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西方的历史记载,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为了惩罚叛徒和奴隶,发明了一种极其残忍的刑具——十字架。这种刑具的做法是将犯人钉死在木制的十字架上,让他们在痛苦中缓慢死去。这样的死法通常被视作最耻辱和残酷的刑罚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字架的使用逐渐扩散到了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地。后来,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成为宗教历史的重要事件。自公元431年起,十字架开始出现在基督教会中,到公元586年更是被安置在教堂的顶端,从此十字架便从一种屈辱的刑具转变为基督教信仰的象征,一直延续至今。
以上就是西方关于十字架起源和演变的基本叙述,但令人深思的是,西方为何会突然出现十字架这种刑具?为何它既是残酷的惩罚工具,又成为了基督教的标志?过去一百年来,中国考古取得了许多重要突破,其中一个重大发现就是上古时期的“二绳”文化。这让人不得不怀疑,西方十字架的真正起源,也许根本源自中国。
古代农业的大发展,首先必须掌握“农时”,而中国古人正是通过观测天象和立杆测影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点。随着农业的兴盛,人们吃饱穿暖后,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空间位置和方向的精确测定,因此“二绳”文化在中国逐渐形成。
中国古代测定时间的一种重要方法是“立表测影”,这一方法同样可以用来测定空间方位。笔者曾在《中国上古“辨方正位”:指南针之前的办法,考古一再印证史料》一文中详细介绍过,现简要说明。
《周髀算经》中记载:“以日始出,立表而识其晷,日入复识其晷,晷之两端相直者,正东西也,中折之指表者,正南北也。”意思是以立杆为中心画一圆圈,太阳在日出和日落时照射立杆形成的影子会与圆圈相交,两点连线即为正东西方向,与之垂直的线即为正南北方向。
东西线与南北线相交形成一个“十”字,因早期用两条绳索测量而得名“二绳”。《淮南子·天文篇》提到:“子午、卯酉为二绳。”这正是指南北和东西方向的交叉。
现代考古证据表明,距今约7300年的安徽蚌埠双墩遗址,以及距今约7000年的湖北秭归柳林溪遗址,都出土了带有“二绳”图案的文物。更重要的是,这种文化代代相传,显示早在7000年前的中国,已有成熟的立表测影技术和“十字型”符号。
学者冯时经过考证指出,当时的二绳图案已经非常复杂,包含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斜方向的“四维”,与东西南北及中心点一起,构成了完整的“九宫”格局。
由此可以看出,二绳所形成的“十”字形状,与西方十字架的形状极为相似。由此不禁令人疑问:西方的十字架是否源于中国?
首先,从时间角度分析,中国的二绳文化最晚出现在约7000年前,而西方腓尼基人最早兴起的时间约为5000年前。现代考古也证实,中国的黍米大约4500年前传入中东地区,显示古代东西方之间存在交流的可能。因此,中国的二绳文化极有可能传到了西方。
其次,在古代社会,精准辨别方位是极为重要的生活技能。二绳文化及其背后的空间认知体系本质上是“辨方正位”的方法,相当于后来发明的指南针,实用价值极高。按理说,这样的技术必然会被其他民族采纳和传播。因此,从需求和实用性的角度来看,二绳文化西传符合历史发展的合理逻辑。
第三,二绳背后采用的是立杆测影的方法,这得益于太阳的运行规律,体现了古人对“天”的敬畏和依赖。二绳所代表的十字,不仅是空间方位的标识,也承载着向天赎罪或与上天沟通的意义。这也解释了为何腓尼基人用十字架作为极刑的刑具,而基督教后来却将其升华为信仰的象征——这种特殊含义在中国文化的解释中更为清晰合理。
不过,值得质疑的是,约5000年前的西方尚未掌握卯榫结构技术,只能用昂贵的铜钉制作十字架,并将人钉死在上面。既然有多种处死手段,为什么要用如此成本高昂且复杂的十字架?这段历史叙述是否真实,背后的原因仍值得深入探讨。
当然,中国的二绳文化孕育出了一套复杂的空间认知体系,但在向西传播的过程中,许多细节和信息难免流失,最终传至地中海沿岸时,可能只剩下了显眼的十字符号和与天相关的象征意义。
关于本文所探讨的主题,还有两点值得深思:
首先,西方十字架是否源自中国,目前尚无定论,但十字架起源于中国二绳的假说显然更符合历史和文化的逻辑。可惜的是,国内学界普遍沿用西方叙事,将十字架视为腓尼基人的发明,缺乏质疑。
其次,过去百年间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凡是西方先出现的事物,中国往往被认定是源自西方;而凡是中国先出现的,则往往被解释为中西方各自独立起源。那么西方的十字架与中国的二绳,究竟是彼此独立的巧合,还是中国文化影响了西方,这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