,就得靠真本事。三国时期,正是这样一个现实的时代,能打胜...
原创 传... 在民间的演义小说中,尉迟恭曾三次救过唐太宗李世民的命。 第一次发生在李世民和王世充交战期间。当时,...
原创 诸... 诸葛亮和司马懿,究竟谁更强呢?这一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历史学者和普通百姓的热议。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蜀...
原创 “... 1、首先我们来谈谈诸葛亮。如果他不是长得那么帅,才华也没有那么出色,他可能就不会比庞统更厉害。我们说...
原创 他... 《三国演义》虽然内容精彩,但毕竟是一部小说,与真实的历史有一些差距。今天要介绍的人物是汉末三国时期的...
原创 汉... 汉献帝的第一任皇后是伏皇后,而第二任皇后则是曹操的女儿曹节。曹操虽然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权...
原创 韩... 交马而语,顾名思义就是两个人骑在马背上谈话。在古代的战争中,并非所有的战斗都是急速冲杀。往往在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