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宋神宗在大相国寺看到苏轼题诗,命令王安石赋诗,被传为千古佳话
迪丽瓦拉
2025-09-23 02:31:28
0

自古以来,文人相轻一直是文化界中的一个阴暗力量,而苏轼恰恰成为了这股力量的牺牲品。他在文学上的卓越才华,引来了许多同行的忌恨,许多文人希望借机踩一踩这个“高高在上的人物”。面对朝堂之上不断传来的“倒苏”声音,苏轼虽然表面上显得无所畏惧,但他没料到,这股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猛烈,最终竟演变成了他被关押入狱的灾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针对苏轼的弹劾奏折如同漫天飞舞的雪花,纷纷送到宋神宗的案前。尽管宋神宗并非昏庸无能、冤枉无辜的帝王,但他却在众多来自各方的压力面前屈服,最终决定将苏轼押解进京接受审讯。苏轼在审问时面对的正是一群心胸狭隘的小人,他们的嫉妒心如同利剑一般,深深刺痛了苏轼的内心。正如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所言:

“中国文化史中,许多文化大师的命运,就如同被迫站在被告席上,而审判他们的,往往是那些眼神诡秘、心怀嫉妒的小人。”

乌台诗案无疑改变了苏轼的人生轨迹,也让他的性格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案件发生之前,苏轼对于社会的不公充满愤怒,他犹如一名英勇的战士,无所畏惧、刀枪横陈。但案件发生后,苏轼变得不再那么愤世嫉俗,他开始随遇而安,将自己的生活调侃成段子。毕竟,在那满是死亡阴影的牢狱里,生死的边缘随时都在逼近。

经历过牢狱的煎熬后,苏轼深感内心的迷茫与焦虑,开始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佛教,频繁地前往寺庙,寻找一种内心的平静。虽然他身边有许多朋友,但在寺庙里,最与他心意相投的,便是佛印。

有一次,苏轼去拜访佛印,见到了他新创作的诗篇,便在上面题写了一首诗。不久后,宋神宗前来拜访寺庙,看到了苏轼的题诗,便命令王安石为诗作作对。三位文人的诗歌,在一时之间广为流传,成为后人称道的千古佳话。

在北宋时期,佛教风靡一时,许多人无论是官家还是百姓,都热衷于投身佛门,致使各大寺庙的香火鼎盛。其中,京师的大相国寺无疑是最具盛名的。即使时至今日,香火依旧旺盛,络绎不绝的信徒纷纷前往,或许也因苏轼等文人的光辉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大相国寺内,佛印与苏轼的友情尤为深厚,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每当闲暇时,苏轼便常常前来与佛印探讨佛法。一次,他满怀期待地去探访佛印,却未能如愿,佛印因事外出,让他感到有些失望。幸好,寺庙的住持早已知晓苏轼的性情,看到天色已晚,便将他引入佛印常常冥思的禅房,并奉上香茗与素食来款待。

在禅房中,苏轼独自品酒,渐渐有些微醺。当他抬头时,看到了佛印留下的诗,便轻声吟诵起来:“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这首诗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苏轼深思后认为,这种“四大皆空”的境界对常人来说,几乎不可能实现。于是,他也提笔写下了一首回应之诗:

“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与佛印的诗相比,苏轼的这首诗显得更为接地气。他认为,生活中的酒色财气无法避免,既然如此,与其一味排斥,不如顺势而为,把这些看似不利的因素转化为有益的动力。他强调,关键在于掌握一个“度”,只有适度地把控,酒色财气才能为人所用,而不至于被其所困。

写完诗后,苏轼离开了禅房,借着酒意独自思索佛法的真谛。然而,他并不知道不久后,宋神宗与王安石也来到了大相国寺,并在禅房里看到了苏轼的诗作《和佛印禅师诗》。虽然宋神宗一向欣赏苏轼的才华,但在国家急需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苏轼的保守思想与王安石的激进主张产生了强烈对立。于是,宋神宗命令王安石为这首诗作对,一场诗词的较量开始了。

王安石作为改革派的重要人物,自然不会惧怕与他人对诗。他沉思片刻,便提笔写下: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王安石的这首诗将酒色财气与国家的命运、人民的生机紧密联系,跳出了传统的诗词框架,为人耳目一新。他赋予酒色财气新的意义,将它们与国家社稷和人民的繁荣结合,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当然,作为君主的宋神宗也不甘示弱,他便在这场诗词较量中也贡献了一首诗:

“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省,气凝太极定阴阳。”

宋神宗的诗,不仅继承了王安石的思路,还进一步升华,最后将“气”引入哲学的层面,体现出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四位文学巨匠的诗作,因其不同的视角与哲理,成为了一段千古佳话。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那座曾被苏轼、佛印、王安石和宋神宗等人题诗的墙早已不复存在,今天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想象与追忆。

在我看来,酒色财气并不应是让人避之不及的禁忌,正如苏轼所言,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度”。只要掌控得当,酒色财气便能为人们提供服务,而不是成为我们生活的桎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太... 1864年,李秀成在被清军俘获后,在监狱里写下了数万字的自述,提出了十条关于太平天国复兴的建议。同时...
原创 国... 钟松,黄埔二期,胡宗南的心头宝。掌着整编第36军,说是军队,其实像个独立王国。擅自变阵、专打奇招,路...
原创 北... 557年正月初一,这一天不仅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还标志着一个朝代的更替。西魏的权臣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
原创 周... 从皇帝的角度来看,周亚夫犯了几个非常严重的错误: 1、用兵权压制皇权 《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记载了...
原创 从... 公元前600年,希腊哲人米利都的泰勒斯在自家小屋里逗猫。当他用琥珀摩擦猫毛时,惊讶地发现那块琥珀竟能...
原创 原...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事件,甚至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也深远。这场政变不仅震动了...
原创 大... 当年大禹带领人民平定水患后,根据山川的走势和江河的脉络,将天下分为九个大区,分别是冀、兖、青、徐、扬...
原创 玄... 唐朝初年这场“玄武门之变”,很多人以为是李世民单纯的“弑兄逼父”。 但问题是,李渊好歹是开国皇帝,...
原创 超... 上海这座城市,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中隐藏着数量不小的日本人群体,他们不是来旅游...
原创 2... 731遗址的阴风似乎在不断哀嚎,通道里发出嗡嗡的声音;那把曾经用来切割人体的锯骨刀依然泛着银光,刀面...
原创 曹... 有人说:“亲戚,是在某些场合不得不出现的人。” 也有人说:“富贵时,亲戚围绕;贫贱时,亲戚远离。”...
原创 精... 唐朝的军队曾经横扫四方,威震敌国,但在安禄山的叛乱中却败给了叛军。为什么唐朝曾经精锐的部队,在野战中...
原创 刘... 吕后曾经邀请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刘盈,这个故事表面上看很合理,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商山四...
原创 清... 公元1644年,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
原创 清... 清朝时期,长白山下的乌拉衙门负责将贡品送到皇帝的面前。然而,有一位新上任的总管在送红蘑贡品时,差点被...
原创 同... 唐高祖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由于儿子李世民的存在,在所有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中,他显得有些黯淡。明成...
原创 韩... 提到我国的兵家大师,韩信绝对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人物。韩信一生未曾败北,公元前204年,在井陉之战中,他...
原创 蜀... “论功行赏”,这句老话讲的就是,想要得到奖励,就得靠真本事。三国时期,正是这样一个现实的时代,能打胜...
原创 传... 在民间的演义小说中,尉迟恭曾三次救过唐太宗李世民的命。 第一次发生在李世民和王世充交战期间。当时,...
原创 诸... 诸葛亮和司马懿,究竟谁更强呢?这一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历史学者和普通百姓的热议。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