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姜维打不赢邓艾邓忠,打不过关兴张苞诸葛尚,为何能跟赵云战平?
迪丽瓦拉
2025-09-24 00:03:08
0

精品长文创作季中,作为诸葛亮嫡传弟子的姜维首次亮相,就与五虎上将中唯一尚存威名的虎威将军赵云展开了一场激烈对决。有人说那场大战姜维占了上风:“云挺枪直取姜维。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正战时,两路军夹攻而来,乃是马遵、梁虔率军杀回。赵云顾不得首尾,冲开一条路,带败兵逃走,姜维紧随其后。”

仔细研读《三国演义》,我们不难发现赵云之所以“败”,并非因单挑技不如人,而是在遭遇两面夹击的危局下突围成功。若将这场单挑简单定为“平手”,未免结论草率。姜维的武艺水准,大致在邓艾、邓忠之间徘徊,既难敌关羽和张飞的儿子关兴、张苞,也比不过诸葛亮的孙子诸葛尚,根本无法与赵云旗鼓相当。

虽然“三国二十四将”的排名未必绝对准确,赵云稳居前三或前五无疑名至实归,而姜维排名末尾也合情合理。毕竟诸葛亮传授给姜维的,更多是排兵布阵和兵器制造之术,单兵作战并非其长项。姜维拜师后武功未见提升,甚至有可能退步。

赵云与姜维的强弱之争暂且搁置,我们先看姜维是如何被迫投降的。

姜维洞察诸葛亮的声东击西之计,没有在温和且带有惜才之意的赵云枪下受伤,那或许是他一生中的高光时刻。然而,随后的战斗他却吃了大亏:姜维率三千兵力出冀城抢夺魏延假装押运的粮草,结果被张翼(汉中之战时赵云手下)和王平联手打得惨败,冀城也被魏延夺回。

被王平和张翼夹攻失守冀城后,姜维只能退往天水,途中遭遇张飞之子张苞,战败后“仅剩匹马单枪”,这在史书上称作“仅以身免”,比张郃在汉中被张飞击败时还惨——张郃虽然主力被歼,但逃跑时仍有十数护卫随行。

姜维被张苞斩尽所有骑兵,面对关兴的拦截,连反抗之勇气都无,转身逃跑,却被诸葛亮截住。他没有如司马懿那样嚷嚷“杀奔诸葛亮的四轮车”,而是直接下马跪拜,表示投降。

关羽降曹曾约定“降汉不降曹”三条,而姜维虽称投降汉室(刘备、刘禅自认汉室正统,未挂“蜀”字旗帜),却是无条件屈服。

许多人认为五虎大将相继逝去后,《三国演义》变得索然无味,诸葛亮去世后的故事更少有人耐心追读,因此对姜维武艺的优劣既不关注,也印象淡薄。

五虎将全部陨落,关兴、张苞也已去世,姜维终于掌兵亮相“大显身手”,遗憾的是,他所谓的“大显身手”不过是和邓艾及其子邓忠打成平手罢了。

姜维与邓忠的交锋,几乎是当年赵云与姜维单挑的重演。不同之处在于,长城之战时的姜维比冀城之战时更加年轻,而邓忠那时也比后期更年轻。

所谓的长城之战,并非现代所理解的长城,而是一个城池。

季汉后主刘禅延熙二十年(公元257年),五十五岁的姜维摔掉谯周所作的《仇国论》,亲率大军南下中原。关中都督傅佥(其父傅肜在夷陵战殁)为其规划路线:“魏军粮草皆屯于长城,可直取骆谷,过沈岭直攻长城,先烧其粮草,随后攻取秦川,中原指日可得。”

当时长城由司马望镇守(司马昭之族兄),城中粮草充足但人手不足。姜维全力攻城,却未能速胜,背后敌军援兵陆续抵达。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主要学得诸葛兵法应来自“忠武遗书”。但纸上得来终觉浅,作为主帅的姜维并未做到知己知彼,见援军中一位“二十余岁,面如傅粉,唇似抹朱”的年轻将军,竟误以为是邓艾,挺枪迎战。二人激战三四十合,难分胜负,小将军枪法娴熟毫无懈怠。

姜维无法战胜这位美貌小将,先假败以箭偷袭,却被轻松躲过。回头时小将枪尖已抵胸膛。姜维仿效马超、许褚闪身抱枪,那小将显然初战经验不足,竟弃枪而逃。

姜维追击之际,主将现身:“一将提刀而出曰:‘姜维匹夫,勿赶吾儿!邓艾在此!’姜维大惊,原来小将是艾之子邓忠。”

此前姜维已与邓艾多次交锋,虽未单挑,但对邓艾年事应有所了解。明知故犯,说明姜维未领悟诸葛亮兵法真谛。

长城之战发生于延熙二十年。此前,邓艾已在战场上声名赫赫:曾与文鸯激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后合围斩杀文鸯;《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一回“邓士载智败姜伯约”,姜维大败,张嶷为救姜维阵亡。蜀中将士多将败归咎于姜维,姜维照武侯街亭旧例上表自贬为后将军,暂行大将军职务。

若《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二回“取长城姜维鏖兵”为实,姜维作为主帅不称职:败于邓艾后自贬,却连对方年龄都搞不清楚。

姜维误认冯京为马凉,又将邓忠误作邓艾交战,之后已无胆与邓艾正面较量。姜维暗自惊叹,想战邓艾,却因马力不足而退让,虚指邓艾道:“今日识汝父子,暂且收兵,改日再战。”

姜维与邓忠交手数十合即告疲惫,未见平时锻炼,远不及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许褚等名将。年逾五十的姜维,正应是经验老到的黄金年龄,却打了没多久就无力支撑。

长城之战中,邓艾以“拖字诀”戏耍姜维,令诸葛亮大为愤怒,甚至将姜维逐出师门。姜维屡次下战书,邓艾佯装应战,却几番失约,最终司马昭从寿春调兵开赴长城,姜维无奈撤军:“此次伐魏又成空谈,不如先回。”

罗贯中对姜维撤兵评价颇为遗憾且带嘲讽意味:“已叹四番难奏绩,又嗟五度未成功。”

直到第一百一十五回,景耀五年冬十月,姜维在侯河与邓艾展开单挑,交锋数十余合,仍不分胜负,各自退回营寨。

姜维既无法击败邓忠,也难以攻克邓艾,最终被邓艾拖得团团转,令刘禅听信谗言下令撤兵。姜维一生未曾真正解决邓家父子,多次被其耍弄于鼓掌之间。

邓忠与邓艾虽能与姜维打成平手,若当时上阵的是诸葛亮孙子诸葛尚,邓家父子恐怕早已被一一击败。

诸葛尚武功非祖父诸葛亮或父亲诸葛瞻所授,因诸葛瞻本人未曾习武:“武侯之子诸葛瞻,字思远,其母黄氏,为黄承彦之女,貌丑而才高,通晓天文地理与兵法。武侯在南阳闻其贤才,欲娶为妻。武侯学问多由夫人辅佐。武侯死后,夫人临终嘱托诸葛瞻以忠孝为本。”

诸葛瞻于227年生,诸葛亮234年逝,刘禅念及相父旧情,将女儿许配给诸葛瞻。从辈分上看,刘禅可称诸葛亮“亲家大哥”,若张飞在天有灵,必定笑称:“你得叫我‘亲家叔’了。”

在季汉危急存亡之际,诸葛瞻携子诸葛尚与师纂、邓忠交锋,诸葛家大获全胜。邓艾怒不可遏,对部将和儿子下达死命令:“成败关键在此役,若再不胜必斩首!”

师纂、邓忠虽誓死奋战,仍不敌诸葛尚单枪匹马英勇抗敌。诸葛瞻率两掖兵突入魏阵,左冲右突,屡次杀敌,魏军大败,死伤惨重。

邓艾见二人受重创,不敢深究,此战足以证明诸葛尚武艺远胜姜维一筹。

姜维无论智斗邓艾还是搏杀邓忠,均难占上风;武艺亦不及关兴、张苞、诸葛尚。那为何天水之战能与赵云战成平手?

细究《三国演义》可知,那场对决赵云并未全力以赴。如果姜维当时言语激烈激怒赵云,后果恐怕各位读者想象起来都会忍俊不禁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皇宫在众人的想象中总是辉煌灿烂,尤其是在近年来各种影视剧的渲染下,大家都把古代的皇宫视作一个梦寐以求...
原创 清... 看过清宫剧的朋友们,想必对那些头戴红缨斗笠、梳着大辫子的清朝士兵印象深刻。他们的军服正中央,总会绘制...
原创 吕... 吕雉身穿华丽的嫁衣,正准备踏出家门时,吕公眼中噙满泪水,哽咽道:“乖女儿啊,别怪爹心狠,为了咱全家人...
原创 秦... 纵观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涌现了数百位帝王。然而,帝王的才德各异,有的英明神武,励精图治;而有的则昏庸无...
原创 杜... 在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豪杰人物层出不穷,其中不少为我们耳熟能详的男性英雄。然而,除了这些著名男子的传记...
原创 她... 对于了解明史的人来说,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后的一个决策必定会让人记忆深刻,那就是他将24个已经成年并...
原创 二... 南进的步伐艰难,北进则更是没有任何积极迹象涌现。尽管德国军队看似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他们的战事进展却远...
原创 李... 公元621年5月,唐朝的秦王李世民带领大军在虎牢关展开决战,迎战前来支援洛阳的河北地方军阀王世充的盟...
原创 平... 在晚清时期,许多名臣的声誉往往是褒贬不一,尽管他们有着卓越的才干和能力,但在国家的变革和近代化进程中...
原创 南... 宰相秦桧曾在历史上制造过文字狱,留下了深刻的负面影响。某位太学生名叫张伯麟,他在墙上写下心中不满的题...
原创 娃... 娃哈哈“夺嫡”事件,真正暴露的危机并不是娃哈哈本身,而是指出了一个更大的风险敞口:中国的民营企业,正...
原创 在... 一、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赵国的第六任君主,他的治国理念以及军事改革在赵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
原创 杨... 导语:安史之乱标志着大唐由盛转衰的重大转折点。而这场动乱的根源,自然要归咎于安禄山。唐玄宗对他一直厚...
原创 朱... 朱标,作为朱元璋的长子,一直是父亲眼中最理想的继承人,朱元璋亲自封他为皇太子,深信他是自己最得力、唯...
原创 清... 众所周知,刑罚是惩治犯罪的重要手段,历史上各式各样的刑罚层出不穷,种类繁多。举例来说,晚清时期出现过...
原创 A... 照片中,珍妃的明亮眼睛、洁白的牙齿和略显婴儿肥的鹅蛋脸,配上她那樱桃般的娇小嘴巴,让人一眼便能认出她...
原创 为... 一、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政治与经济 自鸦片战争爆发起,中国逐渐陷入了一个特殊的历史轨道,其中形成了...
原创 曹... 曹操虽出身宦官曹腾之家,但家境殷实,父亲曹嵩曾官至太尉,这使得曹操从小便结交了许多朋友,并且拥有广泛...
原创 三... 在三国的漫长历史中,有五位人物从一开始便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且一直活到了最后,他们见证了东汉末年的崩溃...
原创 轻... 1949年10月1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正式成立,轻工业部也宣告成立,黄炎培被任命为该...