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戈壁大漠:一个你想要读懂古代战争史就必须掌握的历史地理名词
迪丽瓦拉
2025-09-23 22:35:14
0

(一)

若想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上历代与游牧民族之间的战争史,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历史地理概念你必须掌握,那就是“戈壁”这一名词。没有对“戈壁”的了解,许多历史事件和事实便无法真正理解清楚。你可能会困惑于“漠南漠北”究竟指的是什么,也许会对“封狼居胥”或“勒石燕然”这类历史举动产生疑问。为什么这些看似简单的历史举措,却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呢?这正是因为,只有了解“戈壁”的真正含义,才会明白背后深刻的历史背景。

“戈壁”一词源自蒙古语,指的是横亘在今天蒙古国与中国边界之间的大规模荒漠地区。在中国史书中,这片土地通常被称为“漠”或“大漠”。这片戈壁荒漠南界阴山山脉,北至蒙古的杭爱山,覆盖面积达130万平方公里,广袤无垠,几乎没有任何植被生长。严格来说,这里的地貌并非沙漠,而是由碎石覆盖的荒原。由于缺少沙丘和沙漠特征,这里更像是一个由破碎岩石和碎石堆积而成的荒漠地带。

那么,这片戈壁荒漠为何会形成呢?一方面,由于地处内陆,降水极其稀少,导致植物无法生长。这里本是石山,由于缺乏植物覆盖,风化作用将原本坚硬的岩石分解成碎片。再加上常年强劲的风力,细小的沙土被卷走,最终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风沙和砾石混杂的荒漠。至今,这里依旧荒凉,人口稀少。古时,甚至连放牧都不可能在这里进行,因此,戈壁成为了无人问津的荒凉地带。

这片广袤的戈壁荒漠,作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演变。它不仅分隔了中原与北方的游牧民族,而且成为中国历史中游牧民族与农业文明之间冲突的一个重要地理背景。

(二)

戈壁荒漠的存在,天然地将游牧民族的家园划分为漠南和漠北两个截然不同的区域。除了漠南与漠北,也有学者提出,东侧是今天的东三省,那里林地和沼泽占据了大片区域,并不适合大规模放牧;而西面则是辽阔的新疆,距离中原也较远,因此对游牧民族而言,漠南和漠北这两个地区才是最理想的生活区域。

其中,漠南无疑是游牧民族最为理想的家园。漠南包括了河西走廊、贺兰山以及河套平原等一带。这里水草丰美,气候温和,极适宜牧羊和牧马。同时,更加重要的是,这一地区距离中原非常近,游牧民族一旦有需要南下进行掠夺和侵袭,能够迅速进入中原,形成对农业文明的直接威胁。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对中原王朝形成严重威胁的游牧民族——匈奴,就是在漠南地区崛起的。由于漠南的丰饶和接近中原,匈奴的崛起让汉朝感到巨大的压力,因此,控制漠南成了中原王朝的战略目标,必须防止游牧民族在此安家立业。

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弱匈奴的威胁,汉朝全力发动了北伐匈奴的战争。经过艰苦的战斗,匈奴最终在漠南遭遇了沉重打击,甚至出现了“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即匈奴在戈壁大漠以南无法立足,逐渐被逼退。匈奴人痛失漠南后,悲伤地吟唱起这首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亡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歌中道出了他们失去漠南家园的痛苦。

(三)

当匈奴人失去漠南的庇护后,他们不得不迁移到漠北。漠北的地理范围大致包括今天蒙古的色楞格河流域、呼伦贝尔草原以及贝加尔湖以南的地区。这里的气候比漠南要寒冷许多,尽管水草丰美,但由于距离中原较远,南下进行掠夺的难度加大。因此,匈奴人心里依旧期望着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夺回漠南。

为了消除后患,汉朝决定向漠北展开进攻,这一任务极为艰巨。由于要穿越浩瀚的戈壁荒漠,军队的补给成为最大的挑战。戈壁滩的宽度有时甚至达到五百公里,汉军只能依靠随身携带的有限粮草和水源行军,想象一下,这将是何等艰难的行程。

然而,汉朝两位名将卫青和霍去病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带领大军成功穿越戈壁,突破重围,直捣匈奴的老巢。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带领的十万大军、十四万匹战马,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打败了匈奴,彻底削弱了其战斗力。霍去病甚至攻至狼居胥山——今天的蒙古杭爱山,并实现了“封狼居胥”的壮举。

匈奴最终选择了两条道路:一部分投降汉朝,成为朝廷的附庸;另一部分则在持续的汉朝压力下西迁,最终走向欧洲。

(四)

漠南与漠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环境,这也导致了历史上常见的游牧民族分别占据这两片区域。由于漠北的恶劣气候和生存条件,居住在此的游牧民族往往更为强悍,他们常常能够打得漠南的游牧民族狼狈不堪。

南北朝时期,鲜卑人建立了北魏,控制了漠南。但在漠北,柔然民族的崛起对北魏构成了巨大威胁。尽管柔然人非常原始,连基本的计数方法都极为落后,依赖羊粪蛋来计数,但他们的战斗力异常强悍,曾经让北魏陷入困境。

辽代,契丹人占据了漠南,但漠北的鞑靼人频繁南下扰乱,令契丹人倍感压力。后来,女真人取代了契丹人,但鞑靼人仍不依不饶地侵扰,迫使女真人建立了庞大的防线来应对。

进入十三世纪,漠北草原上的蒙古族崛起,最终横扫世界,建立了元朝,成为历史上最为强大的帝国之一。

到了明清时期,蒙古人逐渐分裂成漠南、漠北和漠西三大部分,相互之间关系疏远。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分裂的蒙古部落,明清朝廷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既有攻有拉地与蒙古人打交道。特别是清朝,为了应对准噶尔部的强大威胁,集中力量对其进行打击,同时拉拢漠南和漠北的蒙古部落,并通过藏传佛教对蒙古进行控制,最终使蒙古逐渐被纳入清朝的统治之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给... 众所周知,光绪帝是清朝末期的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根据史料记载,光绪皇帝刚刚出生不久,府中便为...
原创 此... 在现代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贴身保镖,不仅要有能够一敌数人的身手,还必须具备敏锐的侦查能力、获取敌方情...
原创 如... 公元1644年,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清军,在吴三桂的纵容和引导下,突破了山海关这道重要关口。紧...
原创 大... 古代社会普遍存在着厚葬的习俗。人们相信,逝世后是一种新的重生,因此理应施以风光大葬,葬礼上往往会携带...
原创 清... 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清朝时期的“兵”代表着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即大清的正规军队,主要包含八旗军和绿营...
清朝唯一!凭一手精妙小楷折服雍... 在中国科举史上,以文章才华问鼎状元者比比皆是,但若论凭书法突破祖制、被皇帝破格钦点的,清代彭启丰当属...
两地党媒联动寻亲,厦大桂林籍学... 编者按 “我们要把英烈易元勋,载入族谱!”7月21日,桂林市资源县梅溪镇大坨村村委主任易长林代表易氏...
原创 三... 5、马超 马超是三国时期颇具名气的将领,因其在《三国演义》中英勇无畏的形象,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近些...
原创 元... “唐宋元明清”是我们从小学时就耳濡目染的历史常识,对于唐宋与明清,大多数人都能轻松回忆起相关的故事、...
原创 1... 康熙的婚礼被认为是清朝历史上最为盛大和奢华的皇家婚礼,堪称绝无仅有。那么,为什么说康熙的婚礼如此隆重...
原创 如... 秦朝二世而亡,无法回避的责任在于秦二世胡亥的无能暴虐,以及他极端荒淫享乐的生活方式。这个王朝的衰亡,...
6世纪前至少56个学者引用过亚... 近日,科技博主项立刚发文谈“亚里斯多德是虚构的”。称“尽管有些学者听了有祖坟被挖的如丧考妣,但会有越...
原创 明... 农民起义在中国封建历史中的每个朝代几乎都频繁发生。作为旁观者,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
原创 项... 巨鹿之战,项羽采取了非常巧妙的战术,派遣英布和蒲将军前往秦军的甬道进行骚扰。他们的作战方式主要以游击...
原创 秦... 秦始皇,原名赢政,是秦国的第二位君主。在他登基之前,秦国的统治者被称作“王”。秦始皇在年仅13岁时便...
原创 三... 事实上,《三国演义》中的猛将单挑从未败过的,共有八人。尽管关羽和张飞是三国中最为人熟知的猛将之一,但...
原创 李... 一、无法避免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实际上是无法避免的。自从李渊进入长安的那一刻起,历史的走向便...
原创 曹... 三国时期,曹魏与蜀汉是敌对的国家,然而,曹魏却有一位非常特殊的武将,他不仅与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结下了...
原创 曹...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句话一出,曹操的形象在世人心中便被深深地烙上了“权谋狡诈”...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从字面来看,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蜀国缺乏年轻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